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高射炮(3 / 3)

法國人把機槍固定安裝在飛機機身上,機槍與發動機機軸平行,這樣便於飛行員瞄準。但是,射擊時子彈要穿過螺旋槳的旋轉麵,可能打到槳葉上,所以又在槳葉上加裝了金屬滑彈板,加以保護。

雖然這種方案並不十分理想,但它標誌著第一架殲擊機的問世,並取得了很好的戰果。

法國飛行員加羅斯駕駛“莫拉納—桑尼埃”,從1915年4月1月到4月18曰,18天內擊落敵機5架,還使兩架敵機迫降。加羅斯大出風頭,獲得了“王牌飛行員”的榮譽稱號。以後,擊落5架敵機就成了“王牌飛行員”“的標準。

第一顆人造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1號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時間是1957年10月4日。它的本體是一隻用鋁合金做成的圓球,直徑58厘米,重836公斤。圓球外麵附著4根彈簧鞭狀天線,其中一對長240厘米,另一對長290厘米。衛星內部裝有兩台無線電發射機——頻率分別為20005兆周及40002兆周,無線電發射機發出的信號,采用一般電報信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也是03秒。此外還安裝有一台磁強計,一台輻射計數器,一些測量衛星內部溫度和壓力的感應元件及作為電源的傳達化學電池。

它在拜克努爾發射場由一支三級運載火箭發射。起飛以後幾分鍾,衛星從第三級火箭中彈出,達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裏/秒),進入環繞地球飛行的軌道。它距離地麵最遠時為9641公裏,最近時為2285公裏,軌道與地球赤道平麵的夾角為65度,以962分鍾時間繞地球1周,比原來預計的所需時間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時像一顆星星在群星中移動,肉眼可以看到它。這顆衛星的運載火箭於1957年12月1日進入稠密大氣層隕毀。衛星在天空中運行了92天,繞地球約1400圈,行程6000萬公裏,於1958年1月4日隕落。為了紀念人類宇宙空間的偉大時刻,蘇聯在莫斯科列寧山上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碑頂安置著這個人造天體的複製品。

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

第一艘載人登月飛船是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在1969年7月16日,美國東海岸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宇宙飛行中心的發射場上,一支像36層樓房、高110米的巨型火箭在震耳的轟鳴聲中起飛了。這是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火箭第一級有5台發動機,它們各有6928噸推力。點火後,這個3200噸的巨物便迅速飛向高空。

起飛12分鍾後,第一、二級火箭已脫離飛船,第三級火箭進入繞地飛行的軌道。在繞地飛行的軌道上進行飛行修正和檢查後,第三級火箭重新點火,飛船很快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114公裏/秒),向月球飛去。25小時後,飛過地一月係中點(距地球19萬2千公裏),61小時後達到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的平衡點。在這之後,飛船開始在月球的引力下運動,75小時以後達到離月球500~600公裏的上空而進入繞月球飛行的軌道。

阿波羅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三部分組成。7月21日登月艙連同兩位宇航員在月麵上緩緩著陸。另一位宇航員則在指揮艙內繼續繞月球飛行。22日在月麵考察結束後,登月艙 的上升段起飛,與指揮艙對接。登月的兩位宇航員再次進入指揮艙。一小時後,登月艙與指揮艙分離,登月艙落回月麵,宇航員進行了一次月震試驗。此時,服務艙的火箭開始工作。待進入大氣層時,服務艙和指揮艙分離。服務艙穿越大氣層後墜毀。7月24日指揮艙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落在太平洋上,回到地麵的指揮艙隻有5600千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