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天命,進墓之前要擇吉時開棺取物,真正的盜墓者與那些不入流的毛賊有些本質的區別。
三國時期,曹操專門設立了盜墓的部門,最初並沒有要變成後來的四門職業,其實細看之下,這四門之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發丘中郎將統帥四門,摸金校尉負責尋龍點穴,卸嶺力士負責開墓,搬山道人搬山尋寶。
到後來原本是通力合作的四大盜墓門派,漸漸的被分成四派,各自也都有自己的門規。
易老爺子說我們和摸金四門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體係龐雜,歧門古篆負責記錄,聽風者負責尋找出路,知天命擇良辰良辰吉時開棺,相物者負責尋找墓中珍寶,諸如此類一共十八門。
那貫疾所學則是十八門中最為重要的破關,說白了就是進墓之後,負責破除古墓機關,少了這一門,一但進入古墓,便是九死一生。
自此我也明白了為什麼那貫疾在沒有破壞古墓大門的前提下全身而退了,若不是絕對的了解古墓中的機關設計,哪裏會有如此本事。
易老爺子不惜折損陽壽為我算上的一卦,對我而言心中著實有愧,不管祖父如何有恩於他,但對我而言都已經隨著祖父的離世化作了塵埃。
五十年前,祖父為謀生計而上山學藝,包括師傅在內一共十九人。從易老爺子口中我得知他們的師傅法號明燭道人,。
那年月正值兵荒馬亂,到處都在打仗,明燭道人帶著十八個徒弟在山上修行,大徒弟那貫疾悟性最高,卻心術不正,多半也和他的出身有關。
那貫疾五歲時雙親就被人殺死在了自己的麵前,自此以後那貫疾本活潑的性格,變得少言寡語,失去雙親的他也自此流落街頭,時常受人欺淩。
這一日,在縣城的街頭上,下山來的明燭道人正好碰到了五歲大的那貫疾受人欺淩,出於出家人的憐憫之心,明燭道人伸手搭救了他,並且將他留在身邊。
起初明燭道人隻是覺得那貫疾可憐,收留他在山上想教他個安身立命的本事,日後下山也好混得個生活。
但不曾想那貫疾自打上山就對各種木匠活特別感興趣,甚至還自己動手製作了一些大小物件。
明燭道人便想教他破關之法,不管以後他自己將做何用,至少這門技法不至於失傳。這之後那貫疾更是展現了他對機關陷阱的天賦,僅八歲左右,就能自己製作陷阱上山捕獵,一隻二百斤的大野豬,他利用自己所製作的工具,將之帶回了山上。
但這時候山上隻有明燭道人和那貫疾二人,道門修行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但日子也算是能過。好景不長,隨著外界的戰事不斷升級,到處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難民越來越多,道門中的日子也變得更加清苦。
明燭道人心地善良,見外界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難民,心生憐憫,便將一些年歲較小,聰慧過人的孩子帶回了山上。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年幼的那貫疾心裏仇恨的種子又開始萌芽,隨著師弟越來越多,那貫疾發現師弟們所學的東西,自己居然一竅不通,時常責怪師傅偏心。
一日,明燭道人將眾徒弟們聚在一起,這時候祖父還沒有上山,對眾徒弟們說:“你們若是分開,各自所學的本事也能混口飯吃,若想有所作為,你們必須同心同德,互相幫襯。”
這段話祖父並不知曉,也在明燭道人說完這段話以後,祖父被他撿上了山,那貫疾雖說記恨師弟們搶走了原本應該屬於他的本事,但卻有師傅在上壓著,也不敢造次。
幾年後,明燭道人在一次意外中受了傷,回來之後就再也沒有起來過,臨終前將所有的師兄弟都叫到了病床前,每個人都說了一番話,但唯獨沒有見那貫疾。
明燭道人死後,師兄弟們將他的遺體葬在了道觀的後山上,地方是明燭道人生前自己選的。
那年月條件不好,能有一副棺材下葬就已經很不錯了,下葬的那條,那貫疾並沒有出現,因為明燭道人有言在先,在這之後師兄弟們打算結伴去外麵闖闖。那貫疾卻猶如人間蒸發了一般,再也沒有出現過。
十七個師兄弟也加入了抗日救國的隊伍中,麵對日本人的槍林彈雨,雖免不了受傷,好在沒有出現犧牲。
三九年一個冬日裏,既沒有打仗,也沒敵軍偷襲。連續幾個師兄弟受了重傷,眼看著就快不行了,好在當時師兄弟中繼承明燭道人醫術的活閻羅趙三天還在,經過他的悉心調理和醫治,幾個受傷的師兄弟都逐漸的恢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