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然而,科學是實實在在的,科學家們對於一種新的元素,隻有在看見了它,接觸了它,稱過它,檢查過它,用酸加以對比,並確定了它的原子量之後,才能確信它的存在。為了要向全世界的人們證實鐳的存在,居裏夫婦還要再工作。
1902年4月,35歲的瑪麗終於在4年的日夜苦戰之後,從8噸瀝青鈾礦殘渣中,提煉出來了十分之一克的鐳。
在這艱苦的4年研究工作當中,居裏夫婦的生活也過得比較拮據。比埃爾在理化學校裏每年授課120小時,才能得到500法郎一月的薪金。這已經不太夠用了。比埃爾這位從不計較報酬多少的老實人,這時也終於想換一份工作,多掙一些錢了。但是,生性剛直的比埃爾,麵對一個個擇業對象的時候,顯得十分笨拙無能。
就在他生活窘迫、求職無門的時候,忽然來了一個意外的機會。可這個機會卻不是來自法蘭西。
鐳的發現雖然沒有流傳到廣大群眾中去,物理學家們卻早已經知道了。瑞士的日內瓦大學急需一位物理學教授。他們看中了比埃爾響當當的博士學位,發邀請函請他去任教。薪金是每年1萬法郎,並提供住房和實驗室經費,還給配備4名助手。同時,瑪麗也在該實驗室裏獲得了一個正式的職位。
1902年7月,比埃爾和瑪麗一起來到了瑞士,受到了同行們的熱烈歡迎。但是,不久,他們又躊躇起來了,難道就這樣犧牲幾個月來的努力嗎?他們研究鐳所用的材料難以搬運,如果來瑞士工作,就意味著要暫時終止這項研究,對兩個熱心科學的人來說,這個要求顯得有些無法接受。
比埃爾最後決定拒絕瑞士日內瓦大學的邀請,留在巴黎繼續做實驗。
當巴黎的大學知道瑞士日內瓦大學邀請比埃爾的消息後,也都爭先來邀請他。比埃爾決定到報酬比較高的巴黎自然科學學校任教。
此時,比埃爾同時擔任兩處教學工作,指導兩組學生的實驗工作。瑪麗因為是初次登台講課,因而極用心地預備她的講義,連校長呂西昂·普安加瑞也十分驚異。學生們都十分喜歡上瑪麗的課,他們每天都盼望著瑪麗的身影出現在課堂上。
可是,誰能知道,這位瘦弱的女教師在上完課後,還要回到實驗室去做重體力的實驗呀!
瑪麗每星期要到賽福爾去幾次,拿著一個裝滿批改過的作業的皮包,坐一輛非常慢的電車。有的時候,她還要在路旁站著等半個小時。比埃爾每天也為此耗費了很多精力。
比埃爾原來希望新的職務能給他提供一個實驗室。但是,他隻得到了兩間很小的屋子,他很失望,連想得到一個比較大的地方也不能成功。
這一切都影響了居裏夫婦的工作效率,也影響了他們的健康。尤其是比埃爾,他覺得太累了。比埃爾那原本很強健的身體,被超負荷的苦役壓倒了。他雙腿腫脹,渾身無力,而且渾身發燒,不得不臥床休息了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