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的清俊僧人合掌趺坐於滾滾赤熱的熔岩之中,低首垂眉,身後曼荼羅中央壇城之中,群魔悲號,跪倒於夷數光相周圍,以手犁麵,鮮血淋漓。
夷數光相之中,一紅一白兩道微細光線紛紜變幻,漸漸消失,十二使徒分立十二方,叉手恭敬,蓬的一聲,夷數身後六百六十六道光翼乍然張開,漂浮在虛空之中。
夷數雙臂高舉,光翼奮張,正欲破繭而出,滴血般燃燒的天空中忽然出現了一隻潔淨無暇的足掌,這一隻足掌微微抬起,足底千輻相輪陡現,放六百萬億光明,往下方輕輕一頓,有動、遍動、等遍動,虛空鏘然粉碎,無數碎片鋒利如淡青色刀刃,紛紛飛旋切割而下,夷數光翼急振,發出一聲淒厲的呼喊,滑剌聲中,六百六十六道光翼急速向上倒卷,托住這一隻足掌。
這一隻足掌凝空不動,另一隻足掌又從天空中現出,往下一踏,起、遍起、等遍起,湧、遍湧、等遍湧,震、遍震、等遍震,三種九相振動一時俱至,廣袤雄偉的須彌山仿佛波濤一般顛簸起伏,大地豎起,傾側,幾乎完全翻轉過來,熾熱的火焰從地底噴泉一般的湧出,夷數淒厲的呼喊再次響起,金色的血箭自六百六十六道光翼翅根處激射而出,化為淡淡的金色霧氣,充滿曼荼羅壇城,城中二億七千萬魔眾,幾乎有三分之二於頃刻間化為血水,血水激蕩,浪尖上有怨厲魔火燃起,直上高空。
獅子怒吼的聲音震動群山,魔師九靈元聖現出真身,乃一九頭獅子,身高十萬裏,獨踞須彌最高頂,九首齊搖,口噴九色劫火,向空中那對足掌直撞上去,那一雙足掌同時往下踏來,吼、遍吼、等遍吼,魔師九靈元聖的身軀如土塊般四分五裂,化為一團團燃燒的灰燼,往下崩落,震動不絕,那一對足掌徐徐往下降來,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台;下足時有無量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大勢至菩薩天衣雲紋,挺拔纖長的身姿完全自空中顯現出來:
金瓶寶冠擁青螺,百億牟尼漾碧波。絕妙香塵嚴極樂,無邊光色淨娑婆。
攝生方便歸安養,念佛圓通渡愛河。足步蓮花大勢至,現前接引阿彌陀。
菩薩右手持青蓮,左手倒提燭龍劍,低誦佛號曰:“阿彌陀佛。”往前邁出一步,起、遍起、等遍起,湧、遍湧、等遍湧,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擊、遍擊、等遍擊,六種十八相震動,輪轉無休,於其足十指、兩踝、膝、軤嬡、腰、腹、背、臍、心、胸、肩、臂、指、項、口、齒、鼻孔、眼、耳、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萬億光明,於時菩薩光身熾烈,超勝百千萬億日輪,住在空中。
光,到處都是光,整座須彌山都淹沒在光的海洋中,小石一般的輕輕滉漾。
光的漣漪一圈圈蕩漾開去,夷數冠冕黯然,六百六十六道纖長的光翼無力地委頓下去。
“阿彌陀佛。”菩薩輕輕舉足,又欲往前邁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師兄慈悲。”熾熱滾流的熔岩流中,白衣的僧人緩緩抬頭,睜開了雙眼,眼中有著明月一般的清澄在流動。
“阿逸,此乃魔種,每興刀兵之劫,動搖世界,如何施以慈悲?”菩薩將青蓮花收入袖中,自頂上螺髻中取下金牟尼瓶,將金瓶倒持,瓶口慢慢向下傾來,對準曼荼羅壇城,一切時空仿佛都飛旋起來,夷數光羽紛亂,連須彌山在內,連根拔起,俱向瓶中漂流旋轉而入。
“世法平等,此雖名魔,亦是有情眾生之一類,請師兄稍留一線生機。”玄奘堅持,微微合十躬身,頂上現出螺髻,如釋尊一般無二,螺髻中擁青塔一尊,玲瓏八角,光輪殊妙;左肩白蓮花中,有金賢瓶一尊,乃釋尊所授,荷擔未來教法者;右肩之上,龍華樹頭,一尊琉璃輪緩緩轉動,乃當來下生,普度一切眾生者。
於時玄奘,從周身毛孔中旋出八萬四千大清涼慈光,一一光端,俱有圓光如月,遍覆須彌山,夷數六百六十六道光翼盡皆垂下,委頓於光輪寶座之上。
是時勢至如日,玄奘如月,天上天下,遙遙相對。
菩薩徐徐道:“阿逸,魔即是魔,你今日以慈心攝之,恐異日他不以慈心攝你。”
玄奘曰:“世尊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寸寸碎斷,世尊於時,無有嗔念,今我亦如是。”
菩薩曰:“我今來有誓,誓絕此一種,永消後患,阿逸,你速速離去。”往前再邁一步,須彌山顫抖著,發出絕望而悲哀的轟鳴,在兩種光的對抗中緩緩浮起,向菩薩金瓶中漂去。
玄奘袍角衣袖俱倒飛而上,口角有血痕緩緩流下,躬身道:“我發大慈心,求無上大乘菩提薩埵之道,願度世間一切有情,魔雖為惡多端,若盡絕滅之,我心終不忍。”
於是玄奘宣大乘摩訶衍偈曰:
“得此大乘人,能與一切樂,利益以實法,令得無上道。
得此大乘人,慈悲一切故,頭目以布施,舍之如草木。
得此大乘人,護持清淨戒,如犛牛愛尾,不惜身壽命。
得此大乘人,能得無上忍,若有割截身,視之如斷草。
得此大乘人,精進無厭惓,力行不休息,如抒大海者。
得此大乘人,廣修無量定,神通聖道力,清淨得自在。
得此大乘人,分別諸法相,無壞實智慧,是中已具足。
不可思議智,無量悲心力,不入二法中,等觀一切法。
驢馬駝象乘,雖同不相匹;菩薩及聲聞,大小亦如是。
大慈悲為軸,智慧為兩輪,精進為快馬,戒定以為銜,
忍辱心為鎧,總持為轡勒,摩訶衍人乘,能度於一切。”
菩薩曰:“雖然,是諸魔主,囚禁燭龍,驚擾地藏。地藏一怒,幽都億萬萬魂魄,盡皆湮滅,化為烏有,連輪回亦是不能。是魔主有滔天大業,猶勝他在人間殺戮之罪百千萬倍。天道循環,此孽還當魔種受之,無可解脫。”
玄奘曰:“一切魔主罪孽,眾生業報,玄奘願以此一身,代為荷擔,祈其回向之日,請師兄慈悲,稍寬一線。”
須彌山在光的海洋中漂浮著,旋轉著,向著金瓶瓶口,越升越高,玄奘端坐山頭,嘴角血跡漸漸鮮明,染紅了胸前衣襟。
菩薩低頭不語,半晌,輕輕道:“阿逸,你慈心廣大,我不及你。”掌中金瓶緩緩向上升起,依舊立於菩薩頂上青螺髻中。
龐大的須彌山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重重落下,激起煙塵千萬裏,整個閻浮提世界都震動起來,久久不能平息。
菩薩在空中彎下腰來,向玄奘一合十,讚曰:“南無大慈彌勒菩薩。”足步蓮花,慢慢向天上浮去,往北方漂移。
玄奘立起身來,見光輪寶座之周,地母波裏提毗、火天阿耆尼、水天伐由那、風天伐由、日天子蘇利耶、月天子旃陀羅、波旬、魔羅諸大魔頭,俱四肢癱軟,躺在地上,毛孔中有金色血液汩汩流出。
玄奘道:“善哉。”垂下手臂,清涼如月的光輝流瀉而出,漫過諸魔身軀,玄奘說偈曰: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眾魔身中流血漸止,傷口愈合,見玄奘立在麵前,微微歎息,諸魔但覺身心清涼,惡念再不能起,向玄奘躬身,騰身飛縱而去。
光輪之上,夷數萎然,十二使徒之形忽然四散,化為十二道流光,散入閻浮世界去了。
玄奘登上中央曼荼羅,以手虛撫夷數光相:
“善哉善哉,後五百年,汝道當興,聲教被覆大秦,來入東南,願汝於爾時,心存善意,盡去嗔恨之念,無複殺戮為宗,則世間幸甚,眾生幸甚。”
夷數六百六十六道光翼浮在空中,向著玄奘,緩緩起伏波動,似極安順,漸漸縮小,化為一點螢光,消失在西北方虛空之中,正是當來大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