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3)

第四十二章

文森西奧的這個計劃當時看來是十分正確和成功的,因為這個聰明伶俐的金發少年很快就贏得了神父們的喜愛。伽利略的記憶力特好,思維十分敏捷。而且,平時好動的伽利略居然對教授的課程十分感興趣,他每天全力以赴地學習,這一點,讓所有的神父們都感到格外地吃驚。

伽利略完全沉醉於知識的世界了,他決心要做一名修道士,他想在瓦隆布羅薩安靜的圖書館裏度過自己的一生。他不再對修道院以外的任何事情感興趣,除了讀書,他會在空閑時間到修道院裏種滿鬆樹、胡桃樹,空氣芬芳的園地上去散步,伽利略守衛在與喧囂世界完全隔絕的地方。

伽利略越來越明顯的變化讓文森西奧也著實吃了一驚。他真是沒有想到,修道院竟把一個活潑、聰明、執拗的孩子變成一個老修士。伽利略整天走火入魔一般地沉浸在神學經典當中,他把自己牢牢地封鎖在修道院的高牆之內,他整天就是禱告、念經,還有聆聽鍾樓低沉的鍾聲。

文森西奧可又不希望兒子在修道院裏度過一生,做一個一輩子低頭彎腰、整天口中念念有詞的修道士。他認為,像伽利略這樣聰明過人的年輕人,以後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小兒子米開朗基羅也是他的一個希望。因為兒子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幹,而且他發現米開朗基羅的音樂才幹甚至超過了自己。因此,文森西奧決定讓小兒子去學習音樂,如果學有所成的話,說不定會成為宮廷的首席樂師呢!可是,學習音樂是需要很大一筆費用的。到哪裏去籌這筆錢呢?於是他把這個希望寄托在了長子的身上。

可是,如果讓伽利略這樣沉浸在神學經典裏,讓他從此棄絕塵世的一切親情、一切追求,完全在青燈古經中去尋找人生的幸福,那麼,他所有的計劃不是全都化為泡影了嗎?文森西奧知道自己必須采取一些行動來“拯救”伽利略。他經過再三考慮之後,決定讓兒子從醫。

就這樣,在1581年,伽利略帶著全家人的希望回到了他曾經生活過10年的城市——比薩,成了一名醫科大學生。

伽利略是反對學習醫學的,因為他對當時即使最有名望的醫生使用的那種行醫方法和迷信感到厭煩。可是,父親低三下四地跟別人借了錢來供他讀書,他豈有反抗的理由。可是,伽利略所處時代的醫學教育是極其落後的。

伽利略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桎梏了。解剖課時老師隻是站在講台上照本宣科地講一些器官的組成,然後由幾名高年級的學生幫忙,老師把擺在前麵的肢體講解一下,伽利略努力去聽著。可是,他學士服下麵的手指總是蠢蠢欲動。他不禁憤怒地問:“為什麼,為什麼隻是根據古代權威的書來上課,為什麼不鼓勵學生自己去動手實踐呢?為什麼不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事實的真相呢?”

伽利略這樣日複一日地煎熬著,他的那股注重實踐的精神讓他再也忍受不了老師的紙上談兵了。伽利略繼續在比薩大學的課堂裏出現著,可是,他的腦子裏想的都是那些讓他感興趣的問題。

有一天,伽利略鬱鬱寡歡地走進了離大學不遠的比薩大教堂。

站在教堂的門口,伽利略看到從教堂遠處的石柱後麵。一位穿著黑色長袍的教堂司事拿著一根細長的火把緩步走了過來。遠遠的那束火把像一顆星,忽明忽暗地閃爍著。漸漸地,大廳裏有了光亮。他看到大廳裏有一盞古銅吊燈在那兒悠閑地擺來擺去。

伽利略的心有些煩躁,他定定地看著那盞燈,它有多麼悠閑啊,伽利略長時間地看著、看著,伽利略突然覺得這盞燈好怪啊,到底怪在哪兒呢,伽利略被這盞燈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他開始認真觀察這盞燈的擺動。突然,一束光亮衝進了他的腦子裏。對啊,這盞燈的擺動雖然在慢慢變小,可是,它每次往返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怎麼會這樣呢?伽利略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起曾經看過亞裏士多德的一本談物理學的書。這本書伽利略反複地讀過,他對亞裏士多德說的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而輕的物體下落得慢感到懷疑。可是,僅僅是懷疑而已,他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對亞裏士多德的話表示過懷疑和批評。至少,他沒有聽到有人公開說過這樣的話。伽利略想:怎麼才能做一個稍微精確一些的證明呢?他想到了達·芬奇,在他看過的一本書上,達·芬奇說,血液好比是山川江河裏的流水,從海裏上升到空中而變成雲,雲散到大陸山川又變為雨,下落到山川河流中又返回大海。如此反複,循環不已,形成了有規律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