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生男生女妊娠判斷法
一、孕婦的生理變化
1懷孕的征象
懷孕後,一般有如下征象:
月經過期。月經一向比較有規律的,突然過期不來,是引起注意的最早信號。不過,月經過期不至,雖然是受孕的一個重要征象,但並不是絕對的,如果月經過期10天以上,應當考慮懷孕。與此相反,有些婦女雖然已經懷孕,但在月經期陰道仍有出血,隻是出血量比平時少而已,根本沒想到自己已經懷孕。
嘔吐、惡心、食欲異常。要是月經過期未來,並且在清晨或空腹時經常出現惡心、泛吐清水等症狀,那是早孕更重要的判斷依據。除此之外,還可能伴有胃口不好,甚至食欲異常。
乳房變化。乳房發脹、乳頭觸痛,這是懷孕後乳房在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最早表現,但不是非常可靠的。
小腹發脹。在懷孕的前兩個月裏,由於子宮的增大,常會有小腹發脹的感覺。
尿頻。如果月經過期不來,排尿不痛卻經常有尿意,而解出來的尿液清澈透明,妊娠的可能性也很大。早孕時,常常排尿次數增多,這是由於增大的子宮壓迫膀胱而造成的。而膀胱內稍微積了點尿時,就會引起尿意,因而尿頻。
皮膚色素沉著。除了乳頭和乳暈顏色較深之外,如果在鼻子兩側的麵頰上出現對稱的棕色斑紋;在下腹部肚臍與陰蒂之間顯現一條細細的、棕色的直線紋,那無疑是妊娠的征象。麵頰上的叫做妊娠斑,下腹部的叫做妊娠線。
如果上麵所說的各種特殊感覺和異常征象俱全,或者部分出現,那麼,育齡婦女就要考慮到“我可能懷孕了”。
2懷孕的判斷方法
確定懷孕有時候的確並不那麼簡單,尤其是早孕,在懷孕6周以前,因為有些征象還不明顯,所以,即使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大夫也經常需要借助於一些客觀指標才能下結論。
以下幾項指標對於懷孕的確定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是指經過較長時間睡眠(6至8小時)清醒後,在尚未進行任何活動之前所測得的體溫。正常生育年齡婦女的基礎體溫,是隨月經周期而變化的。排卵後的基礎體溫要比排卵前高些,上升05℃左右,並且持續12~14天,直至月經前1~2天或月經第一天才下降。
月經過期,懷疑受孕的可以測量基礎體溫。夜晚臨睡前,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低在35℃下,為避免起床活動,放於隨手可取之處。次日清晨醒後,在未開口說話、未起床活動前,立即取體溫計測口腔體溫5分鍾,如果連續測試3~4天,即可判斷是否已經懷孕。
宮頸粘液
宮頸粘液結晶的類型,對診斷早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婦女在懷孕後,卵巢的“月經黃體”不但不會萎縮,反而進一步發育為“妊娠黃體”,分泌大量孕激素。因此,宮頸粘液塗片中有許多排列成行的橢圓體,醫生見到這麼多的橢圓體就可斷定是妊娠現象。如果月經過期而宮頸粘液塗片中見到的是典型羊齒葉狀結晶,那就絕對不可能懷孕。
婦科檢查
妊娠期間,生殖係統,尤其是子宮的變化非常明顯。但是,月經剛過幾天時進行婦科檢查,意義不大。這是因為,由妊娠引起的生殖器官變化,大多在懷孕6周後才開始顯現。如果檢查發現陰道壁和子宮頸充血、變軟、呈紫藍色;子宮頸和子宮體交界處軟化明顯,以致兩者好像脫離開來一樣,子宮變軟、增大、前後徑增寬而變為球形,並且觸摸子宮引起收縮,則可斷定已經懷孕。
黃體酮試驗
如果體內孕激素突然消失,就會引起子宮出血。對於以前月經有規律,而此次月經過期,疑為早孕的婦女,可以用黃體酮試驗輔助診斷早孕。給受試者每日肌肉注射黃體酮(即孕激素10~20毫克,連用3~5日)如果停藥後7天內不見陰道流血,則試驗陽性,基本上可以確定懷孕。
B型超聲顯像儀檢查
若受孕5周時,用B型超聲顯像儀檢查,顯像屏可見妊娠囊,孕7~8周時出現胎心搏動。
妊娠試驗
妊娠試驗就是檢測母體血或尿中有無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如果有,說明體內存在胚胎絨毛滋養層細胞,即可確定懷孕。
早期妊娠有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是由於胚胎的絨毛細胞產生一種內分泌素,它能夠進入到孕婦的血液,並隨小便排出,所以進行尿液中有無絨毛膜促性激素的測定,可以基本確定是否妊娠。現在各醫院最常用方法是乳膠妊娠試驗,隻要用一滴尿液,3分鍾就能作出診斷,且準確性達到95%以上,一般在月經過期15天左右就可以做檢查。近年還采用了放射免疫的方法進行檢查有無妊娠,這種方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測定血液中有無微量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隻要在停經後4~5天,就基本能診斷是否妊娠了。
根據妊娠反應情況
一般婦女在月經10天左右就將會出現惡心、嘔吐、吃東西不覺得香甜、想吃酸的、行動有氣無力等現象,這些現象一般在早晨起床後一段時間之內較為明顯,這就是早孕反應。這種反應是非常明顯的。
早孕反應的時間、反應的程度及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大部分的孕婦具有較輕的反應,自身可以耐受,用不著處理。隻要自己身心放鬆,注意休息,少吃多餐即可。少數反應嚴重的孕婦,不能進食、嘔吐頻繁,甚至吐出膽汁,出現皮膚幹燥,眼窩下陷等失水表現,這就叫妊娠劇吐,對孕婦胎兒均會造成不良後果,此種情況,要及時進行治療,才有利於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3查尿能確定懷孕
檢查尿是婦科醫生對月經過期的婦女所必做的妊娠試驗,以便確定是否懷孕。這是因為受孕後。受精卵在發育的過程中,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的滋養層細胞產生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G),這種激素進入血液裏通過腎髒過濾到尿內,在受精後的10天左右,即可用生物學及免疫學的方法從血或尿中測得。隨著胎盤的發育,(CG產量逐漸增加,至妊娠2~3個月時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至妊娠4個月以後即維持低水平直至分娩。
臨床上就是通過檢測尿內(CG存在的情況,結合病史和體征以確定是否懷孕了。此外尚可通過妊娠試驗對滋養細胞疾病進行診斷、治療、監護、隨訪。
4懷孕與月經誤期
月經周期是由複雜的神經內分泌調節的,其中包括中樞神經係統、垂體、卵巢及子宮,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受到影響或出現病變,都可能影響到月經周期。常見的因素有:
消耗性疾病或營養不良
如嚴重貧血、重度結核、精神性厭食症等。
精神因素
如精神緊張、恐懼、憂慮、生活環境改變等。
藥物因素
如避孕藥、吩噻嗪類鎮靜藥等。
導致月經誤期的諸多因素中,精神因素是最常見的原因,甚至有的人因強烈渴望妊娠而造成一係列妊娠假象,如停經、惡心嘔吐、喜食酸性食物等。但此種停經一般不須治療。
當月經誤期後,判斷是否懷孕的最好辦法是去醫院檢查一下,以防萬一。
5懷孕子宮的變化
一旦懷孕,母體便會為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而產生一係列變化,其中尤以子宮的變化最顯著。在懷孕前子宮隻有小鴨梨大,重約50克,體積約為7厘米×45厘米×35厘米。到足月妊娠時,子宮重約1000克,增加了20倍,可容納胎兒、羊水等5000毫升內容物,足月子宮長35厘米,寬25厘米,厚22厘米左右。
子宮隨著胎兒增長的需要而增大,妊娠3個月(停經13周),在骨上2~3橫指處可摸到子宮底部;妊娠4個月(停經17周),子宮底部位於臍與恥骨的中間;妊娠5個月(妊娠21周),子宮底部平臍,這時從外觀可見腹部隆起;妊娠31周,子宮底部在臍與胸骨劍突之間;足月時,子宮底在劍突下2~3橫指;當胎兒頭入骨盆後,子宮底可降低。
為了確保胎兒的順利娩出,分娩時強有力的宮縮,以及避免產後出血,子宮是全身惟一擁有三層肌肉的器官,為了減少分娩時子宮的阻力,自妊娠中期始,子宮頸的組織內口逐漸上延成為子宮下段,為分娩做好準備。
6懷孕呼吸功能的變化
妊娠期由於子宮體積增大,宮底上升,隔肌也隨之上升約4厘米,整個胸廓向四周擴展。妊娠晚期隨著子宮增大而腹壓增加,使隔肌活動的幅度減少,胸廓活動相應增加,即以胸式呼吸為主,以保持氣體充分交換。
懷孕期間一般呼吸次數不變,但每次吸入及呼出的量增加,每分鍾通氣量平均增加3升,由非孕時的8升增足為月時的11升,以適應孕婦因耗氧量增加而對氧的需求,保障胎兒、胎盤需氧的供應,呼氣時可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有利於胎兒血中二氧化碳向母血擴散、排出。
7懷孕血液循環係統的變化
母體的血液循環係統擔負著供給胎兒能量的任務。為保證充足供給胎兒能量,從妊娠6周起,母體血容量開始增多,孕32~34周達高峰,比懷孕前增加35%,平均血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其中血漿約占1100毫升,紅細胞約占300毫升,血液變得稀釋,血紅蛋白由未孕時的130克/升下降為110克/升,血清內蛋白量也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