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狐狸和狼(2 / 3)

“嚐到鹹味了嗎?”大師又問。

“沒有。”弟子答道。

大師點了點頭,弟子終於悟到大師對他的苦心。

感悟心語

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容器。

萬花筒

布萊克有一個玻璃櫃,裏麵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小東西,有田黃、雞血印石、有花卉浮雕的水晶玻璃,玉雕的小動物,以及兩個萬花筒。

論價錢,萬花筒是較便宜的,布萊克卻把它們藏在櫃子的最上層,因為他知道,家裏若來了小朋友,對他櫃中的東西多半不會感興趣,唯有萬花筒,是他們搶著玩的。

問題是,孩子們雖然看不到,帶孩子來的大人卻少不了好奇心,他們在隔著櫃門欣賞每一件小東西之後,最後總是會把眼睛停在萬花筒上:“這是什麼東西,亮亮的挺有意思,拿出來借我看看吧!”

於是總會出現一家老小,爭看萬花筒的場麵。

有學者研究,人類除了吮吸、性這些生理的本能之外,還有掏小動物的巢穴、向螞蟻窩灌水等不用教、就必然會做的本能。或許,還認為應該加一項,就是“愛看萬花筒”。

不論是3歲大的小孩,或80歲的老人,幾乎對萬花筒都有興趣。就算在兒孫麵前,老人家裝作不感興趣,心裏還是挺好奇。如果把萬花筒留在桌上,其餘人都躲出去,那老人多半會禁不住地過去偷窺一下。

所以在美國,玩具店裏有便宜的紙製萬花筒,博物館商店裏有較講究的萬花筒,古董店裏更有價值千元的珍品。

萬花筒可以是哄小孩子的玩具,買給女朋友的禮物,也可以是把玩兼收藏的寶貝。

布萊克更是常常從那窄小的觀景窗,看裏麵無窮的天地,向上下左右搜尋,試著找那天地的盡頭,隻是弄不懂,不過三片玻璃組成的小東西,竟然能不斷不斷地折射,成為無限的畫麵,難道我們在現實中所見的無限穹蒼、浩瀚宇宙,也不過是在上天製成的一管萬花筒中所虛幻變化出來的——看似無垠,實則有限的世界?

感悟心語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看似複雜的東西,都是由非常簡單的要素組成的。我們看事物不能看表象,而要看實質。

思考問題

有成就的人往往喜歡思考,經常問“為什麼”,而且對別人提出的問題也非常關注。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工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麼名字?”

“地中海!”

“為什麼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麼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白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勳爵,這位以發現惰性氣體而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並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為什麼,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後,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湧現出來的“為什麼”,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

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後,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麼是藍的,發現瑞利的解釋實驗證據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人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淨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象的充分數據,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