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反對派們大聲叫喊:
“婦女不能當科學院院士!”
1911年1月 23日,選舉開始了,院長竟在開會的時候大聲對看門人說:
“除了婦女,什麼人都可以進來。”
到了下午4點鍾的時候,選舉結果出來了。瑪麗隻差一票落選了。
這明顯是有人在背後搞鬼,但瑪麗對於這個挫折並沒有感到苦惱。相反,她的那些同事和朋友們卻比候選人還要生氣。
生活是非常公平的,1911年12月,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又傳來了喜訊。科學院為了表彰居裏夫人在她丈夫去世後為科學界所做的巨大貢獻,決定授予她諾貝爾化學獎。
法國震驚了,世界震驚了!
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瑪麗卻以超人的毅力和智慧,再次奪取了這科技頂峰的明珠,怎能不讓人震驚呢!
瑪麗讓二姐布羅尼雅陪她去瑞典,並帶上了大女兒伊雷娜。24年後,這個孩子也在這個大禮堂裏接受了這項獎金。
除了照例的接待和晚宴之外,依照慣例,瑪麗還要做一次公開講演。
在講演中,她把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大部分歸功於比埃爾·居裏。她講了自己是與比埃爾一起發現鐳的,在放射學領域,有幾項基本研究,也是她和比埃爾共同完成的。
這就是瑪麗,一位不為名譽所動的44歲的偉大女性。
兩次獲得諾貝爾獎金使許多人羨慕瑪麗,但也有許多人仇視她。他們製造各種惡毒的誣蔑,就像一陣突如其來的狂風一樣,撲到瑪麗的身上。
44歲的瑪麗,因為工作過於勞累,已經是筋疲力盡了。現在,又憑空出現了這種情況,使她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她病倒了。瑪麗的親戚朋友主動來巴黎照顧她。
在親人們的關懷下,瑪麗恢複了一點勇氣,心靈得到很大的慰藉。但是,她的體力卻在一天天地衰退。
1911年12月29日,人們把她送到一所療養所的時候,她已經是奄奄一息了。
經醫生檢查,她的腎髒有嚴重病變,必須動手術。瑪麗要求把手術推遲到3月份,因為2月底她還有一個物理會議要參加。
3月份的時候,著名的醫生查理·至爾泰給她做了手術。但是,她的健康狀況仍然很壞,她太虛弱了,幾乎站不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祖國華沙傳來了好消息,使瑪麗十分激動。
原來,自1905年革命發生以後,沙皇政府放鬆了對波蘭的控製。華沙人民的生活條件也不像以前那樣惡劣了。
1911年,華沙一個比較活躍的科學協會想出了一個偉大的計劃,要在華沙創立一個放射學實驗室,請瑪麗回來領導。
1912年5月,波蘭代表團來到巴黎,向居裏夫人正式發出了邀請,請她回祖國做實驗室的領導。
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她可以回到祖國了。但是,瑪麗卻猶豫了起來,因為她渴望已久的實驗室終於被批準創設了,如果她在這個時候回波蘭,那這個希望就會破滅了。
她在心裏思考了很久,最後,她決定由自己兩個最好的助手去波蘭管理實驗室,自己則在遠方指導他們。
1913年,瑪麗回到了華沙。她是回來參加放射學實驗室落成典禮的。
祖國的人民給予她以熱烈的歡迎。她也是平生第一次在被擠得水泄不通的大禮堂裏,用波蘭語作科學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