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劉舜仁 下(1 / 2)

原來怨軍隊移防到易州後,蕭幹就放出風來要對怨軍進行整編。再加上和怨軍同樣出身的瘦軍因為軍紀不整,戰鬥力低下,已經被統軍司削去了軍號,絕大多數瘦軍士兵被就地遣散,隻留下了一小部分青壯被蕭幹編入了歸義軍的部落兵之中。

遼國的契丹和奚族部落兵都是以家族部落為戰鬥單位的,這些被編入部落兵的瘦軍士兵也就成了契丹貴族們的頭下奴隸了。而就地遣散的瘦軍,更是因為朝廷的費用不足,根本就沒有發放遣散費。那些離開軍隊的瘦軍士兵們生活沒了著落,或者聚積上幾百人,去宋境占山為王,或者幫老百姓打點短工,混口飯吃。更多的則是流落於社會,成為了遼宋邊境的不穩定因素。

怨軍的軍紀和戰鬥力雖然比瘦軍要好些,但同樣是遼地流民的募軍,統軍司早就放出話來說,整編完瘦軍後就要向怨軍下手。在易州附近,剛剛大勝了宋兵的兩萬部落兵緊挨著怨軍各部駐紮著,讓這些怨軍將士們明知道蕭幹要對自己下手,卻是一點也不敢動。

所謂人為刀殂,我為魚肉。怨軍八營都是這些營將們費盡心力好不容易拉起來的隊伍,在這亂世,手裏的部隊就是自己的本錢,郭藥師輩又豈肯讓蕭幹把自己整編成光杆司令?但是,蕭幹一方麵用兩萬大軍逼壓著怨軍,另一方麵又管著遼國的統軍司,怨軍將領們是既不敢硬著對抗,又想不出來軟的辦法來。想來想去,覺得李爽掛著怨軍詳穩的名頭,不但父兄都是朝中重臣,李爽自己還是當今皇上的愛婿,就趁著李爽大婚的機會,來走走李爽的門路,求著李爽能把怨軍當前的困境給化解了。

李爽雖然忙著這樣那樣的事情,怨軍的整個動向他卻是始終掌握的清清楚楚。蕭幹的所謂整編怨軍,其實是想把怨軍吞並了,編入自己的部落兵中。凡的領兵的,都希望自己能統領的部隊越多越好。蕭幹帶頭把耶律淳奉上帝位後,整個北遼的軍權就被蕭幹控製了。但遺憾的是,蕭幹雖然名譽上統領著遼國的所有軍隊,真正聽命於他的卻是隻有奚族的部落兵。契丹的部落兵向來控製在不多幾個契丹貴族手裏,曆代駐紮在南京道的契丹兵馬隻聽命於南京留守,耶律淳以南京留守登基之後,南京道的契丹部落兵也就隻是在明麵上受蕭幹這個統軍司元帥的指揮,那些統領著契丹部落兵的貴族們和奚族出身的蕭幹是貌合神離。

遼宋白溝河大戰的時候,因為大敵在前,又有契丹皇族出身的耶律大石從中斡旋,契丹和奚族軍隊還能共同抗敵,等宋人大敗後,那些契丹部落兵就不太聽蕭幹的話了。

在遼國除了契丹和奚族部隊外,另外最有實力的軍隊就是怨軍了。因為怨軍前期時叛時降,軍紀鬆懈,遼國朝廷對怨軍本來就不怎麼放心。現在怨軍移防到易州,其實也是蕭幹的主意。最初是怕自己在南邊和宋人大戰的時候,駐紮在平州的怨軍引來了金兵,遼國敗了宋人,怨軍移防到易州後,蕭幹就打起了主意,想把怨軍收為已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