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自然奇觀3(2 / 3)

傳說,這裏曾是穆桂英的“天門陣”、“點將台”。其實,108塔是佛家慣用之數,念佛108遍,數珠108顆,曉鍾108響。這裏的108塔,估計與佛教密宗《金剛頂經》中昆盧庶那108尊法身有關。但真正的緣由是什麼,至今還是一個謎。

蛙塔

在衡山——南嶽廣濟寺一塊田地中,曾出現成千上萬隻石蛙聚會的場麵。有時一對對疊堆而起竟有二三尺高,出現罕見的“蛙塔”奇觀,可稱是南嶽一大奇景。石蛙是南嶽山上珍貴的兩棲動物,成蛙有碗口大小,樣子可愛。

13、護珠塔為何斜而不倒

比薩斜塔以斜而不倒聞名於世,但我國的護珠塔也是這樣的。它位於上海市“鬆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馬山上,建於1079年,是一座七層八角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高約30多米。底層三分之一的磚已沒有了,整個斜塔僅靠不到三分之二的底層磚牆支撐著。現在護珠塔向東南傾斜近7°,有人認為它比世界著名的比薩斜塔傾斜得更厲害,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斜塔。

塔雖傾斜,但曆經狂風暴雨、台風地震,卻始終屹立於天馬山巔,斜而不倒。但其斜而不倒的原因卻眾說不一。

第一種是當地傳說,塔是向東南傾側的,而在塔的東南麵有一株銀杏樹是一位仙人在五百年前種的,樹雖枯死,但它依靠神力,對護珠塔遙相支撐,使塔不倒。但這隻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第二種說法是根據當地的氣候,護珠塔建在沉陷不勻的地基上,東南方向土質較軟,西北方向土質較硬,塔於是向東南方向傾斜。但浙江一帶多東南風,塔的傾斜力與風力相平衡,使護珠塔迎風挺立,斜而不倒。

第三種意見認為與建築材料有關,古代用糯米汁拌以桐油石灰來粘合磚塊。據說用這種粘合劑來建築,時間愈久愈堅固。加上古代建築技藝的精湛,使護珠塔能夠渾然一體,塔磚不致於一塊塊塌落下來。

1984年5月,為了搶救這一座珍貴的千年古塔,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積極組織力量,對斜塔進行全麵搶修,組織專家製訂方案,貫徹“外貌不變,斜而不倒”的原則。在搶修時,發現塔身上部雖傾斜,但埋入地下的塔基卻沒有動,所以形成了塔斜而不倒的獨特現象。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塔不倒呢?

護珠塔斜而不倒的原因到底是哪一種,還不能確定。

14、長城奇觀

朝鮮長城

朝鮮有一千裏長城,是從1033年到1044年修建的,總共用了十二年時間,長達370多公裏。從朝鮮西北部鴨綠江下遊起,沿著崇山峻嶺伸展到東海的東朝鮮灣海濱。

印度長城

國外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長城就是印度長城,它修建於500多年前,是印度人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而修築的,全長70公裏,建有烽火台32個。

澳大利亞長城

外國最長的長城是澳大利亞長城,它建於本世紀60年代,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長達5531公裏,高1.8米,當時造這條長城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羊群不受澳洲犬的侵擾。該長城每年維修費高達50萬美元。

英國長城

在英國的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沿著分界線有一條逶迤的土牆,稱為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全長117公裏,自東海岸至西海岸。公元117年,古羅馬皇帝下令建造,用以抵禦外族對英格蘭的侵略。

德國長城

外國最早的長城就是德國長城,它修建於公元1世紀,是古羅馬人在萊茵河和多瑙河之間修建的“防禦牆”,以後不斷擴建加長,總長達584公裏。

15、不斷長高的喜馬拉雅山

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以及擁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喜馬拉雅山地區,早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三疊紀,還是煙波浩淼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直到距今5000萬年前的第三紀始新世時期,由於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衝撞,使古地中海東部的海底發生強烈的擠壓,才導致了喜馬拉雅山從海洋中升起。

緩慢的長高

經地質學家們的測量,喜馬拉雅山目前的高度為8848.12米。它在第四紀的300萬年中約上升了3000米,平均1萬年上升10米;而最近1萬年,它卻上升了500米,即一年上升5厘米;至今,它還在以不易被人察覺的速度緩慢上升。

關於喜馬拉雅山高度之謎

那麼,喜馬拉雅山將如此無限製地不斷增高嗎?如果不是,它又於何時停止呢?它的最終限度又是多少呢?

有科學家認為,喜馬拉雅山的增高是以岩石和泥土的“疊羅法”形成的。當層層加碼時,下麵的岩石承受上麵的壓力逐漸加大,這必然存在一個極限,一旦達到這一極限,底下的岩石就要“粉身碎骨”,高山也將土崩瓦解,毀於一旦。那麼這一極限究竟是多少呢?一些研究者通過計算得出,地球上山脈的高度極限為1萬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