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園風尚
這家開在洋樓裏的叫乾園風尚的餐廳我很喜歡。乾園風尚主打江浙菜,店裏的環境雅致,服務貼心。菜品做的很精細,賣相和口味一樣的好,雖然價格略高,但是改善生活、請客吃飯、慶祝紀念日的時候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來這裏密製小肘是必須點的,小份48元,大份92元。和紅棗一起燉的,甜香而不膩,配上春餅和黃瓜一起卷著吃,香得很嘞。還有他家的薑絲蟹黃雖然小份的要148一份,但是淋上點醬醋用小春餅卷著吃上一口後就感覺自己好像要飄起來了。吃一次就忘不掉了,總想著慰勞自己的時候再去吃上一回。
2.天津音樂廳(建設路88號)
在五大道的東南側可以遙望到馬路對麵有一處宏偉的建築,它被幾棟大廈包圍在中間,那就是天津音樂廳。音樂廳在建設路88號,位於天津小白樓的核心位置。
在音樂廳對麵是天津最早的西餐館“起士林”。這家餐館已有百年曆史了,是在1908年由德國人起士林(Kissling)開辦的,最初的起士林是個製作經營麵包的小餐館。現在起士林一樓賣西點,二樓是俄式西餐,罐燜牛肉、奶油雜拌是經典菜式,三樓是偏德式的西餐。
3.西開教堂(西寧道9號)
每次去濱江道逛街都會路過西開教堂,夜晚的西開教堂被燈光襯托得十分神秘,也很美。晚上的時候教堂的大柵欄門會關起來,行人隻能在外麵觀望了。白天的時候這裏對外開放,可以走進去看看。聽說每逢星期日和天主教節日,這裏早晚都有宗教活動。
4.望海樓教堂(獅子林大街)
西開教堂的前身是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西端北側、斜對著獅子林橋的望海樓教堂,這座教堂始建於1859年底,是一座具有歐洲哥特式風格的建築。
5.鞍山道
鞍山道原名宮島街,是舊天津日租界的主要街道。
6.靜園(鞍山道82號)
1924年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溥儀搬進載灃的居處,後來又逃進日本公使館。第二年,溥儀來到天津張園,兩年後皇後婉容、淑妃文繡來到同街乾園居住。溥儀隨後把乾園改名為靜園,取“靜以養吾浩然之氣”之意。他在此“靜觀變化、靜待時機”,繼續他荒唐的皇帝生涯,蟄伏待機,圖謀複辟滿清帝國。靜園在末代帝王離開之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安靜之園。
7.張園鞍山道59號
走出靜園前行不到一百米便會看到一處大大的院子,裏麵有樁紅色牆磚的洋樓,最高的洋樓頂部是藍色的尖頂。這便是張園。張園原本是張彪的住宅。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傾向革命,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計。12月4號,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及眾隨從乘日本輪船抵達天津,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在段祺瑞等人的安排下,孫中山與宋慶齡乘專車來到設施先進而齊全的張園下榻。
1925年2月,被逐出宮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化妝從北京逃到了天津,隨後入住張園。之後皇後婉容和淑妃文繡也趕到了這裏,入住街對麵的靜園。他們從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在天津的生活。
8.段祺瑞舊居(鞍山道38號)
出了張園繼續前行,看到一處宅子,淺黃色的高牆,紅色的大門,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家,它是當年日租界最為豪華的私人公館式住宅。現在是天津市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