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開棺(1 / 3)

台階的長度超乎我的想象,足足走了半個鍾頭,平時就沒怎麼鍛煉過的毒眼龍累得連聲叫苦。

走走停停一連過了一兩個鍾頭,估摸著都快爬到山頂了,眾人早已累得氣喘籲籲,誰也不敢摘下麵罩喝口水,憋在裏麵更加難受。

一路上始終沒見那兩隻飛走的鳥,胖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拿著手電筒往前照了照,對我說:“打一顆照明彈過去看看,咱倒地還要走多遠。”

眾人都看著我無聲的表示同意胖子的想法,雖然這種山洞裏的台階通道,對照明彈的發射極為不利,好在是一個斜上的陡坡,至少不會回彈。

我上好了彈藥,接著手電筒的光線描著黑暗裏扣動了扳機,照明彈嘣的一聲就飛了出去。

百米過後,照明彈光亮所及之處變得寬廣起來,樓梯也到了盡頭,我們總算是看到了希望。

趁著照明彈的光亮還在,我拉起坐在地上的毒眼龍,快步向上走。

走到台階的盡頭,回身一望,台階到頭是一個敞開的門洞。正前方有一個涼亭一樣的建築,涼亭裏擺放的不是石桌石凳,而是一口棺木。

棺木的上方停著一隻鳥,正是我在林子裏抓到的那隻鳥,此刻雖站著,卻沒有發出半點叫聲,顯得十分的詭異。

涼亭的周圍是一圈水塘,正對著台階盡頭走一座橋連接到涼亭。

周圍的牆壁上有一圈棧道,螺旋狀向上延伸,盡頭正對著我們的頭頂,也是一個石洞口。

胖子一見有棺槨,立刻來了精神:“老鄒,這回該有好東西了吧,你看看這棺材,這麼大裏麵得藏多少寶貝啊。”

說罷就準備過橋動手開館,我怕他莽撞行事會出意外,急忙跟在後麵。走近了再看這口棺材確實夠大,整體高約一米五,足有兩米見長,一米來寬,表麵都是石製,沒有任何裝飾花紋,顯得有些樸素,一米處左右有一條細細的接縫。

我和毒眼龍見了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到不是因為棺材大小,而是這樣的棺槨,裏麵所葬之人一定是有身份的貴族,既是貴族,就不該有如此葬製,墓地選擇靠山靠水乃是上吉之地不假,可也沒有把棺槨放在水邊之說。

如此做法實在令人不解。胖子說:“有什麼可不解的,開棺看一眼不就知道了,興許這裏麵沒有屍體,是個障眼法也說不定呢。”

山下村夫是有目的而來的,他現在還不知道我拿下了扣在石板裏的半塊虎符,對於胖子所言開棺之事更加傷心,這老東西是不會空著手離開的。

我從包裏找出撬棍,順著棺板縫隙插了進去,和胖子兩人合力,棺板一點一點的鬆了口。

這時候站在棺板上的鳥也掉落在了地上,眾人見此狀況更是一愣,原本想要摘下防毒麵罩的毒眼龍再也不敢提及此事。

我放下撬棍,用上管戳動了一下地上的鳥,有些僵硬,好像石化了一般,稍微一動,其中的一隻鳥爪子直接斷掉了。

我背對著胖子,他看不見我手上的動作,在身後連聲催促:“哎呀,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鳥死了嗎,大不了不摘防毒麵罩就是了。別那麼大驚小怪的。”

被胖子這一說,我也懶得再看了,雖然心中疑惑萬千,卻始終想不通,既然想不通,就幹脆不去想了。

很快,厚重的棺板被我們撬了下來,與其說是棺板,不如說是厚重的預製板來得更加確切,我和胖子兩個人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才稍稍挪動了一些。

其餘幾人見我們倆搬著吃力,也都過來幫忙,六個人搬動一塊巨大的棺板,雖比我和胖子兩人來得容易,可一點也不輕鬆。

石製棺板放下後,裏麵是一個木質的棺材,看上去保存得相當的完好,一隻巨大的鳥刻滿了整個棺板。

我和胖子二人見了這隻鳥,都有些愣神,這東西太熟悉了,古小宛國都城裏我們見到過太多與這一模一樣的刻畫,這做古墓裏到處都是古怪的石人像,沒想到也會有與這樣的奇遇。

毒眼龍見我倆有些愣神,問道:“二位爺,你們都怎麼了?這上麵有什麼奇怪的東西嗎?”

我說:“哦,沒事兒,泗哥,您給看看這隻鳥是個什麼鳥,又代表著什麼東西。”

毒眼龍圍著棺槨轉了幾圈,回到我身邊,嘬著牙花子:“鄒爺,您是不是想說在別的地方見過這隻鳥?”

新疆之行的詳細經過,我雖然沒有和他細說過,不過憑他和Emma的關係,估計也早就知道的八九不離十了,所以對他這麼問,我也絲毫不覺得驚訝,隻是點點頭。

毒眼龍又說:“這就是您所見到那隻鳥,鳳。傳說三皇五帝時期,古巴國信奉神鳥鳳,認為鳳是上古三皇伏羲之子。巴國恰恰就在此地,因此鳳再次出現也並不奇怪。”

我不解的問道:“鳳我確實見過,就在新疆大漠裏,但那時候基本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那時候聽穀教授的學生說鳳凰本就是兩隻鳥,這裏為什麼隻有一隻?”

毒眼龍笑道:“這您就有所不知了,鳳凰確是一對,但那是後世的添加,咱們民族的神話體係異常的龐雜,誰能說得準鳳凰是哪朝哪代走在一起的呢。再說您可知道這拜山縣曾今叫什麼地方嗎?”

我搖了搖頭表示不知,毒眼龍說:“這兒還有個別名,叫落鳳縣,得名於何時已經無證可查了,但典故還是有的,傳說是因為此地有一牡丹花開,引來鳳到此一落。”

這種神話故事也未必不是真實的,在我的那本書中也同樣有所記載,隻是我曾今為了找到和鳳凰我有關的線索,翻遍了整本書,甚至在整張地圖裏尋找所謂的落鳳縣,卻始終無果,哪曾想這落鳳縣之名,從明朝以後就被改成了拜山縣,據說是因為鳳雛龐統死於落鳳坡,百姓認為落鳳二字太不吉利,聯名請願,這才改了名。

從本意上來說,落鳳縣似乎和古小宛國並沒有太多的瓜葛,三皇五帝時期和小宛國的出現有著很大的時間差,兩者之間也不可能存在直接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