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1 / 2)

第三十二章

諾貝爾從小體質虛弱,動不動就感冒、發熱,要不然就痙攣性發作,而且常常胃痛。許多人都說他活不長,但母親仍抱著堅定的信心去看護他,終於,諾貝爾慢慢地成長起來了。

父親走後,母親在3位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在家的附近開了一家小店,專門賣牛奶和蔬菜。由於她對人熱情、勤勉、樂觀,周圍的人都樂於幫助她,經常光顧她的小店,小店的生意一直不錯,但微薄的利潤也隻能維持一家4口人的基本生活。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9歲的大哥羅伯特和7歲的二哥路維希,像安徒生童話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街頭巷尾賣起了火柴。

諾貝爾比起他的兩個哥哥,顯得更加瘦弱蒼白,而且十分文靜。所以他不能像哥哥們那樣,到街頭去賣火柴。

除了兩個哥哥,小諾貝爾幾乎沒有夥伴,他絕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家裏讀書、寫作文,或是一個人到田野、丘陵、河邊去,在大自然中尋求屬於他的童年樂趣。

孤獨的環境培養了他獨自觀察自然的愛好,使他從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用諾貝爾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在少年時代研究了自然這個最好的教科書。”

不久,兩個哥哥都上學了,諾貝爾羨慕不已,家裏的經濟情況也隨之拮據起來,母親總是終日為生活忙個不停。懂事的諾貝爾總想為她分擔點什麼,但這時母親總是教育三兄弟安心去學習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不讓他們擔心錢的事情。

1841年的秋天,8歲的諾貝爾終於進了兩個哥哥所在的小學——雅克市小學。

在學校裏,他因為身體的原因,常常缺勤,但他聰明過人、勤奮認真,因而學業非但不落後,反而比其它同學更為優秀。他的作文經常得到表揚,他的老師還曾預言他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

與此同時,孩子們的父親也在進行艱苦的奮鬥。他初到俄國時身無分文,兩手空空,但他憑著熱情、技術能力,在1841年9月終於成功地發明了水雷。

不久,俄國政府發給了伊曼紐爾一筆獎金,資助他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專門生產地雷、水雷和火藥。艱難的日子終於過去了。

時光飛逝,轉眼間諾貝爾已經9歲了。在學期末,他為他深愛的母親捧回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單。另外,兩位哥哥的成績也相當地不錯。

正在這個時期,父親伊曼紐爾來信了,信中說他外出5年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翻石沙車間和一座製造小型快速火器的工廠。因為業務相當景氣,他已經購置了一幢很大的房子,並讓母親卡羅琳速帶3個孩子去聖彼得堡團聚。

於是,母親卡羅琳帶著第一次坐大帆船的13歲的羅伯特、11歲的路維希和9歲的諾貝爾,去見日夜思念的父親,可想而知,他們的喜悅是難以形容的。

家庭教育與歐美之旅

1842年11月,他們到達了聖彼得堡的新家。這是一座很漂亮的花園住宅。鐵欄杆大門裏邊,是一座較大的庭院,庭院中樹木成蔭,池塘裏遊著魚兒,要是在春夏季節準會有各式各樣的鮮花盛開。庭院深處,便是二層樓的莊園式住宅,十分壯觀。

初到俄國的諾貝爾兄弟因為不懂俄語,無法進入俄國的正規學校讀書。於是,家業興旺的父親先後聘請了好幾位家庭教師輔導他們三兄弟。在聰慧的三兄弟中,諾貝爾的學習熱情尤為突出,他能將伏爾泰的作品譯成別的語言,然後又譯回法語同原文進行比較,一方麵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另一方麵從大師的作品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後來經過多年的自學和練習,諾貝爾精通俄語、英語、法語、德語以及他自己的母語瑞典語這5種語言,熟練到可以任意互譯長篇的程度。除語言學以外,諾貝爾的主要興趣是文學和詩歌,另外,還有物理和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