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撒向人間的愛4(1 / 3)

可是,弗蘭西斯仍然找不出答案,她很迷惘。於是他又從倫敦跑到了羅馬,再一次向姆姆提出了自己的請求。姆姆還是這樣對他說:“你需要上帝的指引。”弗蘭西斯不甘心,他繼續問:“可是我將去哪裏找到上帝的指引呢?”姆姆說:“你隻能繼續尋找,你一定會找到的,你找到了,你就會知道了。”

後來,弗蘭西斯成了美國南部聖西多會Trappist修道院的一名修士,他終於找到了上帝的指引。於是,他淚流滿麵地寫信給姆姆,告訴她,他找到了上帝的指引。

姆姆早就知道,仁愛傳教修女會不適合弗蘭西斯。弗蘭西斯一定會找到一條適合他的道路,這才是他應該順服的道路。

又過了一年。有一天,一位白胡子神父來到了加爾各答。他直接來到了吉達布爾,並沒有去下環路54號找姆姆。神父對著迎接他的年輕修士說:“我來自耶穌會,是來了解仁愛傳教兄弟會的工作情況的。我叫安德烈,澳大利亞人。”

年輕的修士很驚訝,眼前這位白胡子飄飄的、自稱是耶穌會神父的人,哪像個神父,倒像一個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

修士問:“安德烈神父,你見過特蕾莎修女嗎?”

神父搖了搖頭,說:“雖然沒見過,但是她的事跡和大名,我非常了解。”

修士更加好奇了,他問道:“你連修女都沒見過,你隻是想知道我們兄弟會的工作嗎?”

神父笑了笑,說:“我不著急,我知道,你們一定會安排我和她見麵的,對不對?”

年輕的修士一頭霧水,他不明白,這個年輕的神父胡子怎麼是白的;她更加不明白的是,來拜訪仁愛傳教修會的人,通常第一個要見的就是特蕾莎修女,可是他卻跑到吉達布爾來了。

這天,修士帶著安德烈神父去吉達布爾的療養院。療養院裏除了個別垂危的病人,其他的都是麻風病人。所以,在進門的時候,修士告訴安德烈神父,蠟燭病很可怕,希望他做好心理準備。

神父不說話,隻是點了點頭。然後徑直走到了麻風病病房裏,並立馬開始幫助修士和修女們護理病人。

有一個修女看到了安德烈神父,就問:“這是哪裏來的修士呢?”

年輕修士趕緊告訴她:“他不是修士,他是耶穌會的安德烈神父。”

修士和修女們都非常驚訝,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安德烈神父。神父竟然不好意思了,他摸著胡子說:“大家別叫我神父,稱呼我修士就好了。”

修女們發現安德烈在麻風病病房居然神情自若,她們更加吃驚了,而且神父居然在幫助修女們處理患者的時候,動作嫻熟有加,完全像極了一個訓練有素的資深看護。

這時候,特蕾莎姆姆也趕過來了,她是為改建療養院的一所房子而來的。

安德烈神父看到姆姆進來了,立馬伸出雙手跟姆姆打招呼,他對姆姆說:“特蕾莎修女,我果然見到你了。我特意過來追隨你的,請分配一份修士的工作給我。”

聽完了安德烈神父的介紹,姆姆也大吃一驚,她仔細地看了看這位年輕的神父,然後不解地問:“你是說,你要以修士的身份來這裏工作。”

安德烈神父立馬回答道:“是的,修女。”

在天主教的修會裏,一個修士要做到神父這個位置,是非常難的;而一個神父要放棄神父的身份,重新從修士做起,比前者更難。還有,一個已經加入某個修會的神職人員要轉會的話,也是件很棘手的事情。特別是神父轉會,一定要得到教皇的特別許可。還有,大家都知道,耶穌會可是舉世聞名且曆史悠久的一個修會。

現在,安德烈神父說要放棄神父身份,做仁愛傳教會的一名修士,這簡直有點匪夷所思。關於這個不可思議的問題,安德烈神父回答得很簡單,她說:“修女,是上帝的旨意,我確信我聽到了他的聲音。”

姆姆吃了一驚,她甚至有點激動。她曾經無數次向上帝祈求,希望上帝能派一個品學兼優的神父來領導仁愛傳教兄弟會。那麼,眼前這個來自耶穌會的安德烈神父不就是上帝派來的嗎?

姆姆說:“神父,隻要是主的旨意,我絕對服從。”

神父很開心,她說:“那麼,修女,你答應我了。”

姆姆趕緊說:“不,是辛苦您了。”

從此以後,安德烈神父就開始在仁愛傳教兄弟會工作了。

隻是,一年後,也就是1965年,教皇才下了特別許可,允許安德烈神父從耶穌會轉到仁愛傳教兄弟會。盡管一開始安德烈神父隻是作為仁愛傳教兄弟會的一名修士,但是他的才學,使得姆姆很快就委任他為仁愛傳教兄弟會的負責人。

就這樣,第一個仁愛傳教兄弟會就在安德烈修士的領導下,開展了更多的施愛工作。

時至今天,仁愛傳教兄弟會的事業腳步遍及世界各地,從美國的洛杉磯、日本的東京,到中國的香港、哥倫比亞的波哥大和梅德林,修士們的身影無處不在。他們救助那些淪落街頭的酗酒者、嗜毒者、暴力受害者和非法移民,還有那些身心有障礙的亟需照料的男子。

我們敬愛的特蕾莎姆姆一刻也沒有閑著,在等待梵蒂岡的批準到來之前,她到處旅行,既要檢查各地修會的工作情況,還要為修會的創辦做準備。

為了省錢,她盡量搭乘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不過大多數時候,因為形勢所迫,她必須乘坐飛機。

有一次,特蕾莎姆姆突發奇想,她對機場的工作人員說:“如果你們允許免費乘機,我願意在飛機上做你們的助手,或者空中服務員。”

其實,工作人員都知道這是著名的修女。他們微笑著說,這不是他們能決定的。

這個事情還沒有結束。不知道怎麼回事,特蕾莎姆姆申請免費乘機的事情傳到了印度總理尼赫魯的耳朵裏。於是,很快,這個問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被解決了。

那天,印度首都新德裏的一所兒童之家成立了。很多身份顯赫的嘉賓都來到了現場,令人驚訝的是,印度總理尼赫魯也來了。姆姆感到非常意外,她尼赫魯說:“您需要我為你介紹一下我們的工作性質嗎?”

尼赫魯笑了笑,說:“不用了,姆姆,我都知道,所以我才過來了。”

姆姆也笑了。尼赫魯又說:“還有,我知道你為了修會四處奔波,我為你要了一張印度航空公司的免費登機證。”

於是,姆姆就這樣實現了免費乘機的突發奇想。

我還知道很多關於特蕾莎姆姆乘機的有趣故事,現在,我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我想,在仁愛傳教會所辦的會院吃過午餐的人都知道,會院餐桌上所擺的紙巾和刀叉,都印著各個航空公司的標誌,甚至有些時候,會院提供的午餐食品也和飛機上的相同。

其實,這些食品都是從國際機場的客機上取回來的。修女們每天都會從加爾各答、孟買、新德裏等大城市的機場取回大量的剩餘快餐,再把它們重新加工,然後拿給病人或者客人吃。

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那天,特蕾莎姆姆乘機從倫敦返回加爾各答。飛機起飛3個小時後,空中小姐送來了一份精美的午餐。特蕾莎姆姆仔細地看了看這份午餐,她就想到了,要是那些窮苦的孩子能吃到這麼豐盛的午餐,那該多好。畢竟這比臨終關懷院和兒童之家的食物要好很多很多。

就在這時,坐在旁邊的乘客叫服務員把午餐收走。服務員問那位乘客:“你吃過了嗎?”

那位乘客說:“是的,我吃過了。”

姆姆發現,這份午餐幾乎沒有動。於是她問服務員:“那份午餐不是很好麼?怎麼辦都不吃完?那麼,你們打算怎麼處理這些食物呢?”

服務員吃了一驚,因為之前沒人關心過一份吃剩的午餐。不過他還是微笑著回答道:“飛機一著陸,我們就把這些食物全部扔掉。”

姆姆很吃驚:“全部扔掉?”

服務員耐心地說:“是的,全部扔掉。因為這些食物已經沒用了。”

姆姆難過極了,她為那些窮苦的人感到心痛,她想到了這個世界有那麼多沒有午餐,甚至晚餐的窮苦人,他們可是靠揀垃圾堆的食物為生啊,有的人甚至一輩子也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食物。姆姆想與其讓他們倒掉浪費,不如我把這些食物帶回去,給那些窮苦的人,他們一定很開心。

於是姆姆就對服務員說:“你可以把那些食物給我嗎?反正你們打算扔掉,不如就給我吧。”

服務員和飛機上的乘客都驚訝了,他們都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姆姆身上,當然,姆姆是不會在乎這些的。服務員笑了,她對姆姆說:“可以,你帶回去吧。另外,還有很多幾乎沒有動過的午餐,你也可以把它們帶回去。”

姆姆就這樣得到了一堆豐盛的食物,她還把飛機上剩餘的食物都收集了起來,拎了回去。姆姆對修女們說:“以後我們就去機場把那些剩餘的午餐都拿回來,給孩子們吃,大家都可以吃。”

很快,這個想法得到了各個機場的支持。姆姆的突發奇想為窮人和孩子們,開辟了一條新的、豐盛的食物供應渠道。

在我們看來,姆姆的想法簡直不可思議。事實上,這是因為姆姆內心裏始終存在著一個質樸的理念。姆姆說過:“世界上的資源很有限,特別是食物資源,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無論你是誰,你都不應該揮霍和浪費。有效的利用這些有限的資源,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

而我們往往容易忽視這種浪費,特別是今天,我們的食物非常豐富,同時,我們的浪費也很驚人。

姆姆在漫長的旅行生涯裏,機場會碰到這個難題——買不到機票。不過,每次都會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地幫她解決了問題。

有一次,姆姆急需一張由西班牙的馬德裏經過蘇黎世再到紮格拉布的機票,她必須出席一個重要的儀式。時間很緊迫,眼看就要錯過當天的行程了。突然,一個字旅行社工作的西班牙青年出現了。他叫巴斯卡,他非常崇拜姆姆,對姆姆有一種特別的敬仰和愛戴。接下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巴斯卡告訴姆姆,他所在的旅行社可以幫助姆姆解決機票問題,並且願意替姆姆出資全部的旅費,不過有一個條件——姆姆必須為景仰她的旅行社職員留下一些紀念品。

姆姆欣然地接受了。

大家把開車送姆姆去機場的榮耀讓給了巴斯卡。在機場的時候,巴斯卡問姆姆:“修女,你一個人上飛機嗎?”

姆姆歡喜地說:“不是的,我和耶穌,還有守護天使,我們三個人一起上飛機。”

巴斯卡故意驚訝地問道:“啊,不會吧?你一張票三個人用?”

接下來這個故事真的很有意思,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故事發現,被稱為聖者的姆姆,也有她真實、質樸、可親和可愛的一麵。

印度航空公司出於善意,送給仁愛傳教修女會6張免費機票,並且這些免費機票沒有注明行李的上限。姆姆一看機票,開心極了。一般情況下,一張機票隻能攜帶20公斤行李,可是這些機票沒有注明上限,那麼,她們攜帶超過規定質量的物品,機場工作人員就沒理由反對。姆姆心想,為窮人做好事的機會來了。

於是,6位修女搬了重達1000磅的布袋和紙箱。到了機場檢查台,機場服務員都大吃一驚,這是他們從沒遇到過的情況,不過他們沒有理由反對,隻好放行。

後來,姆姆說:“我們把藥物、毛氈、食品,甚至所有我們在救濟工作中所需要的東西,都給了這6位修女。可以想象一下,6位修女帶著那麼多的行李浩浩蕩蕩過關時,那些工作人員會是什麼表情。所有東西都通過了檢查台,沒人阻攔。這就是赤貧和依靠上帝的好處,全部免費。”

姆姆得意地說起了這件事,看她的樣子,就像一個得了便宜而沾沾自喜的小孩。

但是姆姆一個人旅行的時候,通常會把隨身攜帶的東西往紙包裏一塞,繩子一捆,就算是行李了。而在印度,這種紙包一般隻有窮人才用。

有一回,姆姆身上帶著一枚珍貴的聖爵,那是法國主教團送給她的贈禮。可是姆姆仍然像以往一樣,隨隨便便地把東西一捆,就放在了眾多行李當中。

負責分揀行李的職員看到了這個特殊的紙包,他一看就知道這是姆姆的包裹,在一堆豪華精致的包裹裏,這個普通的紙包實在太顯眼了。他把紙包拿出來,恭恭敬敬地遞給姆姆,然後吻了吻姆姆的手,說:“這是你應當得到的尊敬,其實應該更多一些。”

無論姆姆走到哪個國家,出現在哪個機場,總會有一些人認出了這位可敬的修女。他們紛紛拉著姆姆的手,並向姆姆鼓掌致敬,要和她合影、要她的簽名,還有的人幹脆直接向姆姆討要照片。而姆姆的臉上始終掛著謙遜的笑容,還會把雙手合在頭上跟大家行禮。

最誇張地一次是,姆姆竟然提著一個草筐去美國參加底特律分會的落成典禮。前來迎接姆姆的同工看到姆姆拎著一個草筐下了飛機,他忍不住地流淚了。而當時,距離姆姆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隻有5個多月。

那位同工說:“這樣質樸的一個修女,人們可能不大理解,其實她就是上帝帶給我們的一個奇跡,是上帝摯愛人類的一個實實在在的見證。她對我說,她能給予我們的禮物就是她的修女,她要求我們護衛修女們神聖的清貧。當時,我就強烈地感到她身上放射著‘耶穌臨在’的光輝。她的真誠和謙虛,讓我們這些哪怕是第一次與她接觸的人,也能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喜悅。”

這裏節選紐約“艾滋病之家”的一個患者寫下的詩歌:“作為朋友,我不企望黃金或厚重的饋贈能討他歡心,隻是坐在他身旁,讓他握著我的手我想,錢財是否讓人無視巨額的寶藏。他是你的一畝田,你以愛播種,以感恩收割。他是你的餐桌、你的溫床,讓你饑餓時有所投靠,追尋他以獲取和平。”

1965年2月1日,羅馬教皇的批準終於到了特蕾莎姆姆的手中。這就意味著,從那一天起,仁愛傳教修女會就不再隻屬於印度的窮人,它也是全世界窮人的修會。也就是從這一天起,修女們就可以奔赴世界各地為世界上所有的窮人服務了。如果月球上有窮人的話,她們也會不辭辛苦地趕去的。

這是個極其重要而又喜悅的一天。這一天來得真快,甚至超出了特蕾莎姆姆的期待和預料。一般說來,一個地方性的修會至少需要30年或者40年的努力,才能成為直屬教皇管轄的國際性修會。而我們的仁愛傳教修女會用了隻不過短短的15年。

這真是個特別的恩典。姆姆深知上帝再一次揀選了她,那麼,她將會被上帝委以更大的使命。因為特蕾莎姆姆就是上帝摯愛人類的活見證,所以,她有責任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或聽到這個見證。

就在當天晚上——那個皓月繁星的美好夜晚,在加爾各答貧民區的一個庭院裏,姆姆向她的修女們發表了一個重要的講話。姆姆說:

對世人而言,我們的努力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所以,我們一定要肩負起這個偉大的使命,使我們的行動發揮出更大的成效,以救助更多的窮人。感謝主吧!是主的恩典讓我們繼續為窮人中最窮的人服務。讓來到貧民中的耶穌基督感到欣慰就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這一年特蕾莎姆姆已經55歲。

當時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成員已經達到了100名左右,不過比起那些曆史悠久的國際性的大修會以及姆姆立誌實現的宏偉目標,100名修女明顯太少了。想讓仁愛傳教會的仁愛事業遍及全世界,那麼,仁愛傳教修女會還需要更多的修女和修士,當然,還有更多地社會人士的參與和幫助。

很快,我們就會大吃一驚,因為這一切居然又實現了。

實際上,很多人出於對姆姆的尊敬與愛戴,早在這一天之前就經常稱呼她“特蕾莎修女”或“姆姆”了。隻不過,從這一天開始,這個稱謂開始變得正式。而且隨著時光的推移、姆姆年齡的逐漸增長,以及她所施與的仁愛也越來越廣大、深厚、普及,於是她便真的成了一個真正的“嬤嬤”或“姆姆”。

天主教的慣例就是這樣,隻有修會的會長,或公認的長者、修院的院長才有資格被稱為Mother,即我們說的“嬤嬤”或“姆姆”。

對特蕾莎姆姆來說,是叫她修女,還是叫她嬤嬤或姆姆,根本不重要。關鍵是得到了教皇的認可,可以使仁愛傳教修女會迅速地發展,甚至遍及全世界。所以,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稱謂改變。

姆姆非常清楚:相對於人世間無窮無盡的大苦難來說,她自己和這個修會所做的一切,是微乎其微,非常有限的,宛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她還十分清楚:大海就是由一點一滴的水彙集而成的,假如人人都放棄自己手裏積攢的那一滴微小的甘露,那麼,大海就會缺少多少滴,所以她一定播撒這一滴。

她也知道,任何國家的政府都在想方設法,為那些窮苦困頓的人提供幫助。隻是在她看來,這還不夠。她下定決心要為這些人提供另一種滋潤心靈的食物——上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