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徐白嘴(1 / 2)

其實我聽我爺爺說,發丘也確實是像傳言那樣,是從曹操軍中衍生出來的一個盜墓門派,當時喚作發丘中郎將,所過之處,屍骸遍野,寸草不生,因為有官家坐後台,行事作風野的不行,他們隻取錢財,根本不懂的保護,說到底,和摸金是一個大門派,都是為官家做事。

但其實不然,這些傳下來的話,都是外人看到的,好事兒不多,聽著幹的都是一些壞事兒,無惡不作,喪盡天良。但是外行傳的東西多數是來自百姓之口,還有一些略懂文化人的手記,像這種事肯定不會記入正史的。就算提到也是寥寥幾筆,渲染的很美好。

不過發丘這一派,我聽我爺爺說,壞是壞但也讓沒那麼過分。內行傳下來的版本是,當時有個叫徐白嘴的人,主要是以做喪事為生,打棺材,看墳地,行禮儀,也算半個風水先生,因為能說會道,而且吹的一口好嗩呐,又是幹白活的,所以人們就叫了白嘴這麼個外號,最主要的是,他不知道是得病了還是家裏沒水喝,嘴唇一直發白發幹,這白嘴也是名副其實。

他是怎麼和發丘扯上關係的就得從他第一次盜墓說起了,先說說他這個人,生來高大,老輩兒人傳下話是這麼說他的,“長八尺,寬半丈,虎背熊腰,眼如銅鈴,聲若洪鍾,濃眉無須,鬼將轉世也。”用現在的話說,一米九的大個兒,一米寬的腰,長的又高又大,濃眉大眼卻不長胡子,妖怪啊!但是當時的人不這麼認為,覺得這人天賜異象,肯定不是常人,能成大事,因為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有過人之處。但是不知道是他時運不濟,還是沒遇到貴人,長這麼大個身板不去想著出人頭地,而是跟著村裏的一個老先生學了幹喪事兒的手藝,慢慢的卻是把木匠手藝學了個精通,不管什麼樣的棺材都能打的出來,而且形態極佳,經久耐用。

但是你光會打棺材沒用啊,畢竟這是個苦差事,加上村裏也沒多少人,就那麼幾戶人家還不是親戚就是朋友的,有時候忙乎個十天半月,趕上一個家裏窮的連錢都沒法要,幹了幾年不僅一分錢沒攢下,就連自己的溫飽還得靠鄉裏鄉親的接濟,他那個體型要想保持住,飯量自然可想而知。沒有經濟來源加上天生長相不同於常人,所以都三十好幾了還是孤身一人,有好心人勸他扔了這份手藝再謀別的生路吧,但他不肯,說自己就會這個,別的也幹不了。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村裏來了一個教書先生,為了討口飯吃,就留在了村裏給孩子們上上課,教人們寫個字,慢慢的和村裏人們熟絡了起來。直到有一天,村裏來了一批官軍,挖土掘墓,呆了個把月,差點兒給把一個村子翻了個底兒朝天,主要是他們幹完之後,不管不顧,把值錢的東西都擄走,那些被挖出來的棺材和屍骨都被晾在了外邊,迫於壓力,誰也不敢多嘴,好不容易挨到這幫土匪軍走了之後,村裏來的那個先生也不見了,有人傳言就是那個先生把官軍給引來的,但現在說什麼也沒用了,事情到了這步田地,也隻能認了,村裏管事兒的組織人把屍骨重新入殮,給安葬了回去,這下可忙壞了徐白嘴。這倒不是重點,從那幫官軍走了之後,村裏就沒安生過,每天夜裏都有響動,牲畜也變的狂躁不安,牛拉不出圈,狗一天到晚叫個不停,而有膽大的家裏養著狐狸的,也看到狐狸一到半夜就直勾勾的站著,眼睛就看著後山被挖的最慘的那片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