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與螞蟻(1 / 3)

螳螂與螞蟻

春秋時期,齊莊公有一次乘馬車到郊外打獵。馬車正在行進,忽然看見路上有一個小昆蟲,隻見它高舉兩隻前腳,向馬車的輪子直撲過來。齊莊公看見這隻小蟲個頭很小,竟然向比它身體不知大多少倍的車輪撲來,感到很希奇,於是就問車夫:“這是什麼蟲子,這樣大膽?”

車夫回答說:“這是螳螂呀,這種蟲子雖然身體很小,可是它隻知道前進,不知退後,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天不怕,地不怕,不顧後果地瞎幹。您看,它現在又張牙舞爪地想擋住咱這大馬車,不讓車前進呢!”

車輪滾滾,那隻螳螂被碾了個粉身碎骨。

一天,螞蟻看見一頭大象走來,悄悄地伸出一條腿,旁邊的小動物不明白了,問它幹什麼。螞蟻說:“噓——小聲點!我要拌大象一個跟頭!”

感悟心語

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不可強出頭,不可妄自尊大,不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去做你根本吃不消、根本就不會的事情,因為最終受到懲罰的將會是你自己。

任公釣魚

任國的公子決心要釣一條大魚,他做了一個特大的鉤,用很粗的黑絲繩做釣線,用五十頭牛做釣餌。一切準備完後,他蹲在會稽山上,開始了等待。整整一年過去了,他卻一條魚也沒有釣到。但任公子並不泄氣,每天照舊耐心地等待。

終於有一天,一條大魚吞了他的魚餌,大魚很快牽著魚線沉入水底。過了不大工夫,又擺脊竄出水麵。幾天幾夜後,大魚停止了掙紮,任公子把大魚切成許多塊,讓南嶺以北的許多人都嚐到大魚肉。

那些成天在小溝小河旁邊,眼睛隻看見小魚小蝦的人,怎麼也想不通,任公子是如何釣到大魚的。

感悟心語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廣闊的視野,不追求一朝一夕的成功,按照既定的目標,始終堅持下去,到最後,你一定會獲得成功,會對社會做出貢獻來。樹立了目標,關鍵是要勇敢地行動起來,把遠大理想、崇高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結合起來,挑戰自我、挑戰未來、挑戰成功!

阮裕焚車的故事

晉代的阮裕是一個以德行聞名於天下的人,他曾有一輛很漂亮的車子,結構結實、造型美觀。盡管他把這輛車視為珍寶,但無論誰借車子,他都十分爽快地答應。

阮裕的一位鄰居的母親去世了,在為母親送葬的時候,鄰居很想跟阮裕借車子。但他轉念一想,死人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情,如果跟阮裕借車子來為自己的母親送葬,阮裕萬一不借該怎麼辦……最後,鄰居還是放棄了向阮裕借車的想法。

後來,這件事傳到了阮裕的耳朵裏,阮裕十分難過,覺得很對不起那位鄰居。他走到自己的車子前,撫摸著車轅,歎息著說:“唉,我有車子就是為了方便大家,現在卻讓人不敢借用,還要這車子幹什麼!”說罷,阮裕放火把心愛的車子燒掉了。

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感歎,阮裕的確是一個心底無私、品德高尚的人。

感悟心語

做人應該懂得付出,懂得去幫助別人,不要吝嗇一點點的錢財而不肯去幫助別人。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會因此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郢人和匠石

楚國有個著名的畫家叫郢人,有個著名的石匠名叫匠石。一天,郢人為神像著色,鼻子尖上沾了點白泥巴,連忙喊來匠石:“快,把我鼻尖上這點白泥巴用利斧削去吧!”石匠點頭揮起手中的利斧。“使不得!使不得!”一位老人嚇地跌跌撞撞地跑過來,攔住了匠石,又對郢人說:“萬一他一失手,你的鼻子可就再也長不上了!”郢人微微一笑:“老先生請放心,我對我的朋友很有信心,是不會有萬一的。”

說罷,郢人氣定神閑地對匠石說:“朋友,請吧!”匠石立刻在眾人的驚呼聲中胸有成竹地揮起大斧,“刷”的一道白光閃過,隻見郢人鼻尖上的白泥巴已被削得一幹二淨,鼻子卻絲毫無損。

感悟心語

人生活在世界上,並不是孤立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團結合作。團結建立在一個共同的觀點、一個寶貴的希望、一個利他的目的或者一個共同利益的目標上、團結可以提供營養、力量和勇氣,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團結加上決心和承諾,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與身邊的人互相信任,配合默契,才會出色地完成很多工作。

一個謊言的四十年

他和她的相識是在一個宴會上,那時的她年輕美麗,身邊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卻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因此,當宴會結束,他邀請她一塊去喝咖啡的時候,她很吃驚,然而,出於禮貌,她還是答應了。

坐在咖啡館裏,兩個人之間的氣氛很是尷尬,沒有什麼話題,她隻想盡快結束,好回去。但是當小姐把咖啡端上來的時候,他卻突然說:“麻煩你拿點鹽過來,我喝咖啡習慣放點鹽。”,當時,她都愣了,小姐也愣了,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以至於他的臉都紅了。小姐把鹽拿過來了,他放了點進去,慢慢地喝著。

她是好奇心很重的女子,於是很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要加鹽呢?”,他沉默了一會,很慢的幾乎是一字一頓的說:“小時候,我家住在海邊,我老是在海裏泡著,海浪打過來,海水湧進嘴裏,又苦又鹹。現在,很久沒回家了,咖啡裏加鹽,就算是想家的一種表現吧,以把距離拉近一點。”

她突然被打動了,因為,這是她第一次聽到男人在她麵前說想家,她認為,想家的男人必定是顧家的男人,而顧家的男人必定是愛家的男人。她忽然有一種傾訴的欲望,跟他說起了她遠在千裏之外的故鄉,冷冰冰的氣氛漸漸的變得融洽起來,兩個人聊了很久,並且,她沒有拒絕他送她回家。

再以後,兩個人頻繁的約會,她發現他實際上是一個很好的男人,大度、細心、體貼,符合她所欣賞的所有的優秀男人應該具有的特性。她暗自慶幸,幸虧當時的禮貌,才沒有和他擦肩而過。

她帶他去遍了城裏的每家咖啡館,每次都是她說:“請拿些鹽來好嗎?我的朋友喜歡咖啡裏加鹽。”再後來,就象童話書裏所寫的一樣,“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們確實過得很幸福,而且一過就是四十多年,直到他前不久得病去世。故事似乎要結束了,如果沒有那封信的話。

那封信是他臨終前寫的,寫給她的:“原諒我一直都欺騙了你,還記得第一次請你喝咖啡嗎?當時氣氛差極了,我很難受,也很緊張,不知怎麼想的,竟然對小姐說拿些鹽來,其實我不加鹽的,當時既然說出來了,隻好將錯就錯了。沒想到竟然引起了你的好奇心,這一下,讓我喝了半輩子的加鹽的咖啡。有好多次,我都想告訴你,可我怕你會生氣,更怕你會因此離開我。

現在我終於不怕了,因為我就要死了,死人總是很容易被原諒的,對不對?今生得你是我最大的幸福,如果有來生,我還希望能娶到你,隻是,我可不想再喝加鹽的咖啡了,咖啡裏加鹽,你不知道,那味道,有多難喝。咖啡裏加鹽,我當時是怎麼想出來的!”信的內容讓她吃驚,同時有一種被騙的感覺。然而,他不知道,她多想告訴他:“她是多麼高興,有人為了她,能夠做出這樣的一生一世的欺騙……

感悟心語

有的時候謊言與愛的界線很明確劃分,也許為了更能嗬護對方,更能關心對方,作出的謊言比愛情更珍貴吧!

生氣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個叫愛地巴的人,每次生氣和人起爭執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後坐在田地邊喘氣,愛地巴工作非常勤勞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廣,但不管房地有多大,隻要與人爭論生氣,他還是會繞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愛地巴為何每次生氣都繞著房子和土地繞3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