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美好心靈
五位先生、女士和他們的學生、助手們今天借全國政協禮堂的一間會議室開會,政協有關部門給他們提供了這次方便。今天討論的議題是一個“美”字。由尹先生主持。
“啊!美是一種享受!”各位剛一入座,還沒有等主持人宣布議程,茹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先聲奪人,說了這麼一句,像是在宣泄,又像是在抒發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他接著說:“不是嗎?當我們注視著一幅長卷《清明上河圖》時,我們怎能不為圖中的各種景色所吸引呢?寬闊的市郊,寂靜的田野,春風微起,柳枝新綠,街道上商店林立,門庭若市,販夫走卒,肩挑手提,男女老少,衣著不同,情態各異,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像是在購物,又像是剛剛掃墓後回來,充分顯示了清明時節特定的市井風貌。畫家精細的筆觸,嚴謹的結構,簡直是天衣無縫,令人看了心響神往,倍感親切,就像自己也身處在汴梁這樣一個繁忙的市井中,提著菜籃子,想購買一點新鮮的蔬菜或者魚肉,回家美歺一頓呢!”茹先生似乎陶醉在這一個場景中,連聲問:這個景色美不美?美不美?他自問自答:“太美啦!太美啦!”
合場上一片沉靜,大家好像都和茹先生一起在享受那《清明上河圖》中的良辰美景。
尹先生打破了會上的片刻沉寂,談了自己的感念:“美是一種激越,一種鼓舞。每當我聽到前《義勇軍進行曲》,即今天的國歌時,就頓時熱血沸騰,思潮翻滾,激情滿懷,就像自己也在幾十年前親身參加了義勇軍的隊伍,為保衛自己家園而奮勇殺敵,氣壯山河!它激勵著我們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參加建設,把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富強!”尹先生的話鏗鏘有力,完全看不出他已是耳順之年,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
戴先生說:“美是一種憶景,一種朦朧。當我讀著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時候,就像自己也正循著一條小河,在羊腸小道中踽踽前行,進入了一片桃花盛開、落英繽紛的芳草地中,那裏的人民樸實無華,勤奮勞作,自力更生,自得其樂,一片寧靜和諧的平民生活,深深地打動了我!人們在這喧囂的城市中生活已經太久了,顯得十分疲備和厭倦,他們很願意到一個樸實無華的世界中去領略一種自然的美。”
會上又一片寧靜,好像大家都已來到桃花源,和陶淵明一道回歸大自然!
計先生接著發言:“美是一種崇尚,一種敬仰。當我邁步在廣闊無垠的田野上,見到金黃色的小麥茁壯成長,迎風搖曳,顆粒飽滿,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顯示了我們又將迎來一個新的豐收年時,我禁不住要為那些辛勤勞動、樸實無華的農民兄弟姐妹父老鄉親們祝福。是你們用辛勤的汗水澆灌了大地,養活了我們!吃飯不忘種田人,我們怎能不深深地感謝你們呢!”計先生說到這裏由衷地對農民兄弟姐妹們喚發了真誠的敬意!
符女士說:“美是一種未來,一種希望!每當我看到一些幼兒園裏的孩子們歡笑雀躍,在老師的調教下朗誦、唱歌、跳舞,他們的臉龐上透露出一股天真爛漫的笑容時;每當看到一些小學生、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才藝時;每當看到一些大學生、研究生孜孜不倦地在鑽研某一項學科取得進展時,甚至看到自己的孫子輩已經在讀大學,並且在國外讀博、即將學成歸國,為國效力時,我都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欣慰。啊!你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希望,你們有著無限廣闊的前途,你們有著報效祖國的巨大空間,你們擁有大展英雄用武之地,你們和祖國的命運是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的,是你們將要構成我們祖國的美好明天!”符女士在講話時眼眶裏閃躍著幸福的淚花,似乎祖國無限美好的明天已經顯現在眼前!
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們無論做何種工作,隻要它是對國家有益的,都是一種貢獻,都是在構築一幅美好的圖景,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每一個人既不要盲目自滿,也不要妄自菲薄。美好的生活由我們自己來構建,自己來描繪,自己來創造,美是屬於全世界的,也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幾位老師和同學們都含笑點頭!
“大家對美有這麼一些評價,那麼對與美相對的醜,又是怎麼看的呢?”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醜是一種罪孽!”茹先生立即作了回應。
“當我看到一些國家的飛機借口保護另一個國家的平民而對之進行狂轟濫炸,炸死了更多的平民時,深感玉石俱焚,何來保護平民?而當一些國家的領導人還在那裏振振有詞地為他的這種醜惡行逕進行辯解時,禁不住一陣嘔心,原來對這個人的一點點好感已蕩然無存。”
“醜是一種無知!”計先生說:“有一些本來已經是很美的女子,為了求得更美,而幾次三番地去做美容,為減肥不吃飯,以至弄壞了腸胃,損害了健康,骨瘦如柴,非但不美,反而變醜了。其實,胖一點不一定不美,瘦一點也不一定不美,難道這位女士真的是增一分就嫌胖,減一分就嫌瘦嗎?不致於吧!胖有胖的美,瘦有瘦的美,不一定非得達到多少公斤才算美,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尤其不能容忍的是隆胸,本來已經是相當豐滿的乳房,卻還要通過手術來使它更大,往往弄得和自己的體形不相稱,弄巧成拙,有什麼好呢?更有甚者,一位外國妙齡女郎覺得自己的臀部靠下,非得要把它提上一點,醫生何樂而不為?但是手術不成功,臀部非但沒有提上,反而腐爛了。屁股經不起折騰呀!為了一個屁股的美,折騰來折騰去,把一條小命也折騰完了,不值得呀!不僅是無知,也真是太可惜和可憐了。”
“醜是一種無奈!”尹先生說:“當我看到一些家庭因遺產糾紛而兄弟反目,對簿公堂,老人的屍骨未寒而家庭已經破碎時,不禁一陣心寒,一陣無奈,難道一些家產比之父母、兄弟手足之情更美嗎?”尹先生說到這裏似乎真的感到有點無奈!
符女士說:“醜是一種墮落。一些人貧苦出身,靠個人努力,爬上了一定的位子,忘記了自己過去所受的苦,忘記了老母親為他所付出的辛勤,忘記了老父親對他的囑咐,忘記了家鄉父老對他的殷切期望,大搞貪汙腐化,無法無天,寸利必得,自甘墮落,明知故犯。結果爬得越高,跌得越重,人世淪桑,前車怎麼沒有鑒呢!兒時的美好夢想被世俗的貪婪一掃而空。”
戴先生說:“醜是一種毀滅!攻城略地,殺人放火,自以為是勝利了,其實不然,你在戰場上是打勝了,而你在道義上是打輸了,人家再也不會相信你了。還是古人說得透徹:以戰爭得來的勝利,不是真勝利;以道義贏得的勝利才是長久的勝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下下。古今中外,改朝換代,都不是軍事上的成敗,而是道義上的成敗。戰爭最終導致毀滅,醉臥沙場的人的臉還會好看嗎?”
各位先生、女士憑著自己的感受談了一點對美和醜的看法,雖然不一定很深,卻很形象,似乎都談到了點子上,“是那麼回事!”用形象的描繪比之理論上的概述似乎更能打動人心。
美和真、善總是相連的,美的東西總是真的、善的;醜和假、惡也是相連的,醜的東西總是假的、惡的。美的、真的、善的將來都進入天堂、天園,而醜的、假的、惡的則要進入地獄、火獄。人們對真、善、美的界限就是分得那麼清楚。對美心向儀之,而對醜則疾惡如仇。
那麼究竟什麼是美呢?學生們希望幾位老師作一點闡釋。
茹先生說:“先來談談美的性質問題吧!人們通常都把‘美’和‘德’聯係起來,稱為美德,由此可見,美是屬於倫理、道德心靈、品質範疇的。我們上麵談到的一些美和醜也都是屬於心靈上的。有沒有物質上的美呢?當然有,但那也要由人去鑒別、鑒定、欣賞呀!一個人如果連飯都吃不上,擺在他麵前的一件稀世珍寶,他哪有心思去欣賞、鑒別呢!”
計先生說:“稀世珍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鑒別得了的,可能隻是少數專家、學者能鑒別,能欣賞,一般不識貨的人不僅欣賞不了,還可能把它當成一件廢品,扔到垃圾箱裏去了呢!”
符女士說:“看來珍寶本身美不美是一個概念,而它是不是被人發現、認識、欣賞,又是另一個概念。任何美好的事物,隻有被人發現了,識別了,它才是美的,否則也就無所謂美不美。所以,認識美,似乎比物品本身是否美,還更重要。”
“不要怕自己的美不被人發現、欣賞,真金不怕火煉,是美總是會被人發現,被人欣賞的。其實,天生我才必有用,何懼別人不發現呢?即使不被人發現,也不會被湮沒的。古人說:‘孤芳自賞’,不也是一種美嗎!”尹先生這樣說。
戴先生說話一直比較直爽,沒有顧忌。他說:“你基督教自己覺得很美,但別的宗教不一定認為你很美;你伊斯蘭教自己覺得很美,但別的宗教不一定認為你很美;你佛教自己覺得很美,但別的宗教不一定認為你很美。”戴先生一下子把幾個教都得罪了,他正還想說下去,尹先生已經迫不及待地將了他一軍說:“你道家學說自以為很美,但別的學說或別的宗教不一定認為你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