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是掉進錢眼裏了吧,連這壁畫都想帶走,你也不想想我們進來的時候那麼一點夯土層都把我們累了個夠嗆,你還想把這壁畫帶走?秦漢年間的壁畫保存得這麼完整,你以為就你手上那點家夥能撬得動嗎?還是先看看這壁畫上什麼內容,咱們也好知道進的是誰的墓。
這間墓室是個方形,四麵牆上都是壁畫,我們按照門洞左邊開始的順序看了一遍,這些畫有的是在受到朝拜,每幅畫裏都有一個穿著獸皮的男人,隻不過朝拜的對象有所不同,有時候是眾多的人在朝拜他,有的時候是他率領著眾人在朝拜一個頭戴冠冕,身穿冕服,腰力別著一把長劍,看樣子應該是個皇帝,具體哪朝哪代就不知道了,在壁畫的盡頭的左下角有一個刻章,上麵刻著四個字和我之前在七星祭壇的隧洞裏看到的那個是一模一樣的。
我憑著記憶問過毒眼龍,他告訴我說這是古滇國滇王金印上的四個字,五十年代的時候在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領導下對雲南晉寧石寨山的考古發掘中發掘出了這塊獨一無二的滇國至寶,也正是因為這件東西才證明了古滇國的存在。
這墓地究竟是屬於古滇國哪位君王的,如今還不得而知,除了我們打出了那個盜洞,就隻剩下這個石門洞可走了,除了這四周的壁畫,什麼也沒找到,就這麼走了自然是不可能,舉著手電筒走了進去。
門洞後的台階是向下走了很遠轉了好幾道彎才算是走到了底,下麵的格局和我所認知的墓室才對的上號,一間巨大的墓室,左右間耳室轉了一圈,裏邊擺放著大量的陪葬品,後室中擺放著一些弓弩兵器和馬骨,牆壁上還有一些馬蹄印子,應該是當初被活葬的馬匹留下的,那這裏麵也肯定會有殉葬的活人。
墓室內有擺放著十二口棺材,並排放著十一口外形上相同的棺材,我們正常見到的要略大一些,最前麵擺放著一口比其他十一口都要大上一圈的棺材,或許是受到了漢民族的文化影響,漆黑的棺身上不知道用什麼東西描出來了九條五爪金龍,而不是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圖騰,顯得十分的怪異,我摸了摸棺材板,十分的厚實,一個人很難撬得動,這種棺板不是一般人用的起了,也證明了這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低。
棺木中的極品就是陰沉木,一顆陰沉木從生長到成材至少需要幾千年的時間,這種極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係古時沉於水土之中的木材,又叫做古沉木。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大片名貴木材,受地震、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侵襲,成為被深埋於江河、湖泊、海的枯木殘根。經曆過千萬年的時間流逝,這些枯木殘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壓,木質內在的脂肪、糖類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幹幹淨淨,清除了蛀蟲、細菌的生存空間,若是做成棺槨,可保屍身萬年不腐,比現在的水晶棺、太平間的冷凍設備都管用。因此在民間流傳著一句民諺“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其中的烏木說的就是陰沉木。其次就是古代貴族常用的椴紅木、金絲楠木、千年柏木,第一是防腐,第二是防止蟲吃鼠咬,畢竟不管是誰也不願意看到自己死後屍體沒有腐爛,反而是被蟲鼠吃掉了,那種情形想著心裏都發毛,所以對於貴族們的棺槨選材上是非常的注重嚴格的。
我們眼前的這口墓主棺材雖然不及陰沉木,也算得上是十分的奢華,一看就是一棵樹挖開樹心而成的,整個一口棺槨除了表麵的五爪金龍似乎看不出有過太多的加工,好不容易找了一條縫隙,我用那把日本太刀從縫隙中插了進去,用力撬動,堅硬如太刀都撇彎了,棺板幾乎是紋絲不動。
胖子也抽出工兵鏟來幫忙,兩人合力,棺槨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終於把一塊碩大的棺板敲出了一條大縫,我們又變換了位置,招呼李二和王業一起,一個接一個的把棺材釘都撬了下來。
墓室的牆壁夾層裏都用石灰做了防潮措施,熱帶雨林裏的氣候雖然悶熱潮濕,墓室裏的空氣非常的幹燥,頭頂上都是用五種不同材料製成的墓室頂,四個人在墓室裏一陣忙活,立刻就使得塵封了數千年的墓室裏塵土飛揚,雖然我們都帶著口罩,還是被嗆得眼淚鼻涕一大把,回去之後說什麼也得整個防毒麵具,要不然以後再幹這事兒的時候,沒被毒死也得被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