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沙漠黑蠍(1 / 2)

Emma說:“我在英國留學的時候,在大英博物館做過中國文物的研究,很多東西在那兒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中國曆史別說英國人,就連中國人都沒人敢說精通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的。那時候無論是資料還是文物,最吸引我的就是西域文化,最傳奇和神秘的就是西域三十六國。西域三十六國這個稱呼最早起源於漢代,西域都護府也是在那個時候成立的,但是最後西域都護府卻隨著三十六國的消失也跟著消失了,甚至出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原本屬於一個山族文明,可現在都融進了這黃沙之下,怎麼消失的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因為自然災害,有說是毀於戰爭,史書上零星的記載都讓人懷疑這個國家是否出現過。直到民國年間陸續有一些國外的探險隊,來到新疆探險,才慢慢的對這個地方有了一些了解,有人找到了西域三十六國存在的痕跡,但也僅限於痕跡而已,帶出去的古物都被他們莫名其妙的安上了一個國家的名字,這讓我們的考古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Emma去處一個小包給我看,我接過來打開,裏麵是一本相冊,照片上拍了很多的古董文物,下麵用英文做了一些標注,往後翻有一張發黃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畫麵已經很模糊了,隱隱約約的還能看的見是在沙漠中的一座城牆,非常的高大,城牆前有一根小柱子,後麵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堡,具有極其濃厚的西域風格。

我問Emma這是什麼地方?城牆外立個柱子是什麼意思。Emma說:“這是人,距離太遠,年代太久已經模糊不清了,這張照片是在抗日戰爭期間拍攝的,後來有無數的組織派人進入過沙漠探險,始終都沒人能找到這個地方,照片上這位在進入沙漠後的第二年,也就是照片在雜誌上發表的那一年,毫無征兆的就死在了家中,這張照片的真實性也讓不少人懷疑,有人說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地方。”

原來Emma是為了找到這張照片中出現的地方,而哪位沒有隨我們進沙漠的老港農,則是在聽了Emma的一番忽悠,認為他們要找的是同一個地方,老港農這才出錢有出力的幫助Emma組建這隻考古隊,至於他們倆的淵源,據說是因為Emma的爺爺和老港農的老交情,隻不過後來老港農帶著一家老小在香港定居,後來有遠渡重洋去了英國,兩家的聯係也就斷了。Emma在英國讀書的時候長泡在博物館和圖書館裏,而且隻對西域文化感興趣,老港農財大氣粗,對圖書館出了不少錢,一心想找到家傳圖紙裏的地方,一來二去兩人興趣相投就聊上了,與故人之後在異鄉重逢,自然是欣喜。老港農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小丫頭會打上自己的主意。

聊了半天,李國華也顯得有些尷尬,竟是在說他那老爹了。左顧右盼的顯得有些不太自在,往他們休息的地方走了過去。

掛在房梁上的汽燈被灌進來的狂風吹得搖搖晃晃,光線閃爍,破堡中忽明忽暗,幾個人躺在睡袋裏顯得十分的怪異,李國華在沙子裏朝著我的方向踢了一腳。

一個黑漆漆的東西掉在了離我不遠的地方,走近一看,一隻巴掌大小的黑蠍子趴在地上掙紮著,估計是被李國華那一腳給踹的,全身烏黑,尾部的毒針呈血紅色,被汽燈的光線一晃,微微有些閃光,從遠處看倒有些像一顆紅色的寶石掉在沙地裏。

我見是隻蠍子,抬腳就踩了上去,耳中就聽見嘎巴一聲輕響,踩了個稀爛,稍微覺得有些古怪,這蠍子要比普通的蠍子大得多,也要硬實很多。

看了看四周,破古堡裏到處都漏風,不知道這蠍子是從哪裏來的,Emma問我怎麼了,我說沒什麼就是一直沙漠蠍子,讓我給踩死了。

Emma就回去休息了,我和胖子繼續在牆角裏放哨,胖子已經睡過一覺了,身體疲憊,我很快也睡著了,醒來的時候外麵的沙暴還沒有停,隻是比之前要小上了許多,整整刮了一夜,看了看表已經是第二天的上午十點多了,估計再有半天這大風沙就該停了。

我們放哨的牆角外已經堆起了半人高的黃沙,出去的洞口也變得小了許多,再來一夜的風暴估計這古堡就得深埋在黃沙之下了,不過在這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性沙漠裏來說,掩埋並不意味著永遠消失,說不準哪天一陣狂風帶著沙漠移動,這古堡又重見天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