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學經典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我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複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接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本章分別詮釋了經史子集、諸子百家的經典之作,進一步介紹了曆史上著名的家語家訓及蒙學讀物,並做到學以致用,引領讀者將國學精髓用於處世之道。

經史子集是對經典的分類嗎

經史子集是我國古代讀書人對經典的分類法。

經是指古代社會中的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範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有儒學十三經:《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是各種體裁曆史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15類。

子是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諸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14類。

集是收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詩文評、詩詞五類。

以上分類依照清代《四庫全書》。它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書,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據文津閣藏本,該書共收錄經、史、子、集書籍3450種,7.9萬卷、3.6萬餘冊。

四庫之名,源於唐初,唐初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經史子集包括哪些古代經典

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左傳、爾雅、孝經。

史:山海經、穆天子傳、國語、戰國策、史記、水經注、洛陽伽藍記、貞觀政要、史通、文史通義。

子:老子、莊子、公孫龍子、韓非子、淮南子、列子、墨子、荀子、孫子兵法、呂氏春秋、尹文子、新書、法言、鬼穀子、顏氏家訓、素問、九章算術、近思錄、陰符經、周易參同契、黃帝內景經、黃帝外景經、太上感應篇、金剛經、四十二章經、心經、六祖壇經、茶經、樂府雜錄、洛陽牡丹經、棋經十三篇、林泉高致、搜神記、世說新語、遊仙窟、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誌異。

集:楚辭、六朝文契、唐詩三百首、絕妙好詞、古文觀止、文心雕龍、詩品、二十四詩品、六一詩話、人間詞話、西廂記、竇娥冤、牡丹亭。

傳統國學中輯注類典籍有哪些

我國傳統國學的輯注類有:史記三家注、三字經、商君書、漢官六種、千字文、百家姓、明夷待訪錄、傳習錄、文心雕龍考異、增廣賢文、金人銘、眾家編年體晉史、莊子集解、孟子全譯、九家舊晉書輯本、敦煌變文集新書、世說新語箋疏、太平經合校、幼學瓊林、列子、新語校注、龍文鞭影、八家後漢書輯注、論衡校釋、孫子兵法論正、菜根譚、曾國藩文集、曾國藩家書、文心雕龍義證、文心雕龍注、裴注三國誌。

傳統國學中小說作品有哪些

我國傳統國學中的小說分為世情小說、曆史小說和誌怪小說。

世情小說有:紅樓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老殘遊記續集、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孽海花。

曆史小說作品有:狄公案、說唐、後宋慈雲走國全傳、五虎征西、萬花樓、五虎平南、楊家將、說呼全傳、說嶽全傳、水滸傳、英烈傳、李自成、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北洋軍閥史話、民國春秋。

誌怪小說作品有:西遊記、東遊記、濟公全傳、狐狸緣全傳、綠野仙蹤、鏡花緣、聊齋誌異。

曆史演義作品有,如封神演義、東周列國誌、前漢演義、後漢演義、三國演義、兩晉演義、五代史演義、南北史演義、隋唐演義、反唐演義全傳、唐史演義、宋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清史演義、民國演義。

傳統國學中專題作品有哪些

我國傳統國學中有曆史專題、軍事專題、文化專題、詩詞曲專題作品。

曆史專題作品有:簡明我國古代史、影響我國的一百次事件、太平天國史、曆代職官沿革史、三國官職一覽表、呂氏在秦楚之際的戰績、我國曆代疆域的變遷、我國古代地緣政治論、試論明代宦官權力的擴張、匈奴人西遷的故事、第一次東征、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題、蒙元史若幹問題的思考、宋太宗的登基是不解之謎、太平天國早衰早亡的教訓、清代的邊疆危機、明清到底孰強孰弱、大金帝國的覆亡、我國擴張史之漢與匈奴、明朝滅亡的真相、我國邊疆史及建立的政權、赫遜河畔談我國曆史、三國雜談、台灣通史、我國通史等

軍事專題作品有:曆史軍事、我國武舉製度述略、我國古代騎兵曆史、古代軍事學術中機動戰略、秦騎兵的淵源、發展、巴蜀之劍、百越之劍、東北諸族劍、銅劍的濫觴、蒙古西征為何無敵、成吉思汗“大迂回”戰略、我國古代軍事亂談、甲午戰爭、我國史百將傳、我國史猛將傳、長平之戰、影響我國的一百次戰爭、論我國兵法謀略問題問策、康熙統一台灣的經過等。

文化專題作品有:我國小說史略、禪宗與道家、影響我國的一百本書、我國古代文化、楚文化誌、我國書法發展史、古籍小常識等。

詩詞曲專題作品有:千家詩、白居易詩集、李賀全集、曹操父子詩選、人間詞話、詩律淺說、樂府古題要解、元人小令選、宋詩一百首、唐寧各家詞選等。

《周易》是一本什麼書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

在我國文化的領域中,自經孔子《詩》《書》《禮》《樂》之後,由他編著了六經,讚述《周易》以來,關於《周易》易學的傳承,在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範曄的《後漢書》中,都記載有孔子的易學傳承的係統。

周易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因為說它是科學的。它隻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

周易與科學的差別可以用一句經典的話來定義和解釋:行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周易討論的是道,現代科學研究的是器。因此,隻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詩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的作者的成分很複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製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

《詩經》全麵地展示了我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曆史麵貌。其中有些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等,記載了後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曆史敘事詩。

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製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

有些詩,如《小雅·何草不黃》《豳風·東山》《唐風·鴇羽》《小雅·采薇》等寫征夫思家戀土和對戰爭的哀怨。

《王風·君子於役》《衛風·伯兮》等表現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製度和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

有些詩,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了奴隸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小雅·無羊》反映了奴隸們的牧羊生活。

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洧》《邶風·靜女》表現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衛風·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現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鄘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幹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

另如《邶風·穀風》《衛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

《左轉》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嗎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左傳》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轂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證明是左丘明,這是目前最為可信的史料。

《左傳》對後世的影響也首先體現在曆史學方麵。它不僅發展了《春秋》的編年體,並引錄保存了當時流行的一部分應用文,給後世應用寫作的發展提供了借鑒。

《論語》主要闡述了什麼思想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論語》作為儒家的經典之作,它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關於如何做人,一要正直磊落,二要重視“仁德”,三要重視修養的全麵發展。

關於任何學習,《論語》闡述了學習的態度、方法、內容、目的。

關於教育,書中闡述了教育的思想、方法、內容,以及教育培養的目標。

關於務政,包括務政的對象、務政的基本要求和標準,以及要求從政者要言行一致,舉止端莊,眼光遠大,依次而進。

關於治國與安邦,深刻地闡述了治國的根本、治國的前提、治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

《孝經》所闡發的是人倫孝禮嗎

《孝經》我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有人說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時已有人懷疑是出於後人附會。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現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書共分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