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2)

第十三章

在訪美的期間,愛因斯坦做了許多次的學術報告,征服了一批批的校園學子,光是在普林斯頓大學,由於盛情難卻,愛因斯坦連續去作了4次報告,場場聽眾爆滿,掌聲震天。

美國人對於愛因斯坦的興趣,不隻停留在相對論上麵,許多報刊上還津津樂道地提起了愛因斯坦的小提琴。

“我們應該為尊敬的博士安排一場音樂會,也使人們能夠領略一番博士在學術界之外的另一種風采。”

“教授一手拿著煙鬥,另一隻胳膊下麵夾著一把小提琴盒,緩緩走下來時,他看上去多像一位有名的藝術家啊。”

“如果說他有什麼地方與一個正式的藝術家有不同的話,那就是他的頭發可能略顯得有點少。”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為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隻是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爭執他們很快就互相達到了和解,那是因為他們辯論到最終才發現,他們兩院的議員中,沒有人能理解什麼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給美國的大學生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個世界著名的學者,他沒有像其他來賓那樣,在演講開始的前幾分鍾在眾人的陪同下匆匆而來,然後在演講結束後匆匆離去。大學生們看到的愛因斯坦,一點點的架子都沒有。演講會結束後,他熱情地回答了學生們的提問,並接受了他們的邀請,跟隨他們去實驗室,參觀學生們的實驗。

美國人的活潑開朗,對新事物的異常熱情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令他深感不解。

“美國的大城市裏有許多的劇場、戲劇院,以此推斷,那裏的人精神生活一定會很豐富的,可是他們對於新鮮事的異常興趣,卻又使人感覺到他們的精神有些空虛,隨時追逐著別人的一舉一動,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美國人大概當時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過分熱情,使得愛因斯坦對他們有一點小小的誤解。

1921年6月,愛因斯坦訪美歸來途中,收到了英國大哲學家兼政治家應哈定勳爵的邀請信。

愛因斯坦接到這封邀請信後,猶豫了很久,他與應哈定勳爵在大戰期間曾經有過書信的來往,他們都是站在積極反戰的立場上擁護和平的。他很信任爵士。隻是愛因斯坦的內心還有一些小小的擔憂,大戰雖然結束了,英國對於德國的仇視卻還沒有消除。

愛因斯坦認為:應哈定勳爵的邀請是誠懇的,我是一個和平主義的倡導者,如果利用訪英的機會,消除英德兩國人民之間敵對,促進相互的了解與支持,那也是值得的。於是,愛因斯坦接受應哈定勳爵的邀請,趕往倫敦。

初到倫敦,愛因斯坦夫婦被安排住進了應哈定勳爵的住宅中,他們住的客房,比起柏林的公寓還要大了許多,愛因斯坦第一次領略到了英國貴族的奢侈。更麻煩的事情還在後麵呢,英國人那數不清的禮節使他手足無措,貼身仆人一步不離地跟在他的身後,更讓他驚恐萬分。

第二天,應哈定勳爵士在科學會館為愛因斯坦舉辦了演講會。聽眾雖然很多,但氣氛並不活躍,顯然,英國人對於這個知名的學者,還是抱有一定的審慎的態度。他畢竟是來自於他們最仇視的國家——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