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脫淺灘初露鋒芒
1900年,21歲的愛因斯坦大學畢業。隨即踏上了艱難的求職道路。
可是,城市對他卻是無情的,他雖然是以優秀的成績畢業的,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工作。
愛因斯坦想留校任教。可是蘇黎士聯邦工業大學的教授們卻一直認為他不適合這項工作。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愛因斯坦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找不到工作。他漸漸地感覺到了,原來是他身體內流的猶太人的血統在作怪。
在上大學的時候,愛因斯坦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申請了瑞士國籍。可是,像愛因斯坦這樣的人,在瑞士人眼中,隻是在表麵上承認的,在實際上是不同的。
就在愛因斯坦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希望終於來了,在蘇黎士附近的溫特圖爾城,有一所職業技術學校缺數學老師。愛因斯坦立刻去應征,也許是天意,他被聘用了,雖然是代理教師,但是生活問題總算暫時解決了。
可是,6個月之後,愛因斯坦不得不離開這裏了,因為來了一位正式的教授接替了他的課。
愛因斯坦的第一個工作就這樣結束了,他不得不開始了新的求職生涯。
愛因斯坦雖然失業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學習,邊找工作,邊抓緊時間讀了一些新出版的物理學方麵的著作。
因為沒有工作,愛因斯坦的生活越來越緊張了。
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了大學時的好朋友格羅斯曼。在朋友的幫助下,愛因斯坦終於在伯恩專利局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
愛因斯坦立刻把這一喜訊告訴了米立娃——大學的同學,紅顏知己。
然後,愛因斯坦在伯恩附近租了一間房子,開始了新的生活。
專利局的工作對愛因斯坦來說,真的是很容易應付的,他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工作。而且,他還可以餘下很多時間,用來研究他的物理學。
愛因斯坦就是這樣邊工作邊研究的。可是,為了能早點和米立娃結婚,他還想多掙點錢。於是,愛因斯坦在伯恩的報紙上登了一則小廣告,想要教授數學和物理學,他想做家教掙錢。
這則廣告的效果還真不錯,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門來了。
來人走進屋裏後,自己介紹說:“我叫莫裏斯·索洛文,是伯恩大學的學生,我在校裏學的是哲學,可我並不感興趣。所以我想跟你學物理。”
愛因斯坦非常高興,不僅是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他也很喜歡眼前這個思路敏捷、精明聰慧的年輕人。
於是,他們成了師生。漸漸地,兩個人發現,他們有很多誌趣相投的地方。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僅僅是師生了,而且還是朋友。
不久,愛因斯坦的另一個好朋友,青年數學家康拉比·哈比特也參加到他們的討論中來了。
他們幾個人經常在愛因斯坦的小公寓裏討論到深夜,鄰居們有時實在睡不著了,就會提出抗議。
有一天,三個人熱烈地討論了一陣後,索洛文提議成立一個科學院,取名奧林匹亞科學院,選愛因斯坦擔任院長。
三個人仍然在那間小公寓裏討論著,不僅僅是物理學的問題,還有哲學、人類學等各方麵的問題。
不久,奧林匹亞科學院又有了幾名新成員,一名是愛因斯坦的同事,專利局的一位青年技師貝索,還有一位是一個叫溫德勒的年輕人。
當然,愛因斯坦對專利局的工作也是一絲不苟的,同事們都很喜歡他。愛因斯坦一邊致力於物理學的研究,一邊開始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