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宮中變(1 / 3)

慶德十年九月,慶德帝日益病重,國事均交予太子之手。

慶德帝子女齊入宮,與曹皇後日夜輪值,照料身體每況愈下的皇帝,身為嫡公主的襄城公主自然入宮伴駕,親手羹湯,侍奉父皇,直到李妃身邊的林女官提醒,明兒是溫良辰的生辰,襄城公主才恍然驚覺。

李妃乃是太子、和郡王及襄城公主生母,因年輕時患有癔症,多年前被皇帝削去皇後之位,如今身子瞧著康健,清醒日子逐漸增多,竟記起了外孫女的生辰。

“李妃娘娘近兒想瞧瞧五姑娘。”前來遞話的林女官,依舊是那副冷冷的性子,說話不緊不慢。

襄城公主就著丫鬟遞來的白巾,擦幹玉手,看了龍榻上昏迷的慶德帝一眼,小聲道:“待下了值,本宮便去稟明皇後娘娘。”

“是。”林女官退了下去,並無多話。

溫良辰著身素淨的衣裳,頭戴一副簡單的首飾,跟隨傳召的宮人入宮。此次並不是她頭一次進宮,對於皇宮富麗的景致,她不覺有何稀奇之處,因此,她表現十分鎮定,令周圍宮人驚訝不已。

溫良辰坐在馬車上,掀開簾子的一角,望見城門的侍衛比上次少了些,她心中疑惑,又不知到底是何緣由,隻好掩了簾子作罷。

下了馬車便需要步行而去,溫良辰踩在台階上,抬起小腦袋望天。隻見今日天氣詭異,皇城上攏了一層驅而不散的陰雲,仿佛一隻巨獸的大口,死咬著地麵的建築不放。

而在此時,周遭又連半絲風都沒有,巨大的壓力自層層疊疊的陰雲傾瀉而下,悶得讓人喘不上氣來。

進宮之後,首先要拜的是皇帝,溫良辰站在襄城公主身邊,朝著昏睡的皇帝行了大禮,又說幾句吉祥話兒。

慶豐帝依舊著那身亮眼的明黃色,但與從前不同的是,他從前的意氣風發早已不在,變成了一名苟延殘喘的老人,溫良辰簡直不敢相信,這位鬢發斑白,兩頰深陷的枯瘦的老人,竟會是她曾經的皇外祖父。

溫良辰瞅著暮氣沉沉的慶豐帝,心中泛酸,這位外祖父雖然與她接觸不多,但她記得,年前她給他請安之時,他都會抱起她,慈愛地摸摸她的腦袋,再賞賜好吃的點心和新奇玩具。

她知道,這樣的日子,恐怕很難再回去了。

“辰兒,你過來。”襄城公主歎了一口氣,輕聲提醒道。

曹皇後和李妃今兒都在皇帝養心殿坐鎮,倒省下溫良辰四處走動,給皇帝行禮完畢後,自得參見皇後,皇後作為她名義上嫡外祖母,溫良辰還得磕頭行大禮。

“給皇後娘娘請安。”

曹皇後淡淡地抬眉,見溫良辰禮數周全,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道:“起來罷。襄城,你這女兒越長越可人了,本宮甚是喜歡。”

皇後的稱讚既刻板又單一化,語調低沉,自成一股威嚴,聽起來令人心生敬畏,溫良辰不自覺地身子一顫。

“這孩子猴精,平時頑皮搗蛋得很,皇後娘娘過獎了。”襄城公主客氣地笑道。

溫良辰起了身,往後退了一步,偷偷瞄向坐在皇後下首的李妃。

這位李妃才是她的親外祖母,此時,李妃正筆直地端坐著,臉上掛著標準的微笑,若是細細觀察之,便能發現她雙手骨節發白,垂下的眸子,直愣愣地瞅著溫良辰,眼底還帶著幾分渴望之色。

“給李妃娘娘請安。”

李妃如今是慶德帝後妃,溫良辰隻須福身便好,她行完禮站直身子後,便瞧見李妃笑著點點頭,那笑容中既感動,又帶著幾分辛酸。

“唉,好孩子。”李妃歎了一句,不敢多有言語。

然後,溫良辰又是見過太子妃娘娘,太子妃與曹皇後同出一個家族,也是曹氏女。

太子妃服飾精巧,妝容細致,舉手投足間,無不有高雅風範,但其神態刻板,表情泛著股冷漠的疏離之氣。

在溫良辰小小的心中,從未曾認定對方是自己的大舅媽,在她的心裏,大舅媽應是襄城公主口中那位季氏。季氏溫柔端莊,大度賢惠,偏生命不大好,季氏舅媽生表哥之時難產薨了,而那位可憐的表哥也隨她一並去了。

“良辰瞧著又長高了些。”太子妃捏著帕子,稀鬆平常地笑了笑,沒有繼續往下說話。

大約是皇帝病情愈發嚴重之故,眾人都沒有開口談笑的心思。

襄城公主鬆了一口氣,攜著溫良辰往旁邊退了,正想著領女兒下去說話,誰知此時,宮中異變陡生。

“殺人啦!”

隨著一聲尖叫穿透空氣而來,緊接著,外頭傳來一陣嘈雜的響聲,各種奇怪的叫聲綿延不絕,如同開了匝的潮水,綿綿密密從四方湧來,刺得人心髒快了幾拍。

眾人正疑惑揪心著,隻見一名太監跌跌撞撞滾了進來,朝著曹皇後叫道:“皇後娘娘,陳將軍率兵、率兵逼宮造反!二皇子正帶著人馬殺過來啦!”

太監此話一出,整間養心殿中所有人陡然一驚,就連皇後的身子都有些不穩,更何況宮女和太監,人人臉上皆露出驚恐和迷茫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