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子

聖人出世

在一個美麗如畫的秋日,叔梁紇和他妻子顏征在,在鄰居曼父娘的陪伴下來到了尼丘山,祈禱山神、皇天保佑早生貴子。

也許是他們的誠心感動了山神。自從尼丘山求神以後,顏征在果然有了身孕。

叔梁紇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施氏生了9個女孩,第二位夫人生的兒子是跛子。為了體麵和繼承父業,叔梁紇不得不在晚年又取了顏征在為妻。

魯襄公22年(公元前551年)8月27日,一個小生命降生了。因禱於尼丘山而生,又是老二,因此他父親便為其取名孔丘,字仲尼。

老來得子,後繼有人,叔梁紇就像老牛舐犢一般地愛護他。

剛剛出生的小仲尼,活潑可愛。在父母親精心的培育下,這株幼苗一天天茁壯成長著。

夫婦倆時常在心中描繪著小仲尼的未來。於是,日子就在期待中一天天過去。但好景不長,在仲尼3歲那年,叔梁紇不幸逝世了,終年72歲。

叔梁紇的去世,對一家人來講就像是房子折斷了大梁。顏征在頓感依靠無人,哭幹了淚水,哭碎了心肺,哭啞了嗓子,她們孤兒寡母,往後可怎麼過啊!

喪事辦理完畢,施氏對征在更加百般虐待,處處挑剔,事事不滿。征在實在無法忍受,隻得帶著3歲的兒子,遷居到曲阜城。

曲阜是魯國的都城。南北寬5華裏,有7條大街,東西長7華裏,有11條大街。城裏周公廟一帶殿宇巍峨,是魯國的中心。

在曼父娘的幫助下,母子倆在城西北平民區安頓下來。

孔氏母子在曲阜定居後,生活當然是十分艱難的。但是,當時的孔子,雖然物質生活十分貧困,精神生活方麵,卻有許多新奇的東西令他目不暇接。

魯國是周公的封國。所以西周的禮樂文獻保存得最多,魯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而魯國的禮樂文獻大多集中在都城曲阜。曲阜是當時僅次於京師洛邑(今河南洛陽)的禮樂文化中心。征在選擇魯國都城曲阜定居下來,其用意,除了這是娘家故鄉,更重要的是為了利用這裏的文化氛圍來教育兒子孔丘。

作為孩童的孔子,自然會得以有機會目睹這些規模浩大,禮儀規範的活動。

孔子除了學習禮儀外,在稍微年長之後,便通過一定的途徑,學會了識字並讀到了當時的一些典籍,例如《詩》、《書》。

《詩》,又名《詩三百》,是西周以來中國古代詩歌的一部總集。後被稱為《詩經》。《書》,是春秋中期以前的中國曆史文獻彙集,後稱《尚書》或《書經》。

《祁》、《樂》也都是孔子最為傾心的書籍,少年時期的他對這兩本書愛不釋手,不忍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