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部分住在小洋樓的居民是分房的時候分到的,也有換房換進來的,還有很多的小洋樓被商人買去,翻新裝修,用作飯莊或茶社了,更有不少的洋樓現在已經屬於企業、政府機關、金融機構了。
我迷戀天津的小洋樓就像迷戀北京的胡同兒一樣,北京的胡同兒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天津的小洋樓是我長大後永遠也看不夠的風景。
重慶道上的風景就很值得一看,這條道上的小洋樓盡管不是最多的,但是也算得上風格獨攬,包容中西各類居住方式和理念。這裏不但有公寓住宅,還有獨棟別墅和花園別墅,更有唯一的一座“王府”。
不同於大理道和常德道的低調隱蔽,重慶道在五大道地區裏是十分醒目的。重慶道上居住的名人也都很有代表性,而且這些人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很多都是各自領域中的重頭人物。可以想象,當初的重慶道定是一派眾賢雲集、流光溢彩的社會景象。
金邦平舊宅,位於重慶道114號龔心湛舊居重慶道64號河北路與重慶道交口的顧維鈞舊居(河北路267號),完好地保存了當年的風貌,近年來在這裏拍攝過很多的電影和電視劇。比如《大轉折》、《最後的蝴蝶》、《最後一任市長》、《張自忠》、《梅蘭芳》、《少年周恩來》、《郭沫若與安娜》。
五大道博物館位於民園體育館正門對麵,五大道馬車觀光的總站。這家博物館屬於私人收藏,對外開放,門票30元。博物館在一家洋樓的半地下室裏,地方不大,但是裏麵的內容豐富,展廳布置得錯落有致。
我們去的那天正好這家博物館的館長也在,她是一位四五十歲的女士,據說小時候居住在五大道小白樓一帶,那時她的祖父開了一間成衣店,光顧的都是穿旗袍的貴婦人。
現在博物館裏麵展示了來自各國的老式瓷器、墨水瓶、洋門,它們大多來自五大道一座座漂亮的洋房裏,展現著上世紀初居住在這裏的達官貴族的生活場景。館內還開了一個小型電影院,麵積大約七八平方米 ,牆壁鑲嵌了14扇五大道人家的老門,葡萄雕花門、老式的落地玻璃門,桌上擺放著民國時代的放映機,一把把舊織布扶手椅也都有百年曆史,有時這裏會放映一些民國老電影。
馬車驛站,在重慶道民園體育場外有個馬車驛站,想坐馬車逛五大道的話可以來這裏買票,馬車可以拚車也可以包車,拚車的話四五元一個人,人湊夠了才走。包車的話,要根據馬車的豪華程度定價格,隨車都有解說員解說,不過也不是每條道都走的,隻是挑重地轉轉。
在馬車驛站對麵有家郵政局,打算在這裏給朋友和家人寄明信片的可以在這裏辦理。我每次旅行都會在當地給自己寄一張明信片留念。
香江假日酒店(和平區桂林路16號),在重慶路和桂林路交口處有一家經濟型酒店。房價在260元左右,房間都很小,基本設施齊全,可以寬帶上網,電視的頻道不多,房間裏貼著田園風格的壁紙,和洋樓挺搭的。對住宿要求不高的可以考慮。
陳記鍋巴菜,位於重慶道104號,這家叫“陳記鍋巴菜”的早點鋪在天津還挺有名的,每天隻有上午做生意,中午11點之後就閉門謝客了。每天忙一上午,下午就可以休息了,其實這樣過日子也挺自在的,錢夠花就行了。我覺得這家小店濃縮了大部分天津人的價值觀——差不多就得了。所以我很喜歡去天津,因為這裏生活節奏沒有那麼快,很隨意。不像北京,一大早就滿公共汽車、滿地鐵的人。每個人都一臉嚴肅,準備奔命去了。
“食遍天下人不饞,獨戀一碗鍋巴香。”有機會來天津嚐一嚐這獨特的美味吧。我個人認為鍋巴菜比狗不理包子、大麻花更具天津特色。這家早點鋪除了經營鍋巴菜,還有雲吞,雲吞裏一般都甩一個雞蛋,也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不放雞蛋或者不放雲吞。雲吞湯是雞湯,很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