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在這個危機時刻,如果不能謀求盟國的幫助,亞美利亞聯合軍是支撐不了多久的。聯合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後,決定讓富蘭克林立即趕往法國,想辦法謀求到法國政府的支持,得到經濟及軍事上的援助,這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1776年的10月中旬,富蘭克林經過精心的準備,決定動身去法國巴黎,為了不驚動英國政府,他是悄悄坐船趕往法國的。
經過近1個月的海上飄泊,富蘭克林於12月21日到達了巴黎。3天後一個朋友陪同富蘭克林去見法國政府首相。
與首相的見麵是非常愉快的,首相與國王商量後決定,秘密為華盛頓將軍率領的部隊提供二十萬英鎊的軍用物資,這是前期所能做的。
首戰告捷的外交使命使得富蘭克林對前途充滿了信心,他命令自己的手下人趕緊飛奔回國傳報好消息,自己決定繼續留在巴黎,為謀取更大的援助而努力。
來自國內的一係列不好的消息不斷傳到富蘭克林的耳中,費城失陷了,家人們也失去了消息。富蘭克林此刻也是很著急的,但他深知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為了謀求國王及議會的公開支持,富蘭克林決定在學術界上多尋求一些朋友的同情,從而在輿論上影響政府能夠盡快作出更大的決定,給予英國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然而,法國政府對於是否要公開對英宣戰一直是猶豫不決的。
這時候,亞美利亞人卻有些著急了。聯合委員會特意派一位特使趕到巴黎,同富蘭克林商量前去求和的事,富蘭克林對此並不讚同:
“我們現在不應該著急啊。雖然形勢越來越緊迫了,但法國政府暗自裏並沒有放棄對我們的支持,如果我們這時候向英國政府求和,恐怕法國人民是不會原諒我們的,不如我們再觀察一段時間戰爭動態的發展情況吧,說不準法國政府馬上就會對英國宣戰了呢?”
事實證明,富蘭克林的謹慎還是十分有先見之明的。
不久,英國政府大概是怕亞美利亞與法國政府聯合後勢力過於強大,也秘密派出了特使,要同獨立聯合委員會談判。
聯合委員會為此特意召集了會議,許多人都因此而傾向於休戰,但富蘭克林卻仍然持不同的意見,這次會議上聯合委員會沒有就這一問題作出任何決定。後來,英國政府的特使又一次找到了富蘭克林,希望富蘭克林作一些讓步,但富蘭克林堅決地說:“我們就是要獨立!”
英國政府所期望的談判又一次失敗了。但是當富蘭克林把英國政府這一要求和解的行動同法國政府官員談起後,卻促使了法國人想援助美國獨立的決心,法國政府當即通過了與亞美利亞結為永久性同盟關係的決議,戰爭的腳步聲更近了,富蘭克林的內心中則充滿了信心。
大批大批的戰爭經費經過富蘭克林的手被轉到了戰場上去,對於這場戰爭,法國人的確盡了最大的努力。
可是由於受到水陸兩方麵的夾擊,即使華盛頓將軍是個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帥才,可是英國政府的軍隊始終在戰場上處於勝利地位,連年的戰爭,無論是軍隊,還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對這場艱難的鬥爭失去了信心。
富蘭克林,這位堅強的巨人,他始終相信美國的獨立戰爭一定會取得勝利的,他不斷地公開發表演說,鼓勵士兵拿出百分之百的力氣,百姓拿出百分之百的勇氣,一起拚搏,等待勝利的到來。
富蘭克林本人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文學方麵亦造詣非淺,後來,連年的戰爭也造就了他在外交及軍事方麵的非凡才能。
戰士們是優秀的,將領們也是優秀的,可是戰爭卻不能取得勝利,是不是得徹底尋找一下其中的原因呢?
為此,富蘭克林特意約見了一些法國的軍事家,請他們協助分析一下目前戰場上的情況。
富蘭克林從法國的軍事家那裏了解到,英軍所以能夠長驅直入、美軍一直不能取勝就在於海軍的力量。
在與軍事家的言談中富蘭克林還了解到,法國之所以沒有派艦隊參戰是害怕自己卷入戰爭,造成英法兩國之間的戰爭。於是富蘭克林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向法國隻借軍艦,自己選派將領。這樣取得了國王陛下的讚同。
在眾人的支持下,富蘭克林派人回國找來了一些英勇善戰的水手,在法國軍艦上實習了一段時間後,就立即開回了亞美利亞,投入到對英國的戰鬥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