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波林也為兒子感到高興,世界上的大數學家證明出來的定理,一個年僅12歲的少年,竟然在一個晚上就證明出來了。
從此以後,愛因斯坦對數學像著了迷一樣,他不僅學習中學的數學,還把大學的高等數學也自修完了。幾何和數學的奇妙深深地吸引著愛因斯坦,他覺得,他終於找到了一個奧秘無窮的世界。
從此,愛因斯坦開始踏入了數學的殿堂,這其中,除了叔叔雅各布經常帶給他一些幾何書外,還有一個人對愛因斯坦學習數學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就是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
塔爾梅每周四都到愛因斯坦家裏吃飯,他在大學裏學醫學,生活困難,依靠社會各界的資助生活和學習,愛因斯坦家就包下了他的幾頓飯。塔爾梅十分喜歡小愛因斯坦,同時,也對他超人的求知欲感到吃驚。塔爾梅不僅給小愛因斯帶來所讀過的書,而且,隻要小愛因斯坦有什麼問題,他總是耐心解答。
就這樣,在叔叔雅各布和塔爾梅的幫助下,小愛因斯坦竟自學起了微積分。小愛因斯坦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對於有些數學問題,不僅僅是數學老師,就連塔爾梅,對愛因斯坦的許多問題也回答不上來了。
可是,好景不長,1894年6月左右,愛因斯坦家的工廠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家裏的生活也一天不如一天了,本來很樂觀的希爾曼也常常滿麵愁容的,雅各布叔叔也不再說笑話了。
父親的電器工廠最終沒有逃脫掉關閉的厄運。出於多方的考慮,全家決定搬到意大利的米蘭去,但愛因斯坦卻必須留在慕尼黑,因為他快中學畢業了,而且隻有拿到中學的畢業證書才能上大學。不久,全家人搬走了,隻留下阿爾伯特一個人住在出租的房子裏。
本來就性格孤僻的愛因斯坦,這下就更加孤單,更加不願意和人交往了。學校裏軍營式的授課方式,枯燥呆板的知識灌輸,讓愛因斯坦討厭極了,他幾乎開始仇視這一切。而且他開始和學校對抗起來,這讓老師和校領導大為惱火。
另一方麵,愛因斯坦一邊繼續鑽研微積分,一邊沉浸在音樂的海洋裏,他一個人孤獨地享受著隻有他才能體會到的快樂。
在學校裏,愛因斯坦除了數學和物理學的成績優秀外,其他課程都不好。教導主任曾這樣斷言:“愛因斯坦性格孤僻,不守紀律,而且,大腦也比較遲鈍,將來,不會有出息的。”
父母給愛因斯坦來信,希望他能堅持學下去,拿到中學文憑,將來也好報考大學。在米蘭的表哥也給他寫信,向他描述米蘭的美麗景色,因此,愛因斯坦更加向往米蘭,也更加討厭慕尼黑了。
在愛因斯坦16歲那年,他更加痛恨德國的軍國主義,也仇視學校。他沒和父母商量,一個人做出了決定:盡快離開慕尼黑!但是畢業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如果現在走,就拿不到畢業證,十分可惜。而且,父母也會十分失望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設法弄到了兩張證明:一張是醫生開給他的,證明他有精神衰弱,需要休養;一張是數學老師開的,證明他的數學成績已經達到大學水平。隨後,他開始計劃怎麼跟學校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