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是有腳的,它拖著我在碼字這條路上已經奔跑了兩年多,其中甘苦,可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說起我的寫作之路,不可不提到讀書,我的“讀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歲——簡陋的鄉村教室裏,班主任停留在我的座位前好久,為了看清我在偷讀的書名而大瞪了近視的雙眼,鼻尖都跟我的發絲親密接觸了,幾十年後我還記得他驚訝得幾乎要彈出眼眶的眼珠子——因為我手裏捧讀的是線裝繁體的《紅樓夢》《資治通鑒》……
這些就是我最早的文學啟蒙老師,囫圇吞棗也罷,不求甚解也罷,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嚼字”本能造就了我這一點微末文字。我不諱言兩年以前當我辭去那份小報記者的臨時工作宣稱“我要去做自由撰稿人”時那份自絕後路的高調,高調到讓老板滿臉無可奈何的怏怏,那悻悻然的眼神按照我如今的解讀,大概就是“看把你狂的……”。其實我的自信大半來源於他——是他告訴我:我有做自由撰稿人的潛質。
後來我才知道,在我出道之前,寫作早就已經是一個入行門檻低、競爭異常殘酷的行當了。電腦的普及帶給圖書出版業巨大的衝擊導致這塊大蛋糕不停地變換著切割的分率。市場經濟大潮一輪又一輪的蕩滌洗禮之下,沉澱的當然是經過這個試金石考驗的“真金白銀”,這其中,就有故事。
決定學寫故事時一位前輩諄諄告誡我:故事是一切之本,小說、電影、電視劇,哪一個能離得了故事呢?於是毅然決然邁進故事大門,且驚且喜地發現:這是一個異彩紛呈的世界,我成了那個進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我的自信不完全是盲目的,我並沒有經過長久的陣痛就孕育出了我的胎兒——如果這一點微末之技也敢稱作是小有所成的話。對於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職業寫手來說,這不能不說得益於我大量的閱讀,尤其是古典文學。所以我的文字裏充斥著大量的曆史文化元素,且操作起來駕輕就熟。“書中自有黃金屋”,誰說,這是一句過時的勵誌箴言呢?
入行沒多久,根據我的閱讀功底和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我的興趣愛好,我迅速調整了發展方向——主攻古代傳奇和懸疑探案。
故事的魅力經久不衰,其中尤以懸疑類更受讀者的喜愛。跟作者進行智力博弈的過程,足以使人產生新鮮離奇的閱讀快感,讓人一睹為快,不忍釋卷。所以說懸疑卷是故事伊甸園裏最芳香豔麗的一枝奇葩,絕不為過。
在這兩年發表過的100多篇故事裏,我精心選擇了比較滿意的33篇奉獻給讀者,其中若有一二篇能讓人沉思片刻,就是一個故事作者最大的榮幸了。初學者難免技巧的生澀和文字的粗疏,還請各位讀者朋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