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拉賓——和平鬥士
他是以色列國總理、國防部長。他軍事功績卓著,卻極力推動和平,並因締結和平而遭到暗殺。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說:“上帝要考驗亞伯拉罕(猶太人的祖先)對上帝的忠誠,命令他把自己心愛的兒子殺掉。當全心全意信仰上帝的亞伯拉罕果真準備這樣做時,上帝派人阻止了他。上帝讓拉賓去了,他是在用更加嚴酷的方法考驗我們。”
少年懷大誌
拉賓一家原姓“魯比佐夫”。他的父親是烏克蘭猶太人,十月革命後遷居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想當英雄的魯比佐夫報名參軍保衛聖城耶路撒冷,但由於平足被刷了下來。
固執的魯比佐夫趁人不備將姓氏改為“拉賓”,走向另一位矮個子體檢官,竟奇跡般通過了檢查。多年以後,成了以色列首任總理的本·古裏安拍著拉賓的肩膀:“小子!要不是讓你爹通過體檢,你就不可能生在耶路撒冷啦。”
到了中東後,魯比佐夫還在這裏找到了與之情投意合的姑娘羅莎,並最終定居於此。
1922年3月1日,伊紮克·拉賓出生於耶路撒冷。當時巴勒斯坦還處於英國的委任統治之下。他一歲時隨家庭遷至特拉維夫,並在那裏長大。
這時的羅莎是一位堅定的猶太複國主義者,被選為市政委員,老拉賓是金屬工會的積極分子,他們家便成為工黨各階層成員的政治沙龍。
當父母於客人高談闊論的時候,拉賓就承擔起了端茶遞水的小事。也就是在此時,猶太複國主義政治在小拉賓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小拉賓從小就立下大誌,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叱吒風雲的“大衛王”,將猶太人從苦難中拯救出來。
然而,沒多久拉賓就被送到猶太工總辦的寄宿學校裏,父母的工作都很忙,這是迫不得已的。很快,拉賓漸漸習慣了那裏的生活,因為他總比其他的孩子更能吃苦,特別是他還時常照顧別的同學,老師們十分喜歡他。
羅莎一直以為自己有一個有誌氣的兒子,於是便鼓勵初中即將畢業的拉賓,報考競爭十分激烈的北加利利卡多裏農業學校。當時的巴勒斯坦猶太移民拓殖方興未艾,農業技術人員十分匱乏,於是農業學校非常熱門。
初中畢業後,拉賓不負眾望,考入了北加利利地區的卡杜裏農業學校。在當時,拉賓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灌溉工程師,以便實現西奧多·赫茨爾的理想,將貧瘠的巴勒斯坦變成富饒美麗的猶太家園。
1937年秋,他終於如願地踏入卡多裏校園。在這裏,考試時沒有教師監考,但從來沒有人去試圖作弊,老師常常引導學生去讀遍不大的圖書館裏的全部藏書,而非機械的記下課本上有限的內容。
拉賓在一年級結束時,是全班最優秀的學生,然而這時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衝突已經就在眼前了。1938年,流血衝突真的發生了,卡多裏農校也被襲擊了,師生們不得不停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破了拉賓平靜的生活。象當時所有基布茲社員一樣,拉賓對土地本能地眷戀,為墾荒地甚至放棄了去美國伯克利大學留學的機會。
假如不是隆美爾打到埃及的阿拉曼,拉賓肯定在海法基布茲裏當一輩子老農了。1941年,當一名神頭鬼臉的大漢找到正在基布茲食堂喝湯的拉賓,問他是否願意加入帕爾馬奇(希伯來語,意為突擊隊)時,拉賓對此還一無所知。
就這樣,1941年,拉賓加入猶太人帕爾馬契(希伯萊語,意為突擊隊),成為一名突擊隊員。5月的一個黃昏,拉賓和其他二十多個同樣激動的小夥子開進了南黎巴嫩破壞電話線,這是他參加帕爾馬奇的第一個戰鬥。
“帕爾馬契”使拉賓找到了用武之地。在那裏,他不斷吸取各種知識,並發展了自己的才能,特別是洞察能力和軍事指揮才能。
拉賓的才能很快引起了指揮官們的注意。2年後,21歲的拉賓出任帕爾馬奇排長,並很快他的排成了帕爾馬奇九個排中火力最猛的一個。
一次演習之後,拉賓順手牽羊將一枚未打響的迫擊炮彈藏進背包,混上公共汽車運回海法,因為他的排隻有迫擊炮而沒有炮彈。不料,就在他為自己的所為洋洋得意時,一紙盜竊彈藥的傳票把他送上了軍事法庭。原來他偷走的那枚啞彈,是當時全帕爾馬奇的最後一發炮彈。
在當時,帕爾馬契的編製僅為3個連共9個排。兩年後,帕爾馬契以營為單位擴大了編製,拉賓被提升為第一營訓導主任。在二戰即將結束的6月份,負責猶太工作的伊休夫把主要精力放在接納歐洲猶太移民的工作上,因為接來的移民越多,以後能分到的地盤就越大。
在這個問題上,伊休夫與英國當局的矛盾極其尖銳,雙方已經接近不客氣動武的邊緣。委任當局用武力阻止猶太移民湧向巴勒斯坦,並把大批被截獲的“非法”移民關進集中營。
伊休夫則通過明的、暗的渠道拚命輸入移民,文的不行就來武的,不惜一切代價保證移民工作的正常進行。這年10月拉賓接到上級通知,命令他和營長執行代號為“連接戰役”的行動,把關在海法市以南的阿色裏特集中營裏的大約200名猶太移民解救
出來。
接到任務後,拉賓利用“裏應外合”之術成功營救出被英軍關押在埃特裏特集中營的約200名猶太移民。
這次行動充分表現了拉賓的指揮才能,他因此遭到英國委任統治當局的仇視。
初顯才華
二戰後,隨著猶太移民的不斷增加和英國委任統治的行將結束,關於巴勒斯坦地區的領土安排問題已提上解決日程。阿猶雙方的矛盾已達到白熱化階段,流血衝突時有發生。
事實已十分清楚,雙方必須通過戰爭來決定自己的命運。1947年初,本·古裏安等領導人開始著手加強猶太武裝力量。
10月,在聯合國就巴勒斯坦分治問題進行表決前夕,拉賓被提升為帕爾馬契的副司令官兼作戰部長。這年拉賓才25歲,真可謂英雄出少年!
此時,拉賓深感自己肩負責任之沉重。當時,猶太武裝力量的總數僅萬人左右,而真能打硬仗的就隻有帕爾馬契的幾千人。更令人擔憂的是,武器裝備嚴重短缺,正規戰中所需的大炮、坦克、裝甲車幾乎為零,更不用提飛機和戰艦了。
用這樣一支遊擊隊伍怎樣對付數10萬計的阿拉伯正規軍呢?這令拉賓顯得有些憂慮。
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的分治決議。阿拉伯人立即宣布不承認該決議,並隨即展開了對猶太人的包圍和進攻。
當時,居住在耶路撒冷的10萬猶太人首當其衝,被阿拉伯軍隊團團包圍。情況萬分危急,因為城內居民和戰士的食品、武器和醫藥全靠外麵接濟,而從特拉維夫通往聖城的交通線又被阿方所控製。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打通“補給線”成為事關整個戰局的成敗。在這關鍵時候,哈加納指揮官們想到了英勇善戰的拉賓。
4月15日,年僅26歲的拉賓被提升為“哈雷爾旅”的上校旅長。這一天,他率部發動了著名的“納赫鬆行動”。這次行動是以色列建國前“為交通運輸而鬥爭”的戰略行動中一場最重要的戰役,目的在於確保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暢通。
盡管拉賓幾次突圍成功,並將物資成功運抵聖城,但由於阿方軍隊憑借優勢火力和有利地勢負隅頑抗,打通的交通線得而複失,耶路撒冷頻頻告急。
當時的情況表明,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強攻交通線是徒勞的。拉賓主張“不要用頭往牆上撞”,而且將這一想法直接呈報給了本·古裏安。
誰知本·古裏安聽後勃然大怒,並揚言要處分膽怯之人。拉賓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主張,他冷靜分析了敵我形勢和地形特征,建議開辟秘密的“緬甸小路”。
該通道避開敵軍駐守的阿特隆山口迂回向東通往聖城,能保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抵目的地。“緬甸路”的開辟展現了拉賓非凡的軍事謀略。它證明了拉賓勇於接受挑戰,能在錯綜複雜的問題麵前提出並堅持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同時,它也體現了拉賓的一貫主張:隻要有可能,就避免正麵衝突,盡量尋找能夠同樣實現目標的其他便捷途徑。這一主張貫穿他的一生,並在其晚年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
1948年5月14日,本·古裏安莊嚴宣布以色列國成立。這是多麼令人鼓舞的消息,它是千百年來世界各地猶太人夢寐以求的偉業。
此時,以色列全國上下為此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電台廣播本·古裏安宣讀《獨立宣言》和人民的慶祝時況時,拉賓正與精疲力竭的戰士呆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基布茲裏。
頓時,喜悅和興奮像電一樣刺激著每一位戰士的神經,他們忘記了疲憊,一直狂歡到深夜。鮮花、掌聲和熱淚並沒有消釋拉賓的焦慮,因為他明白,以色列的建立必定會進一步激怒阿拉伯人,雙方的戰爭和衝突將會更加慘烈和持久!
不出所料,阿拉伯國家立即宣布不承認新建的以色列國。它們的代表在聯合國說,猶太人無權對巴勒斯坦提出任何要求,因為大衛和所羅門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的古以色列國隻存在了短暫的72年!
很快,阿拉伯軍隊展開了對耶路撒冷更為激烈的進攻,雙方陷入了難分勝負的拉鋸戰。在這關鍵時刻,以色列得到了寶貴的外援,大批訓練有素的猶太誌願人員從世界各地奔赴以色列,大大充實了以軍實力。
最令拉賓感慨的是,軍火主要是由捷克在蘇聯的默許下提供的。拉賓後來說:“如果沒有捷克按照蘇聯旨意提供的武器,我們能否打贏這場戰爭是值得懷疑的。”加強了實力的以色列軍隊隨即展開了反攻,阿拉伯軍隊由於內部不統一而連失城池。
這一時期,拉賓參加了爭奪耶路撒冷的戰鬥以及占領內格夫和埃拉特的“霍雷夫行動”。
1948年8月,阿以雙方實現了短暫停火。在此期間,拉賓完成了其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他與莉婭喜結良緣。當然,拉賓的愛情也經曆了一個小的過程,而且拉賓在婚戀問題上一掃窮追猛打的職業雄風,更沒有他老爹趁熱打鐵的魄力。
1944年,22歲的拉賓與亭亭玉立的麗哈邂逅於陽光明媚的特拉維夫街頭。雙方隻是相互一瞥,就把一切全說明白了,其後是默默相向而立,深情凝視,麗哈一對明眸當即淚花滾滾。
當時,拉賓忙從軍褲口袋中掏出皺巴巴、滿是汗味煙味的大手絹遞過去,可麗哈收下了手絹卻沒擦淚水。次日清晨,麗哈把洗得幹淨無比、灑了香水並繡了一顆心的手絹還給拉賓,拉賓當即心慌意亂,邁開軍靴跨上一步,展開猿臂把麗哈抱了起來。
可戰場上雷厲風行的拉賓並不願立即明確兩人的關係,在長達四年的戀情中若即若離,不時玩弄“敵進我退”、打了就跑的帕爾馬奇戰術。
其實,拉賓始終狂戀著麗哈,隻是身為一名帕爾馬奇軍官,死神的黑翼一直籠罩在頭頂,拉賓不願承擔自己無法承擔的責任。在現代軍隊中,帕爾馬奇軍官死亡率曆來居世界第一,拉賓深知自己職業生涯的危險性,他不願讓漂亮純潔的麗哈把青春耽誤在一個低級軍官身上。
睿智的麗哈卻偏要把一生賭在這個髒兮兮、穿軍靴的傻小子身上,她先報名參加了陸軍。以後幹脆也加入帕爾馬奇,並巧弄手段設法編進了拉賓那個營,把自己完整地交給副營長拉賓指揮,繼而幾個衝鋒把拉賓原本脆弱的防線打得千瘡百孔。拉賓受傷後,麗哈寸步不離,百般柔情,終於徹底摧毀了拉賓的最後防線,開始籌劃在戰爭間隙給長達四年多的戀情畫上句號。
以後的事業,拉賓還算是順利的。婚禮之後,拉賓全力投入獨立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他率領部隊於1948年10月15日誘使加沙——內格夫的埃及軍隊開槍,借此越過邊境直搗北西奈首府阿裏什,連以色列空軍也沒想到拉賓的部隊如此迅速地插入敵後,以至錯誤地朝拉賓的部隊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