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無脊椎動物8(1 / 3)

第二章無脊椎動物8

是蝴蝶還是蛾子

多數蝴蝶有漂亮的翅,在白天活動,而蛾類相反,蛾類的翅一般暗淡無光,喜歡夜晚活動。然而有些卻不遵循這個規律,如日暮蛾,有著蝴蝶一樣亮麗多彩的翅,但實際上是一種在白天活動的蛾類,另外,在鱗翅目中多數蝴蝶靜止時它們的翅豎立在背上,而蛾類翅膀一般是覆蓋於背上的。

觸角

蝴蝶和蛾類用它們的觸須或觸角判別空氣中的氣味。這能幫助它們尋找食物和識別同類。多數蝴蝶有末端呈球杆狀或鍾狀的觸角。許多蛾類也長有細長的觸角,而有些觸角卻呈羽毛狀。

蛾的偽裝

雖然外表看起來不鮮豔,但這恰恰是用來偽裝自己的。比如木蛾,當它靜止時,它的翅看起來像樹皮。大菌蛾有毛毛的身軀和斷翅似的花紋使它同周圍的環境相協調一致。

飛蛾撲光

夏天的晚上,當屋子裏點上電燈後,常常有蛾子飛進屋來,圍繞著燈光團團打轉。如果燈光熄來了,這些蛾子就會很快飛散。可是,當燈光重新點亮時,蛾子又會從四通八方再度飛來。

那麼,飛蛾為什麼撲向燈光呢?過去,人們隻認為飛蛾特別喜歡光亮,“飛蛾撲燈”說的正是飛蛾的趨光性。其實,飛蛾看不見紅色光線,而對紫外光線的反應特別靈敏。因此,人們利用飛蛾的這種特性,在田野裏懸掛起一盞雷紫外光燈,在燈下放置水盆或設下“陷阱”,讓飛蛾在繞燈打轉時跌進去,從而誘殺它們。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驗,還發現飛蛾在夜間飛行活動時,是依靠月光來判定方向的。它總是使月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它的眼裏。當它越過障礙物轉彎以後,隻要再轉一個彎,月光從原先的方向射來,它也就找到了方向。在沒有月亮的時候,飛蛾看到燈光時,錯誤地認為這是“月亮”哩!於是,它就用這個假“月光”來辨別方向。它隻要使自己與遠的月亮保持固定的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飛行,方向就不會錯。可是,由於燈光離開飛蛾很近,飛蛾為了使自己同光源保持著固定的角度,就會不停地繞著燈光打轉轉,直到最後精疲力盡地死去。

夜蛾

夜蛾體形中等,喜歡夜間活動,因此而得名“夜蛾”。夜蛾有較狹窄的前翅和寬闊的後翅。一般有暗淡的色彩,不過也有的夜蛾後翅有鮮亮的色彩或花紋,總之這些顏色都是有利於它適應自然環境的。雌性把卵單產或群產在寄生植物表麵或土壤內。幼蟲在天黑後取食,多數以咀嚼或鑽蛀的方式危害寄生植物。

大蠶蛾

大蠶蛾體形笨重,有寬闊的翅,翅上常有顯著的斑紋。口器完全沒有功能,成蟲不取食。雄性的觸角羽狀,而雌性的呈線狀。分布在東南亞的大蠶蛾,在翅麵積方麵屬最大的蛾,卵被產於範圍廣泛的樹葉灌木,幼蟲取食葉片。這種蠶在全世界分布廣泛,特別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林區。

美洲月形天蠶蛾

美洲月形天蠶蛾身體肥大,多毛,翅膀顏色灰白,並有彎彎的長“尾巴”。美洲月形天蠶蛾的身體呈現一種很可怕的綠色,每個翅膀上還有一個明亮的眼點,這對於它們逃避敵害十分有利,這種飛蛾在山胡桃和核桃等多種樹上產卵,通常一年繁殖兩代。14、毛蟲

常見的毛蟲多數為蝶或蛾的幼蟲。這些幼蟲動作緩慢,身體柔軟而且營養豐富。為了確保後代得以繁衍,很多昆蟲總是以驚人的數量進行生育,幼蟲也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多數幼蟲是沒有防禦能力的,但對於敵害,它們有很多逃避的方法。雖然毛蟲的身體是軟軟的,但它們像其他昆蟲一樣也有外骨骼。毛蟲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它們靠著天生利齒大嚼蔬菜和樹葉。

毛蟲的自衛

因為毛蟲不能飛,它們時刻處在被攻擊的危險之中。有些蝴蝶,如郵差蝶的幼蟲全身長滿長刺和剛毛,使它們難以被吞食。有些毛蟲的偽裝更巧妙,它們看起來像樹枝或鳥類,使它們很難被發現。

毒刺

有一些蝶類的幼蟲身體上是有毒的,它們因吃一些有毒植物葉子,身體裏注入了是毒素,身上的毒刺使鳥類望而卻步。紅帶毒蝶毛蟲就屬於這一類的,它們鞍背刺蛾毛蟲顏色和外形都很搶眼。一隻鳥如果咬過一口它的有毒刺的背脊,一生都會難以忘記那可怕的滋味。帶蛾毛蟲在針葉林裏是常見的,它們因為有在行進當中頭尾相連的習慣而得名。

偽足

像所有的昆蟲一樣,毛蟲的胸腔上長著三對足。但毛蟲還長著五對叫做“腹足”的偽足。這是從腹部生出的部份,當毛蟲進食的時候,腹足用來把植物抓牢。

飲食

毛蟲破卵而出後的第一餐往往就是吃自己的卵殼。在開始以葉子為食之前,卵殼給毛蟲提供了極大價值的養料。毛蟲吃掉了成百張葉子,經過幾次蛻皮,身體越長越大,為蛹的階段打好了基礎。玉帶鳳蝶幼蟲為了不被吃掉而選擇隻在夜裏進食。在不到8小時的時間內,它可以吃掉一片比自己的身體長2倍多的葉子。白天,它會找一個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蒙頭大睡。15、鞘翅目

不是所有的甲蟲看上去都暗淡無光的,金龜子科甲蟲和木生甲蟲都有亮麗的金屬光澤。這些甲蟲的顏色有的是由於陽光照到鞘翅上產生的光暈引起的,有的則是因為它們體內本來含有色素的原因。

甲蟲

甲蟲是昆蟲家庭中較大的一群,大約有30萬種,每3隻昆蟲中就有一隻是甲蟲。從陸地到雨林,幾乎各種棲息地都有甲蟲的蹤跡。甲蟲遍布全球,包括體長超過18厘米、生活在熱帶地區的“重量級”甲蟲,還包括肉眼幾乎看不到的小甲蟲。所有的甲蟲都生有堅硬的前翅,稱為鞘翅。鞘翅合攏時,能並在一起將甲蟲的腹部都蓋住,並像外殼一樣罩住後翅。這樣甲蟲就可以四處爬動,而不會損傷用來飛行的後翅。甲蟲多生活在陸地上和淡水中。

身體結構

甲蟲可以分為頭、胸和腹三個部分,所有的甲蟲都有用於咬食食物的嘴,用於觸覺和嗅覺的觸須,大部分甲蟲有兩對翅,前翅演化成粗糙的革狀覆蓋物,叫鞘翅,用於保護後翅和腹部。甲蟲的胸由鞘翅、後翅和六條腿構成。

飛行

有些甲蟲如金龜子可以飛行,它們的前翅相對後翅要小得多。在飛行時,鞘翅展開不動並不斷拍動後翅,從而產生了它們起飛時所需的空氣動力。多數甲蟲能飛,但有些甲蟲因為前翅並在一起,因而變得一點飛行能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