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氧氣指數(1 / 1)

第九章氧氣指數

“氧氣指數!”與會代表們紛紛有些疑惑地望著聯合國代表羅伯茨女士。

“是的,氧氣指數。”史密斯先生開口道:“這是我們美國氧氣工作組提出的概念,在聯合國第5678次決議的基礎上,聯合國各成員國都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了氧氣監測機構,下一步的計劃就是彙總各國提供的具體氧氣監測數據,製作氧氣指數!該指數可以用來監控全球的氧氣實際情況、並且針對這些實際情況為聯合國製定相應的措施提供理論基礎。各位代表的職責就是負責聯絡各國的監測機構,提供幫助解決技術性問題,達到監測數據及時準確地傳遞到紐約的目的,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請問,下一步的工作是什麼?”歐洲代表問道。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驗證氧氣衰減的科學性,以及預先研究氧氣衰減的對策。畢竟,國際科學界尚未對此下過定論,很多國家也還遠遠未達到認可的程度。5678號決議還是在各大國提供資金和幫助的前提下才勉強通過的,很多國家甚至還拿2012世界末日來類比這次的危機,以為又是一次國際大玩笑。所以,要拿出確鑿的理論依據來證明這場危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高。隻有在拿出可信度較高的證據後,才能推動國際社會達成共識,並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今天召集各位代表來參加會議,就是為了落實上述目標,盡快地建立起氧氣指數。通過氧氣指數,來驗證這場危機的可能性與合理性。”史密斯先生補充道。

各區域代表紛紛表示非常願意配合聯合國的這次行動。關於建立監測站點的情況是,經過了幾個月的建設,全球已經基本上組建了各國各海拔高度的監測站點,測試數據也能做到每日更新,隻要經過幾次全球的聯網測試就能夠發布氧氣指數了。

接下來的幾天裏,賀楚天都在忙聯網測試的事,在他負責的亞太區包括東北亞、東南亞以及澳洲地區,工作進展的很順利,各國都能按照計劃把測試數據及時準確地上傳到紐約氣象局的服務器,其他區域的進展也都比較順利,然後通過瓊斯教授他們原先設計的數理模型,經過加權處理,最後得出具體的數值。經過了一周的測試後,各區域代表和聯合國代表協商一致,決定與第二天正式發布地球上第一個氧氣指數。

第二天,聯合國網站,在醒目的位置上,地球第一份氧氣指數以濃濃的綠色宣告著,它的誕生。氧氣指數的起點被標定為21.0000,之所以把起點定在21是因為大氣中氧氣的含量為21%,初期階段的更新頻率是每日更新一次,世界各地都可以通過訪問聯合國網站來查看最新的指數值。然而,第一天的氧氣指數被定格在了19.8750,這一數值有點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之外,原先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次所謂的危機又是哪個吃飽了撐的沒事幹的所謂專家炮製出來吸引眼球的。在氧氣指數公布之前,很多人包括一些科學界人士都說:“看著吧,這又是一次科學鬧劇,最後肯定會不了了之。”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絡,大多還是不太把這當回事的。當19.8750被定格在聯合國網站上的時候,最先反應過來的是互聯網媒體,接著就是一陣瘋狂的轉載,各大網站的醒目位置,**,聊天群,一時之間都在議論這一話題,網友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回複,參與討論,其中2012末日派顯得最為活躍,他們的言論幾乎占據了各種網站論壇**的醒目位置,雖然信這派的人不多,但還是製造出了輿論熱點,媒體也樂得進行跟風炒作,從而吸引了大量的點擊,給最近較為冷清的局麵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末日派的觀點認為:氧氣已經下降到了19%,並且會持續下降至10%,重現地球史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的悲劇,並且強調,這是神給自私墮落的人類的最終懲罰。隨後,樂觀派進行了強力的反擊,樂觀派認為氧氣含量在19.5%-23%這個範圍內都是正常,目前並無確鑿的證據表明氧氣含量會持續下降至19.5%以下,隻要全球統一行動采取應對措施,就可以把氧氣水平穩定在正常範圍內。悲觀派的聲勢則顯得弱小了很多,但悲觀派的觀點更務實一些,呼籲各國當局應當做好局勢變壞的準備工作,因為,氧氣含量一旦低於19.5%這個最低安全值,就將會出現無法預料的變化。網上輿論就在這三派之間激烈地爭論著,與此同時,在白宮一間辦公室內,瓊斯教授、賀楚天還有瑪麗正在參加一個秘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