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小許的傳訊,姬仁和老大順著小許的聲音找尋過去,埋在黃沙中的是什麼秘密?隻見黃沙中的露出一點白色,看樣子像布帛之類的東西,小許輕輕拂去黃沙,呈現在小許麵前的是一張白色手絹。手絹疊的四四方方,正對天空的是一朵梅花的刺繡,梅花是用紅線繡上的,雖然深埋黃沙多年仍舊嬌豔欲滴。手絹被如此細心的安放在黃沙之中,可以看出埋的人很是珍惜。
小許把手絹從土中輕輕拿出,吹去殘留在手絹上的黃沙微粒。手絹並不大,幹幹淨淨,但是略顯舊意。也許是長時間埋在土裏的關係,卷麵微微泛黃。
打開手絹,絹麵中央畫有一古裝女子,鬢珠作襯,乃具雙目如星複作月,略有倦意,未見怠態,嫵然一段風姿。雙顰微蹙,遙遙欲墜,單手拂麵,淚珠透過指尖緩緩滑落。真是斷絕代風華無處覓,唯纖風投影落如塵。
仕女圖之下還有一行紅線繡字:
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子無父?何女無夫?何城無市?
秘密難道就是這個字謎?小許看到這個字謎心中升起一股熟悉的感覺,好像在哪見過。小許努力的回想之後並沒有從腦袋裏找到一絲有價值的線索,於是看完便把手絹遞給姬仁,姬仁看了看小眼睛不停的轉,接著給了老大。老大看都沒看手絹又遞還給姬仁,他最是討厭麻煩的人,也是最懶的人,除了吃和睡覺很少有其他東西能引起他想惹麻煩的興趣。
姬仁笑笑對小許說道:“看來我們得猜字謎了。”
小許靈光一閃想到了此字謎的出處,高興的說道:“我知道這字謎的出處。這句話原出自釋迦凡塵語錄,名為《勸修經》。上麵有這樣的記載:釋迦行於塵,無日、無食、不眠、不休,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是諸法空相,南水無魚,無山無石,阿人無父,彌女無夫,陀樹無枝,佛城無市。正是有了這句話佛號‘南無阿彌陀’才廣為人知,後來經過發展‘南無阿彌陀’被僧侶用來勸誡剛入佛門的沙彌。”
小許一口氣說出‘南無阿彌陀’的來源,還能說出佛經出處,姬仁頗為奇怪。看來小許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姬仁奇怪的看著小許問道:“你想出家?”
“暫時沒有這想法,仁哥怎麼這麼問?”小許歪著頭問。
“看你這麼了解佛經,還以為你想出家當和尚。”姬仁隨後揶揄的笑笑,“別忘了你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歲孩童,而且還沒女朋友。”
小許的厚黑學考試成績也不錯聽到姬仁的調笑神色如常,輕咳一下,在心裏默念了兩遍‘南無阿彌陀佛’,接著說,“手絹上的字謎是在告訴我們‘南無阿彌陀’,我們又不是小沙彌?難不成手絹的主人不會告誡我們要經常禮佛讀經吧?”
姬仁伸了懶腰,覺得站著還挺累的不利於身體健康,摸摸鼻子說道:“手絹是絲織物,上麵的梅花也是刺繡上去的,為什麼單單手寫一行小字?手寫不利於保存,手絹的主人不會不知道,為什麼他還要這麼做?因為手絹的主人是想告訴發現手絹的人,字謎是很重要的線索。小許你的答案似乎不是我們想要找的答案。”
一時間三人都在思考字謎背後的暗示,小樹林沒有了人聲顯得很寂靜隻餘下秋風吹下落葉的沙沙聲。不知道何時計算機五樓的燈已熄滅,空地上的唯一的光源隻有高掛在黑幕中的上弦月。
謎語是由謎麵和謎底兩部分組成的謎語。謎麵,往往用含蓄的語言,向人形象地提供猜謎的線索;謎底,往往是謎麵所指的事物。猜字謎方法很多,總的來說有三種主流破法:
第一種,組合法。根據謎麵的暗示,用筆畫進行加減,讀成一個字,如“山上還有山”指“出”字,“兩個小孩”就是“二小”,兩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謎底:“祟”。
第二種,象形法。從形象上去研究所描繪的字,如“天上雙雁飛”指“叢”。
第三種,會意法。要求猜謎人根據謎麵意思,聯想出謎底來。如“客滿”指人多,即“侈”。。
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子無父?何女無夫?何城無市?姬仁在心裏反複念著這個反問字謎,這樣的謎語應該是用會意法破解。
何水無魚?雨水無魚。何山無石?泥山無石。何樹無枝?低樹無枝。何子無父?老子無父。何女無夫?天女無夫。何城無市?荒城無市。
連起來是,與(雨)你(泥)地(低)老天荒。
姬仁想到這眼前一亮,把自己想到的字謎答案告訴給小許和老大。
“與你地老天荒?這手帕看來是定情之物,這手帕小巧,應該是女生所用,能想到這樣表達情意的想必也是才女。”小許讚道,隻是不知道小許是讚賞姬仁的答案還是字謎的巧妙。 小許接著微微一歎,有點惋惜的說道:“可惜情意隻能深埋地下。”
姬仁哈哈大笑,不以為意,說道:“天下萬物都利弊相合,反過來想,深埋地下雖不見天日,過了千百年,後來人發現這手絹,就像你我一樣,猜出字謎答案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情意,不也算是換了一種方式把情意傳遞了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