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離奇雪崩(1 / 2)

天極峰,座落於淩雲山脈的西北麵,峰高萬丈,是名副其實的古今第一峰。峰身十之七八都被覆上了皚皚的白雪,銀裝素裹,愈發顯示其遺世而獨立的孤傲冷清之勢。

山勢愈往東南愈低,白雪漸漸融化,彙成一支山流,奔向大海,浩浩元水江,便是發源於此。

元水江水源純至,河床又寬,既適合尋常百姓農居漁作,又可承載豪船大艦運輸出海,長此以往,元水江的兩岸漸漸成了神州最富庶繁榮的地帶。

但所謂飽暖思欲,吃穿不愁了,人們的思想也逐漸輕浮起來。

數千年前,聖人為了改正浮躁的民風,創立了儒學,是為精神之學,又將身體上的修行也納入其中,教識眾人既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又要保持健康的精神。

聖人雖桃李滿天下,實得其真傳者隻得三十六人,既後世所稱的三十六弟子。

三十六弟子將聖人一生的言行彙整成冊,並加以完善,為後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學習修行體係,是為元頁修真。

元頁修真不同於以往的修行,它將修行者的境界按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天地書境作為劃分標準,最低一級便是紅頁一層,依此類推,紫頁七層謂之最高,而修行者晉入藍頁之後,方才算是天書之境,藍頁之前盡是地書。

後世修行者秉承聖人之道,修行之時也不忘對學識的積累,隻是身體上的修行方式卻各有不同,逐漸演化出了幾類主流修行方式:第一,道門的儒道結合,這亦是最為廣泛的修行方式;第二,劍宗的仗劍修行;第三,禪宗的佛法入理;第四,仙靈一脈的自然召喚。除此之外,尚有許多千奇百怪,各不相同的修行之法。

有這許多的修行之法,自然就有這許多的修行門戶,盡管各門各派都算是聖人的徒子徒孫,但是其間的明爭暗鬥卻是接連不斷,就以這次天極峰的雪崩為例,道門的天罡教與浮生堂便展開了一番競爭。

天極峰下有個巨潭,名曰“冷凝忘”,巨潭以南三十餘裏是浮生堂的勢力範圍,而巨潭以西三十餘裏則是天罡教的地盤。山腳下的村落,不是依附浮生堂,便是歸屬天罡教,兩者的發展勢頭可謂是半斤八兩。雖說同屬道門,理應同氣連枝,但是人性總有私心,千秋萬世,皆是如此,即便是聖人也無法改變。

天極峰雪崩的消息是三個時辰前傳到,本來該處雪崩十分常見,也無需著墨,隻是這次十分特別,據山下的好些村民所說,此次雪崩之前,看到了白雪之中暴出一陣綠色的強光,同時還聽到了幾陣響徹山穀的狂怒吼聲。

無論村民說的是否屬實,天罡教和浮生堂都必須派出弟子去查探究竟,一來要安撫民心,二來無論哪一方率先查到,都會增加自身的威望,此消彼長,自然會對另一方產生壓力。

“該是這兒了......”一個體形臃腫,滿臉堆肉,幾乎看不清年齡的男子,蹲在地上,右手輕輕地觸碰略帶熱氣的白雪,沉聲道。

肥胖男子身後跟著一男一女,男的已屆中年,臉正鼻挺,劍眉虎目,身形頎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怒而威的氣質;女的看似二十不到,但是走路腳不著地,目光精閃犀利,修為也頗不簡單。

女子秀眉一蹙,掃了一眼周遭滿地的白雪,平靜地道:“雪中還蘊有幾分熱勁,看來是有高手曾在此處交戰。”

距離雪崩已有三個多時辰,此時的雪中竟然還有熱勁,可以想象引發雪崩的力量必然是十分強大的熱勁,結合村民聽到的狂怒吼聲,極有可能是高手對戰引致雪崩。

“魚堂主,明護法,有發現。”肥胖男子一指不遠處的一塊黑色“小石頭”。

看真切些,那“小石頭”竟然在動。

中年男子劍眉一橫,右手向前推出一掌,淩空虛抓,黑色“小石頭”破雪而出,朝著三人方向飛移而來——赫然是一個人。

中年男子,五指微鬆,那人應聲落地,掉在三人跟前。

隻見那人身著黑衫,此時已是破爛不堪,渾身上下多處受傷,麵部也已血痕累累,尤其是胸前的那道傷口,更是觸目驚心,猶如猛獸利爪硬生生地剜去了一塊肉,甚至能隱隱見到森森的白骨。

女子看見,皺起了眉頭,又驚又疑;中年男子依舊麵無表情,就像看著一塊真的石頭,毫不在意。

肥胖男子蹲下身去,對那黑衫人做了檢查,道:“還有氣。”

說罷,回過頭來,望著身後兩人,似在等待兩人的決定。

“先帶回去,或許能從他身上查到些什麼。”女子望了中年男子一眼,見他沒有做聲,於是指示肥胖男子暫且將黑衫人帶回浮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