到了晚清,走上街頭,耀明在第一時間裏就喜歡上了這種娛樂方式。心想古人盡管受到技術條件的限製,可這娛樂也是變著花樣地,而且韻味十足,越聽越有意思。到了蘇州,耀明又迷上了評彈,與這西河大鼓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風格絕然不同,大鼓扯著嗓子吼,評彈捏著鼻子哼;大鼓就像北方冬天的風,評彈恰似南方春天的雨。可能,世界上如果唱起什麼來,也就這麼點不同吧,卻被這兩種曲藝形式給詮釋得如此鮮明和淋漓。比較起來,耀明更喜歡西河大鼓的高亢和明快。
那男的道:伺候幾位爺一段新編的吧,叫做:仙母娘娘滾油燙洋兵。
幾位一聽,喲,這不是翠英在天津衛演的那一出嗎,怎麼,都編成戲了,有意思。好就來這段。弦子就嘣嘣地彈奏起來,一段過門,那婆娘的嗓門就亮了,真的很響亮,在小小的雅間裏,甚至有點震耳朵。她先是哼哼嘰嘰地唱了一段前言性質的詞兒,大意就是講了洋兵如何欺負中國人,老佛爺和皇上都被他們趕到了西安雲雲,十分淒慘的調子,耀明聽得都有些悲催,這藝術的感染力就是強嘛。
接著,調門一轉而為高亢有力,仙母大人出世了。那演唱的婆娘,先是繪聲繪色地給仙母娘娘勾了臉兒。所謂勾臉兒,就是外貌描寫,在那大鼓婆娘的描述中,翠英完全是一個穆桂英的架式,怎麼怎麼的英武,如何如何地高大,雙手一舉,能搬倒一座山,兩腳一跺,能引發一次地震,能單掌開碑,可刀槍不入,橫推八馬倒,倒拉九牛回,有萬夫不當之勇。
哈哈哈。翠英終於忍不住了,笑出聲來:得了,我有那麼好嗎,你們看看,我像你們唱的那樣?
大鼓婆娘愣住了,不解地看著翠英,又看了看旁邊的這一男一女。翠英的表現欲望強烈,當下就說:我就是你唱的那個仙母,在天津拿油燙洋兵,是有這麼回事。哈哈,我可不像你說的那個樣子喲。
這一嗓子可是非同小可。唱大鼓的兩位全都直了眼兒。他們對大仙和仙母,也隻是在傳說中聽到過,到底世界上有沒有這個人或神,他們作為一個底層的說唱藝人,根本就不清楚,也不可能清楚。把仙母的事兒編成段子來唱,也無非是緊跟形勢,提高一下上座率而已。豈知,今天誤打誤撞地,竟然遇到真的仙母了。起碼,人家是這麼認下了。
見兩個鼓書藝人麵露疑惑之色,翠英就拉著耀明當佐證,說這位就是大仙,就是他把洋兵從皇宮裏趕出去的,為了報答,皇上還給他封了一大溜的官銜,可惜我們家這位神仙不想當官,和我一起回到山裏種地了。
耀明並不想給翠英當這個證明,起碼,今天沒這個心情。今天的耀明也很有些大人物意識了,他不屑於在一對大鼓藝人麵前賣弄,就是再大點的人物來了,他李耀明也不想見。但翠英已經把大話拍出去了,如果不配合一下,會讓她很沒有麵子。於是,耀明就說是的,我不過是施行了地心引力暫缺術,把洋兵們弄到了天上。說著,就把說書藝人兩口子飄到了天花板上,轉了一圈,又輕輕地放了下來。
這下信了,說書藝人兩口子口稱大仙在上,請受小民一拜,跪下就叩首。耀明趕緊以手相攙。耀明說磕頭就不必了,還請二位務必低調,不足為外人道也。二位滿口稱是。耀明又給了他們一些銀兩,打發他們去了。
誰知,兩位剛一走出這個雅間,就大嚷小吼地叫起來。毫無疑問,這是兩個吃開口飯的,他們就是靠嘴吃飯,圖的就是個知名度和轟動效應,讓他們保守秘密,就好比讓孫悟空看守蟠桃園。
大仙在這裏啊,仙母也在這裏,快來看啊,傳說中的大仙顯靈現世了,菩薩顯靈了,我佛慈悲了。
這一通嚷嚷,立時就把吃飯的都招了來。翠英見狀,興奮異常,立馬迎上前去,熱情地和大夥打著招呼,口中連聲說好好好,我就是傳說中的仙母。想這翠英,自從耀明跑到蘇州之後,就一個人困守山溝,過著遠離人群的孤寂生活。這與她剛剛經過的那些風光日子,判若天淵。翠英早就忍不住了,她時刻想著重新當一回仙母大人,重新成為眾人矚目的對象,成為輿論的中心點。今天,可算是逮著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