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多彩的動物世界1(2 / 3)

動物界是五大生物界中最大的界。它們多種多樣,但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所有動物界成員都是依賴食物的有機體,為了生存,它們必須吃植物或別的動物。所有的動物都有感覺器官。因為活動頻繁,動物們都有直轄身體的神經係統,很多動物都有循環係統,幫助它們吸進氧氣、吸收營養、排泄廢物。科學家根據相同的身體特征,把它們分成小的科和屬,整個動物界被分成兩大類:沒有脊柱的動物叫做無脊椎動物;有脊柱的動物叫做脊柱動物。

無脊椎動物

地球上的無脊椎動物是脊柱動物的二十多倍。無脊椎動物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化的動物種係,它們沒有什麼共同的特征,僅僅存在一點相互有別的親緣關係而已。有許多種類的動物,人們隻能在海洋裏才能發現它們,但某些種類如昆蟲,卻生活在陸地上,普遍存在於世界範圍內。

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大約有1萬種,有幾種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數生活在海水中。這類水生動物身體中央生有空囊,因此整個動物有的呈鍾形,有的呈傘形。腔腸動物的觸手十分敏感,上麵生有成組的被稱為刺絲囊的刺細胞。

甲殼動物

甲殼綱動物是節肢動物,有堅硬的外殼包裹著身體。甲殼綱動物包括海洋生物,如螃蟹、龍蝦、小蝦、對蝦和生活在陸地上的土蟹等。

軟體動物

所有的軟體動物,它們柔軟的身體都被體外堅硬的外殼保護著。包括陸蛞蝓和海蛞蝓、槍烏賊、章魚、石蟹、蛤和淡水蝸牛等。

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軀體較硬,長有外骨骼,具有分節的身體和有關節的步足。它們靠八條步足行走。蜘蛛和蠍子也屬此門。

棘皮動物

這種動物皮膚上有多刺的外皮,身體展開的圖樣為圓形平麵圖。棘皮動物包括主要的海洋生物如海星、海膽、海參和毛頭星等。

脊椎動物

盡管脊椎動物在動物王國中隻占一小部分,但它們都是人類所熟悉的。脊椎動物最顯著的特征是有脊椎或骨脊柱,內部複雜的骨架使脊椎動物適應性強,無論生活在陸地或水中都可以。科學家把脊椎動物分為五類: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魚類

魚類分為軟骨魚和硬骨魚兩種:鯊魚、鰩和盲鰻都有由軟骨而非骨頭組成的骨骼,它們也有多達5~7個能分別張開的鰓裂。硬骨魚的外形各異,包括從大而小的鰻鱺到多刺帶鰭的麗魚科魚以及像兩棲動物的肺魚。

兩棲類

兩棲類動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但它們通常在水中繁殖。它們大部分有可以行走的四肢和可以呼吸空氣的肺。但它們不長鱗片,皮膚疏鬆,潮濕的皮膚可以吸收氧氣幫助呼吸。

爬行類

爬行類最先是完全生活在陸地上的脊椎動物,與兩棲類相比,它們有減少水分流失的幹燥鱗狀皮膚,它們的蛋有一層厚殼,可以產在陸地上,多數爬行動物生活在地球的熱帶地區。

鳥類

鳥類由爬行類進化而來,此時爬行類的前肢變成了翅膀,鱗狀皮膚變成了羽毛,這不僅有助於鳥類飛翔而且可以幫助維持鳥類的恒溫。由於會飛,鳥類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生存。

哺乳類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用母乳喂養後代是它們的特征之一。哺乳動物包括象、大猩猩和人類等。三、遺傳

遺傳是指生物體的某些特征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的現象。牛會生出牛而不是綿羊,蘋果的種子總是長出蘋果樹,這些都是遺傳的結果。遺傳不僅使不同種類的動物和植物之間有了明顯的差異,而且使同一種類的動植物之間也會有較小的差異,從而造就了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染色體

染色體是細胞內部一種結構,主要由鏈狀的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構成,是一些微小絲狀物,容易被堿性染料著色。親代的特征主要就是通過染色體遺傳給子代的。染色體攜帶了決定細胞乃至整個生物體發育所必需的全部信息。一個細胞內有許多染色體,這些染色體以成對形式排列。由雄性的一個染色體和雌性的一個染色體組合成對。不同的動物和植物的染色體數量也不相同。例如人類的染色體有46個,排列成23對,其中22對是常染色體,有一對是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