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的洄遊
魚類在水中的運動,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一定規律的,沒有一定的方向和周期性,因而被稱為“不定向移動”;另一種則相反,它的運動是有目的性的,時間和距離相當長,有一定路線和方向,而且在一年或若幹年中的某一時間,某些環境條件下,作周期性的重複,因而形成了所謂“定向移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洄遊。大馬哈魚和鰻魚是洄遊現象比較典型的例子。
洄遊的原因
魚類洄遊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由於魚類在水中生活,它的活動受溫度水流和鹽度等的影響,大多數是由水流的作用而引起的,特別是對幼魚的洄遊起著重要作用。大多數魚類也和候鳥一樣,對溫度的感覺相當敏感,它們隻能在一定的水溫中生活,當水溫發生變化的時候,魚類就要尋找適應生活的環境,從而產生洄遊。由於它們身體的兩側有許多被稱為“側線”的感觸器官,對水流的刺激尤為敏感,能幫助魚類確定水流的速度和識別方向,例如我國沿海的大黃魚、小黃魚。
魚類的繁殖
魚類大多都是產卵繁殖。鯉魚和狗魚每次產卵10萬枚、冬穴魚30萬枚、山鯰50萬枚、鯿魚每次產卵約2.5萬枚、大鱘魚和鱈魚高達幾百萬枚、翻車魚一次產卵300萬枚,以產卵多為世界之最。魚產卵後大多對其後代的生死存亡置之不理,因此,它們的兒女中隻有百分之幾能長成大魚。但魚類動物中也有極個別的關心其後代成長狀況的。雄刺魚會親自搭建“產房”,然後將雌魚引領其中,雌魚產卵後便棄巢而去。而雄魚則堅守崗位,在巢中護衛魚卵,待到幼魚孵化出來後,雄魚仍然在一定的時間內,嗬護它們健康成長。1、圓口亞綱
圓口亞綱魚類是最原始的魚類,它們沒有上下頜,口內長有很多牙齒,成為圓形的吸盤,用以吸食大魚的血和肉。
無頜魚
無頜魚是魚類中一個很小的群,僅由盲鰻和七鰓鰻組成。科學家對它們感興趣是因為它們是非常簡單的脊椎動物,人們認為最初出現的真正的魚就是從它們的祖先進化而來。無頜魚的身體很長,很像鰻魚,它們無頜無肢、無鱗、無頭骨或真正的骨頭。
盲鰻
盲鰻是一種沒有頜的原始魚類,全長近1米。它們一般在海麵以下100米深處生活,以小型甲殼類動物及多種魚類的屍體為食。盲鰻的牙齒像一排一排的梳子,能將肉從獵物身上刮下來。盲鰻和七腮有鰻親緣關係,但與七腮鰻不同的是盲鰻不會攻擊活魚。有時候它們會鑽進大魚的屍體內,將屍體的肉全部吃掉,隻剩下外麵的皮和魚骨。
七腮鰻
七腮鰻喜歡生活在極冷的海水或淡水中,而盲鰻則幾乎在各個海域都能存活,但它們不會出現在淡水中。七腮鰻主要靠寄生在其他魚類身上生存,它們常用吸盤吸附在大魚身上。七腮鰻的幼體一般都潛狀在水底,以浮遊生物為食。它們咽喉的兩則有許多小孔,這使得孔內的腮可以將其身體內部和外界連通。在一般情況下,吸盤能夠阻止水流出入,同時還能夠給血液充氧。2、軟骨魚亞綱
鯊魚、鰩魚和魟魚都是軟骨魚,它們的骨骼由軟骨構成。軟骨雖然比硬骨脆弱,但它的強度仍然很大,足以支撐海洋中最龐大的動物。軟骨魚沒有魚鰾,卻有一個很大的肝髒,經過消化的養分像油一樣被儲藏起來,這裏的比重比水要輕,起到了和魚鰾類似的作用。但它的效果比起魚鰾卻要差一些,所以鯊魚要經常地保持運動,否則就會一直沉下去。
軟骨魚
目前人類所知的軟骨魚大約有850種,這些魚都生活在海中,身體都比較龐大。在這類魚中,那些巨大的鯊魚體長可達15米,但是也有某些軟骨魚體長僅僅30厘米。大多數軟骨魚都是活躍的捕食者,它們以其他魚類為食,上下頜都長著鋒利的牙齒。利用肌肉,軟骨魚的尾巴可自由不停地左右擺動,這和那些用身體的波動麵前進的無頜魚有些相似。軟骨魚具有流線型的身體,上麵覆蓋著像砂紙一樣的粗糙皮膚。當它們在水中流動時,張開大嘴,就會吞進數量眾多的浮遊生物。有的軟骨魚會產卵,但大部分種類的軟骨魚直接生下幼魚。
銀鮫
銀鮫是一種全長約為1.5米的軟骨魚,它們生活在200多米深的海底,以軟體動物、貝殼類以及體形較小的魚類為食。早在3億多年前,銀鮫就開始在地球上生活了,因為它們兼有硬骨魚的許多特征,因此在魚類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並有“活化石”之稱。這種魚長相奇特,如果翻譯其拉丁文名的話,大概的意思是“由許多動物組成的怪獸”。這很容易理解,因為銀鮫長著大的球莖腦袋,兔子一樣的嘴巴和一條長長的“老鼠尾巴”。銀鮫是海底捕食者,它們吃軟體動物和其他海底動物。與鯊魚、鰩魚不同的是,它們的鰓藏在一片皮膚的下麵。這一特征在硬骨魚中最為常見。銀鮫屬卵生,每個卵都包在一個長而纖細的卵殼裏麵。3、鯊魚
鯊魚形體扁長,前寬後窄,呈流線型,有背鰭,尾巴上下豎立,猶如鋒利的尖刀。它在水中的遊速奇快,像閃電般一劃而過。鯊魚的皮很堅韌,生有花紋和斑點。鯊魚和一般魚類有許多不同之外:一般魚類都有活動的鰓蓋,而鯊魚則以皮膚上的口來取代;它的脊椎是軟骨;嘴巴大得出奇,牙齒也不像普通魚類那樣長在頜骨牙床上,它的牙齒隻是腔中的“齒狀突起”,而且是可以不斷替舊換新的,所以它的牙齒鋒利異常,能把任何生物都咬個稀巴爛。
海中霸主
鯊魚的種類有250多種。它們以食魚為主,也吃海豚、海豹和企鵝。其中以虎頭鯊和大白鯊最凶險。虎頭鯊產於熱帶海洋,有的重達270千克,它可以吞下整個海獅,有時也侵襲人類。最可怕的還要算大白鯊,體長可達12米,食人對它來說是很平常的事,甚至連巨大的海象也能被它一口吞下。
尖尾
一條標準的鯊魚體態呈流線型,像魚雷一樣。一張可怕的大嘴上麵漸尖的長鼻向前突出。它長有巨大的胸鰭和三角形的背鰭。鯊魚有一條上葉比下葉長得多的歪尾。多數鯊魚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相當敏銳。鯊魚能判別水中的振動並會利用電子脈衝追蹤獵物。
更換牙齒
因為它們的下齶與頭骨連接疏鬆,所以鯊魚嘴可以張得很大捕食獵物。前齒經常在進食中斷掉或脫落,所以鯊魚要間斷性地換齒。有些鯊魚在一生中要脫落、更換3萬多顆牙齒。
大白鯊
大白鯊是深海中最危險的動物,它們可以長到一輛公共汽車的長度。除了人類,沒有任何動物能捕食它們。大白鯊的撕咬力相當於人類的300倍,可以輕而易舉地將獵物咬成兩半。由於喜歡獵食人類和其他動物,因此被稱為“食人鯊”或“噬人鯊”。一頭成年大白鯊的體長7~8米,有的可達12米。它的嘴巴很大,邊緣還長有小鋸齒。當它的第一排牙被磨損時,它還會長出第二排牙來補充。
藍鯊
具有流線型體形的藍色鯊魚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鯊魚之一。它的胸鰭長而彎。因此,可以使藍鯊追捕獵物時,在水中翻轉。藍鯊有著“食人鯊”的惡名,而且它們常常襲擊魚網,吃網中的魚,給漁民們製造麻煩。藍鯊在近海進食,有時也在遠海活動,而且常常是成群結隊。藍鯊襲擊並能製服其他鯨魚以及其他比它們大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