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當時的費城隻有一家叫做《實業新聞》的報紙,報紙編得雜亂無序,內容也平淡無奇,但即使是這樣,由於是獨家買賣,這份報紙在費城賣得還是相當不錯的。富蘭克林和他的朋友們每當談起這份報紙,都覺得太沒有內容了,於是有朋友就建議富蘭克林何不自己也創辦一份報紙,朋友們可以提供一些文章,也可以為印刷所增加部分收入。
富蘭克林很是讚成朋友們的說法,於是決定開始籌劃辦報紙的事。這一天,原來在莫爾印刷所一起工作的窮大學生喬治忽然來找富蘭克林,向他訴說了莫爾的刻薄,很想來富蘭克林這裏找一份工作。喬治本來是一個大學生,但是由於一直沒能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最後窮困潦倒落到了給莫爾當工人的地步,富蘭克林很是同情他的經曆,因此平常總是盡力幫助他。現在麵對喬治的請求,富蘭克林怎麼能忍心拒絕他呢?可是現在印刷所人手已足,該怎麼辦呢?
思索一會兒後,富蘭克林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要辦一份報紙的計劃告訴了喬治。他告訴喬治,自己正準備籌辦一份新報紙,到時一定歡迎喬治來加盟。因為這件事籌辦起來還得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富蘭克林讓喬治先回莫爾的印刷所再忍耐幾天,到時自己通知他。
然而,沒過幾天,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正在富蘭克林和他的朋友們為新籌辦的報紙起名為《費城時論》的時候,莫爾卻搶先向外界宣布他將要創辦一份新的報紙《費城時論》,當時沒用多久,這個消息就被傳得沸沸揚揚的,富蘭克林得到這個消息很是震驚,此時他才明白,原來喬治可能是莫爾派來的奸細,自己卻被欺騙了一回。
莫爾這一卑鄙的手段氣壞了“共讀社”的成員們,大家紛紛撰稿,揭發莫爾這一醜行,然後投稿到《實業新聞》,讀者們對於這件事情反映十分熱烈,那段時間人們都在議論著莫爾這個人。這樣一來,莫爾的報紙尚未正式發行,他卻已臭名昭著了,但是莫爾卻沒有因此而放棄其出報紙的決心,他辦的《費城時論》如期出版了,喬治因為立了“大功”而被升為報紙的主編,可是這份報紙辦得依然是毫無新意,結果訂戶寥寥無幾,僅僅發行了5個月,銷售量卻還不足100份,如果再經營下去,恐怕整個印刷所都快被賠進去了,莫爾這個大精明人眼看著這項隻賠不進的生意,不得不思量著把這份報紙轉賣出去。可是盡管他向外宣稱用低廉的價格把《費城時論》轉賣,卻一直沒有人前來問津,眼看著越賠越多,莫爾氣得昏了頭,經過了日日夜夜的思量,他決定去找富蘭克林,把《費城時論》轉到富蘭克林門下。
富蘭克林終於答應了莫爾,正式把《費城時論》轉到自己名下。從此,富蘭克林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在了這份報紙上,自己一個人既是主編,又是校對,有時也是撰稿人。“共讀社”的朋友們也常常把社裏的文章拿來發表,《費城時論》很快引起了城市居民的注意,發行量驟增,很是盈利,而且富蘭克林的印刷所也名聲大震,富蘭克林贏得了人們的信任,交上了許多不同階級的朋友,顯示了他出色的交際能力。
富蘭克林把報紙辦得有聲有色,另一方麵印刷所的業務也大大地增加了,因為實在是分身無術,富蘭克林決定他和梅笛分工管理會比較好一些,於是他和梅笛商量後,決定自己專管報紙的編輯、統稿等,有關印刷方麵的事情就由梅笛專門負責,梅笛也一口答應了。
梅笛性格開朗,幽默滑稽,但他視酒如命。隨著印刷所的發展,梅笛又開始喝酒了,而且總是醉醺醺的,致使印刷質量下降。經過一次長談之後,富蘭克林與梅笛清查財產,準備拆夥。
1739年的夏天,富蘭克林向朋友們借了一筆錢,支付了應該屬於梅笛的那部分資產的價錢,開始自己獨立經營屬於自己名下的印刷所。當時的費城,市民們要求增發紙幣的呼聲很大,但銀行與商人們卻極力地反對,人們為此議論紛紛。“共讀社”也為此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朋友們探討利弊,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意見,會後富蘭克林把朋友們的意見歸納起來,發表了一係列的文章,如:《紙幣的重要》等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借助輿論的力量,議會最終批準了增印紙幣的提議,而且最令人興奮的是,富蘭克林印刷所得到了承印紙幣的特權,這件事情,不但使富蘭克林賺了一大筆錢,很快還上了朋友們的借款,而且也使富蘭克林贏得了較好的名譽,人們提起他來,都要稱讚一番的。從此,在費城的政治界與商業界,富蘭克林都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