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春天,陳文貴先生出生於惠安縣東嶺公社燎原大隊蓮塘自然村。這裏的人們,民風樸實,然而愛拚敢贏的閩南人精神在這裏也有著最淋漓的體現。陳文貴先生從小天性善良,聰明好學。1974年,高中畢業後,隨著上山下鄉熱潮回到了家鄉,到田間地頭幹農活,辛苦的工作也練就了陳文貴先生不怕吃苦,堅毅而敢闖敢拚的性格。不久,惠安人獨特的建築傳統讓他選擇接了父親的擔子,進了省五建工作。父親深沉而博大的愛也激勵著他愈發無畏向前。從做木工開始,陳文貴先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工作,不多久備受領導賞識的他被任命為組長,身上的才華逐漸顯現出來。
然而陳文貴先生的心中定格著一個令他倍感心酸和記憶深刻的畫麵:40多度的炎炎夏日中,父親穿著一身布滿石灰粉厚重的工作服,頂著烈日,汗流浹背卻依舊埋頭苦幹。這樣的情形時刻盤旋於陳文貴先生的腦海中,也時刻激勵著他不斷地砥礪前行。
“八小時之內求貢獻,八小時之外謀發展”、“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如今大眾企業的勵誌宣言似乎也在隱隱昭示著企業的創立者當初的勵誌與奮發圖強。
不竭的激情,時刻澎湃於胸的創業夢想,使得陳文貴先生邁向建築行業的步履愈發堅定,在創業初期,他不辭辛苦地為自己積累著創業最初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所需。“好男兒總得做出一番成就來!”這樣的話語始終激勵著陳文貴先生,讓他在這條不同尋常的創業之路茁壯成長。
精品工程,鑄就品牌魅力
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穩步發展,已經成為以大泉州為中心、外延周邊地區,輻射全國的大型集團化企業,成為國家特級資質建築業企業,企業年產值近六十億元,僅泉州九龍分公司每年創稅達1500萬,在省內外設有分支機構和緊密形、半緊密形的子公司,承擔業務分布全國十幾個省市。企業綜合實力位列福建省前三甲。
建築市場風險環環相扣,一招不慎便有傾船的危險。但陳文貴先生總能沉著應對,銳眼識商機,在險象叢生中建立起了一支資曆雄厚、精銳而高效的團隊,在他的帶領下奮勇爭先,完成了一個個的精品工程建設。
公司先後承建了華僑大學綜合樓(鋼結構工程)、廈門雙十中學、觀音山營運中心、廈門杏林商檢局、北溪供水局調度中心、龍海中國移動通訊綜合樓、廈門喜多OFFICE、東山海關大樓、泉州迎賓館等一大批閩南地區重點和標誌性工程。為保證這些重點工程如期完成,陳文貴先生從人力、物力和資金等方麵抓起,同時研究更多的工程施工技術和新工藝,不斷提高管理重點工程的能力和實力。
承建泉州迎賓館部分工程,對陳文貴先生來說機會寶貴但同時挑戰也是巨大的。然而陳文貴先生所帶領的管理團隊卻提前且出色地完成了工程建設,堪稱奇跡。
2008年泉州第六屆農運會主要貴賓接待單位的重要項目:泉州迎賓館接待中心綜合樓、1#樓、3#樓、5#樓的承建任務花落大眾建設有限公司。任務重大,時間緊迫,為高質、高效完成任務,大眾建設、九龍建設集團立下軍令狀,調集精兵強將,組織科學施工,在不到20個月的工期內,推廣應用新技術20餘項,完成建築麵積達5萬平方米具有傳統閩南建築風格的五星級標準建築項目,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施工進度,確保了農運會貴賓接待工作順利進行。
泉州千億山莊別墅在泉州地區堪稱別墅界的精品,而它當初的承建方便是大眾建設、九龍建設集團。憑借著精湛的施工技術、嚴謹的施工過程,使得該項目的施工品質更加精細合理化,其獨特的地中海經典建築造型,糅合夏威夷優雅別墅風情的經典之作,融入了泉州的豐富文化底蘊,令人讚歎不已。在承包廈門東方時代廣場項目中,針對工程的關鍵施工技術,公司管理班子大膽進行施工技術創新,開展了技術攻關,克服了重重困難,於2006年榮獲了建築行業的最高獎項魯班獎。企業承建的高層建築還有:泉州國際星城、嘉琳廣場、廈門裕盛花園、泉州和昌花園、泉州福新花園城、獅城帝苑、廈門英才商廈等。小區建築有:廈門綠苑小區、廈門國貿陽光、蘭峰城市花園、廈門鷺景灣、金山花園、國際山莊……這一個個的項目,展示的是大眾建設、九龍建設集團品牌建設一道獨特的風景。
據統計,福建大眾建設、九建設集團所承建的工程項目80%是業主主動登門邀請的,這就是品牌的力量,也是品牌的魅力,在建築行業裏是絕無僅有的,這充分地說明了企業品牌已成了大眾人的一張輝煌而閃亮的名片。
“慈善是大愛,為善最樂”
白手起家的人生奮鬥經曆,使得陳文貴先生對弱勢群體,對生活貧困的人們有著深深的理解與仁愛之心。於是,十幾年如一日,走在公益慈善的道路上,風雨無阻。雖然付出了精力的金錢,但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公益,收獲的是一顆快樂的心。他說這是慈善事業贈送他的最好禮物。
教育事業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如果要想改變鄉村的貧窮麵貌,發展教育事業是首選。深知這個道理的陳文貴先生,多年來不遺餘力的為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惠安縣荷山中學是陳文貴先生的母校。母校不僅是一所蜚聲海內外的僑校,更是一所具有60年辦學曆程的老校。桃李情深,母校的興衰榮辱學子有責。2010年10月23日在荷山中學的60周年校慶兼大成樓、民主樓揭牌儀式上,陳文貴先生代表74、78屆的校友代表致辭說:“我們願意用這樣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回報母校的培育之恩,來表達我們對母校最美好的懷念之情!”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早在這兩棟大樓落成前,他就一直關注的母校、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心係桑梓,盡自己的力量捐贈興辦公益事業。早在2009年的74屆同學聯誼會上,他就已經個人承諾為母校辦兩件事:一是今後母校學生考上大學,家庭經濟的確困難的,他願意無條件地資助至完成學業。二是,大成樓、民主樓教學樓捐贈項目,他個人先認捐十五萬元,作為拋磚引玉。後來,他為了促成兩棟教學大樓“大成樓、民主樓”早日順利建成,多方奔走。陳文貴先生作為74屆高中理事會會長,召集了74屆校友,經過不懈的努力,認捐200萬元建成了大成樓(78屆校友認捐了民主樓)。其中陳文貴個人認捐35.6萬元和大成樓前的五棵景觀大樹,保證了兩幢教學樓的順利開工,這也是向母校60周年慶典獻上的一份特殊禮物。
如果說陳文貴先生熱心母校建設,積極奔走,捐資出力,是出於對母校感恩之心,出於綠葉對根的情懷。那麼積極推廣公益,無私地回報社會,則更體現了陳文貴先生立足時代、回饋社會的大愛胸懷。
陳文貴先生熱心公益,最大的特點不在於他一次性捐贈的數額有多巨大,而在於他難能可貴的持久的熱心,和持久的堅持。以至到今天,公益慈善事業已變成陳文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泉州市總工會、東南早報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金秋助學”活動陳文貴先生先生已經堅持參加了十年。“金秋助學”是一個非常人性化助學活動。它充分考慮到受資助的學生長久的求學需要。在這個活動種,每個被資助的學生每年都能拿到近5000元的助學金,直至他們完成大學學業。陳文貴先生參加“金秋助學”已達十年,每年都有不少於5個的貧困大學生通過這個活動得到他的資助。再者,尊老敬老也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5年來,他陸續捐助了幾十萬善款給南安市桃源鎮老年協會。
因為陳文貴先生自身酷愛書法,使得他自然對文化公益事業也十分熱心。泉州市素有“文化名城”之稱,在複建搶救泉州傳統文化的活動中,陳文貴先生捐資300萬善款建造南少林寺佛院宿舍,此善舉在廣大的佛門子弟中引起了很大效應。再者為重現古代祈風盛典,作為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陳文貴先生亦慷慨捐資了20萬給南安市九日山祈風文化研究會,作為研究之用。截止2011年春節,陳文貴先生回報社會的善款己達500多萬。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陳文貴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回顧十幾年來的慈善公益之路,他說:“慈善是大愛,為善最樂。人世間有多種多樣的愛,唯有參加公益事業,把愛心獻給社會上最困難的弱勢群體,才是一種大愛。它是無私的,不追求任何回報,它不是一時一事地心血來潮,而是堅持長年累月的做,永遠地做下去。”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執著於事業,用一顆愛拚搏、勇往無畏的心,創造了自己的建築業王國;投身於公益慈善事業,用一顆充滿仁愛、誠摯的心,譜寫了一首又一首愛心之歌。這就是陳文貴先生。愛心的歌謠在繼續,仁心大愛也還要繼續。
大愛之心不息,慈善之路不止。
——原載於泉州慈善總會《泉州慈善群英》
六十年的荷山六十年的校慶
金秋十月,荷花飄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剛過不久,我們滿懷喜悅地迎來了荷山中學的60年華誕。
六十年時光,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六十年的時間,可以曆練一所學校,我們走過艱辛,走過輝煌,曾經在困境中追求突破,在璀璨中點亮鬥誌。回顧六十年風雨曆程,我們感慨萬千:辦學條件逐年改善,師資力量穩步提高,教學業績引人矚目。
回眸六十年,卓然不凡。荷山中學創辦伊始,首屆畢業生高考成績名列全省第三,聲名遠播,被譽為“閩南三大僑校”之一。荷山中學走過了腳踏實地、誨人不倦的六十年,走過了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六十年。六十年來,荷山中學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打造了荷山中學昨日的輝煌;用知識和智慧,挺起了荷山中學今日的脊梁;用博愛和文明,積澱了荷山中學豐富的底蘊;用豪情和壯誌,書寫了荷山中學壯麗的篇章,真可謂:耕耘和收獲一色,奮鬥與成績齊飛。
彈指六十年,桃李芬芳。每一個心靈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每一個夢想都有屬於自己的天空。荷山中學是一片智慧的沃土,一座攀登的人梯,一盞不滅的燭光,一個燦爛星際。在這一片屬於夢想的天空,用陽光和希望,為無數心靈托起飛翔的翅膀。六十年的璀璨,聚焦多少遠眺的目光;六十年雄視,生長無數奔放的詩行。
風雨六十年,悠悠情愫。我們不會忘記,各級領導部門和社會人士、各屆校友在六十年風風雨雨的曆程中對荷山中學給予的大力支持和無私的捐助;我們不會忘記,在荷山中學這塊沃土辛勤耕耘過的每一位教職工;我們不會忘記,在荷山中學留下青春印跡的每一位校友;更不會忘記,老校長劉玉水“荷校不成,至死不休”的鏗鏘誓言。
六十年校慶,召喚著我們傳承與創新。讓我們以六十年校慶為契機,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聚精會神抓質量、腳踏實地謀發展,把握現代教育發展的脈搏,以高標準推進素質教育,讓每一個師生得到全麵和諧的發展。發揚“校主傾資辦學、校友傾情助學、教師傾心教學、學生傾力苦學”的荷山精神,譜寫荷山中學新的壯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