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單孢杆菌

本世紀50年代初,日本水俁地區發生了一種奇怪的病。患者開始感到手腳麻木,接著聽覺視覺逐步衰退,最後神經失常,身體像弓一樣彎曲變形,慘叫而死。當時誰也搞不清這是什麼病,就按地名把它稱為“水俁病”。經過醫學工作者幾年的努力,終於揭開了這怪病之謎:原來是當地工廠排出的含汞廢水汙染了水俁灣,使那裏的魚蝦含汞量大大增加,人吃了這些魚蝦後,汞也隨之進入人體,當汞在人體內的含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嚴重地破壞人的大腦和神經係統,產生可怕的中毒症狀,直到致人死命。

汞化合物是一種極難對付的汙染物,人們曾試圖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學的方法來製服它,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最後還是請來了神通廣大的微生物。

在微生物王國裏,有一批專吃汞的勇士,例如有一種名叫假單孢杆菌的,到了含汞的廢水中,不但安然無恙,而且還能把汞吃到肚子裏,經過體內的一套特殊的酶係統,把汞離子轉化成金屬汞,這樣,既能達到汙水淨化的目的,人們還可以想辦法把它們體內的金屬汞回收利用,一舉兩得。

而微生物王國中有不少成員,如為數眾多的細菌、酵母菌、黴菌和一些原生動物,事實上早已充當著淨化汙水的尖兵。它們把形形色色的汙染物,“吃進”肚子裏,通過各種酶係統的作用,有的汙染物被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同時放出能量,供微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有的汙染物被轉化、吸收,成為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營養物。正是經過它們的辛勤勞動,大量的有毒物質被清除了,又髒又臭的汙水變清了。有的還能變廢為寶,從汙水中回收出貴重的工業原料;有的又能化害為利,把有害的汙水變成可以灌溉農田的肥源。幹擾素

你聽說過幹擾素嗎?顧名思義,幹擾素是一種能起幹擾作用的物質。

1957年,美國的兩位科學家艾薩克斯和林登曼首先發現,當病毒感染人體後,受到病毒入侵的細胞裏會產生和釋放出一種蛋白質進行“自衛反擊”,幹擾和抑製病毒的“為非作歹”。這種蛋白質被稱為幹擾素。

這一發現,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的科學界。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不惜資金投入研究,先後證明,用幹擾素治療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療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幹擾素對癌細胞也有抑製作用。有些科學工作者還探明,幹擾素對人體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喚起整個機體的防禦係統,提高它們的機能和作用,警覺地進入“戰備狀態”,從而大大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有人預言,未來年代裏藥品的新秀可能將是幹擾素的“天下”。

幹擾素雖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困難。因為幹擾素隻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細胞中才能產生,而且數量極少。1979年芬蘭紅十字會和赫爾辛基衛生實驗所用了45萬升(1升相當於1000cc)人血,才煞費苦心地提煉了04克幹擾素。據法國醫療單位計算,治療一個感冒病患者要花費1萬法郎,而醫治一位癌症病人,那就需要花費5萬多法郎。可謂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藥品之一了。

那麼,能不能從別的動物血液中提取呢?也不行。因為幹擾素有很強的專一性,人體用的幹擾素隻能從人體細胞中取得;把從別的動物身上取得的幹擾素用到人身上,數量再多也沒有效果。人們正在積極尋找新的辦法。前不久,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工作者分別宣布,他們已經采用基因工程的辦法,把人幹擾素基因移植到大腸杆菌細胞裏去,使大腸杆菌在新移植來的基因的指導下,合成我們所需要的物質——人幹擾素。

我們知道,繁殖快本來就是微生物的特點,而大腸杆菌在這方麵更是首屈一指。它一般20-30分鍾就能繁殖一代,24小時可繁殖七十多代。而且大腸杆菌的食料簡單,來源豐富,培養並不困難。因此,用它們來生產幹擾素,不僅產量高,而且價格低廉,一旦付諸實施,微生物又將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新的貢獻。微生物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