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智力與大腦發育(1 / 3)

第一章智力與大腦發育

一、智力的形成與結構因素

1生育天才寶寶的條件

怎樣生育天才寶寶,是古今中外學者一直研究的課題。美國學者曾對智商超過140的天才寶寶(全國有數百萬)作了統計,其中91%~92%是男孩兒,80%出生於中產階級(大多是知識界)家庭,而且是家庭中的長子。我國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有90%是男孩子。日本科學家對天才寶寶的調查,也有跟美國相似的結果。

目前,中外科學家對天才寶寶的看法,在以下幾個方麵基本取得了一致:

他們絕大多數是男孩;

大多數是中產階級家庭中的長子;

父母在生他們時,絕大多數已超過正常的生育年齡;

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沒有汙染的地區出生的天才寶寶比例高;

夫妻的智商較高;

夫妻勤奮學習,又具有想得到非凡子女的強烈願望;

受情卵形成的那一天,父母體內的各種生物鍾正好都運行到最高峰值區。

2天才寶寶並非隻由IQ決定

IQ(智能指數)通常被用來作為代表聰明與否的指數。IQ的數字越高則表示越聰明,不過,近來IQ已開始受到教育界的質疑。

以前“IQ永生不變”的想法比較普遍。而且由於有“IQ永生不變”的想法,使IQ在教育界受到重視,導致父母親對孩子的IQ值感到憂心。IQ成為人類標注優劣的道具。

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原本應該是永生不變的IQ值,有的人卻隨著成長而提升20或30;或者有的人在幼兒園時代的IQ值高達160,甚至被譽為未來之天才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不過是一平凡人。種種事實證明,IQ數值並不是絕對的。

美國曾經對受過天才兒童教育的孩子們(IQ值約為200~220)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竟有80%的孩子曾萌生過自殺的念頭。可見雖然IQ值升高了,生存卻成為一個問題。人們究竟為何要實施天才兒童教育呢?

IQ不過是測量人類擁有的多種能力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IQ和性格、意誌等毫無關係。

因此,培育出天才寶寶,並不是IQ所能決定的。

3胎教對胎兒智力發育的重要性

胎教一詞的含義在許多人腦中都模糊不清,注往往會產生以下疑問:

“應該是教育,可是孩子都還沒出生,能做些什麼呢?”

“可能是重視腹中的胎兒吧!那是理所當然的事嘛。”

“是不是指時下孕婦雜誌所說的胎教?”

“胎兒在腹中什麼都還不知道,何來教育?”

以往一般人大都認為,所謂胎教(育兒)通常是出生以後才開始。因為還不知道腹中胎兒的模樣,惟有平安無事地生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現在的醫學相當發達。從開始排卵,到任一時期的器官形成,甚至該時期會受到哪些影響,都可以詳細地了解到。醫學發現,母親懷孕時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影響胎兒出生後智能的發展。

現在,對胎教的宣傳力度還在不斷加強,且在這個領域裏討論熱烈,胎教的重要性需要引起每個人足夠的重視。為了未來請為人父母者必須實施胎教。

由於胎兒的發育可以借由醫學儀器來觀察,隻要孕婦有心,應該可以給與腹中胎兒良好的影響。二、大腦的智能形成與發育

1胎兒腦的發育規律

在胎兒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腦是最先發育的部分。

從受精卵到新生兒需經過母體40周的孕育,新生命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氧氣及各種營養物質。受精卵在最初的兩周裏不依賴母體的營養,從兩周末則開始從母體獲得營養而迅速生長發育,直至第10周末,胎兒身體各部分基本分化完成,已初具人形,其分化程度約占整個身體分化的90%,但這種人形與成人,甚至與新生兒的外形都有極大區別,如頭部明顯大於身體的其他部位,幾乎占整個身體的一半;兩眼間距很寬,上下肢皆短小,手、腳趾尚未分開。頭部體積比例突出,可以反映出在生命伊始腦的領先發育。據資料顯示,在懷孕的第2~5個月期間,腦神經細胞的增殖分裂已基本完成。可見,由腦、神經及各種感官組織(眼、耳、鼻等)組成的頭部,在胚胎早期即約占整個身體的一半。作為主司協調和統一全身各係統功能的大腦及神經係統,一開始細胞的分化繁殖就比身體的其他部位快得多,在妊娠的後30周內,發育最快的仍是大腦及神經係統,胎兒六七個月時,腦的基本結構已經具備,兩大腦半球皮層的六層結構已形成,神經細胞的數目也與成人基本相同,約有140億個。

受精卵發育到第三個星期,真外胚層開始形成神經管。四個星期的胚胎,便分化出三個原始的腦泡,即菱腦、中腦和前腦。五個星期的時候,菱腦與前腦又各自分化為兩個腦泡,此後,這五個腦泡逐漸發育成延腦、後腦、中腦、間腦及端腦五大部分。後腦再進一步分化為腦橋和小腦;間腦分化為丘腦和下丘腦;端腦則分化很小一部分,到胚胎發育的後期,才迅速生長,擴展了覆蓋麵,直至覆蓋了腦的其他部分,並形成了極複雜的溝與回所構成的皺折。如果將人腦皮層的皺折全部展平,麵積竟可達25平方英尺。

2胎兒時期大腦的發育

成人的腦神經細胞約有1000億個,其中,主司高等與重要功能的腦部表麵(大腦新皮質)神經細胞,數量竟已高達150億個。

或許有人會質疑,既然嬰兒的神經細胞數量與成人相仿,為何還不會思考呢?事實上,神經細胞的數量雖然相同,但其重量是不同的,而且腦細胞的神經組織也略有不同。

神經細胞,是在母體內的時期發展而成,至於腦部的發達、神經組織的形成及重量的產生,則在出生以後才逐漸發展完成。

胎兒時代是腦部物質的形成時期。約1000億個腦神經細胞,在受精之後的280天裏,就已經在母親體內逐漸形成。

卵子與精子相互受精初使,原本隻是一個細胞。在短短的280天之間,分裂並形成身體的各個器官,同時,完成1000億個腦細胞的製造,其細胞分裂的速度相當驚人。

胎兒腦部在母腹中的成長過程和方式具體是這樣的:

懷孕1個月左右——受精卵旺盛重複細胞分裂的時期,類似腦的原型形成。

懷孕2~3個月左右——腦的各部,如大腦、延髓等器官逐漸分明,腦的分化開始進行。

懷孕4~5個月左右——腦迅速長大,腦部的原型形成,腦的表麵尚未產生皺褶。

懷孕6~7個月左右——腦細胞分化、逐漸形成,表麵開始產生皺褶,接近成人的腦部構造。

懷孕8~9個月左右——胎兒的腦部發育完成。皺褶基本成形,腦細胞幾乎與成人相同。

出生時——腦的重量約400克。腦的神經細胞約有1000億個。此後,神經細胞數量不會再增加。為了傳達信息,開始髓鞘化,神經膠質細胞開始增加,腦部逐漸發達。腦細胞有兩種,即神經細胞與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不斷重複新陳代謝,而神經細胞則自出生後不會再生。由於神經細胞的神經線路網形成,因此,腦的重量才會增加。

1歲的時候——腦的重量約為出生時的兩倍,並不斷進行髓鞘化。

3歲的時候——腦部發育約為成人的80%,達960克,占成人腦部2/3的重量。

清楚了胎兒腦部的發育過程之後,從機能發達的角度來探索這一問題。腹中的胎兒隻是一個受精卵,經過280天的時間,才成為人類的嬰兒,其間的發展過程,可說是循著與動物進化相同的順序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