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2 / 3)

實事求是

波音早年入耶魯大學工程學院,但半途輟學,積極建立他的木材王國。28歲時觀看一場飛行表演,引起了他對飛機的興趣。當時科學界的名流精英認為飛機這玩意兒不過是一種昂貴的消遣,對所謂“發展航空事業”的想法嗤之以鼻。然而,波音卻對這些權威人士的論調不以為然,在他有生以來第一遭仔細觀察一架飛機的構造之後立即確信,自己和一位工程師朋友合作,可以將當時的飛機改造成一種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

雖然波音並非第一位製造商用飛機的人,但是憑著他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觀察入微的態度,很快就爬上飛機製造業的巔峰。如果事實真相告訴他某件事可以行得通,波音絕不顧任何“專家”的反對,會一心貫徹到底。

在波音開始造飛機的10年之後,他覺得替美國郵政運送信件將會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於是他詳細地研究每一條反對的理由,然後決定參加“芝加哥與舊金山之間的郵件路線”的投標。他把價錢壓得不能再低,許多專家認為他的公司必倒無疑,就連郵政當局也懷疑他能否撐得下去,要求他先繳出保證金才肯簽約。

其實反對他的人忽略了一個簡單而明顯的事實——隻要飛機本身越輕,能載的貨也就越多。因而波音特別注重減輕飛機本身的重量。

不出所料,他的決策頗為成功,公司不久開始獲利,很快,他從運送郵件發展到載運乘客。波音說:我盡力使周遭的人了解我們所從事的是一項嶄新的工業,所以必須鼓勵創意,有“無堅不摧”的信念,不斷地從事研究,進行試驗。

波音也以同樣的精神來從事休閑活動。他喜歡釣魚,便研究魚的習性,從而發明了一套小玩意兒來將魚餌綁緊在釣竿上;同時又試驗出一些材料,諸如利用北極熊毛來改良魚線的品質,以達到豐收的目的。

波音深知,即使再苦心鑽研,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有限,因此囑咐公司員、工不斷和外界保持聯係。同時和華盛頓大學合作,以便吸收專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航空工業空前不景氣,波音隻好投入自家資金來繼續養他的幾個主要工程師和維持進行中的研發計劃。他深信航空工業終究會蓬勃發展,因此暫時將家族木材事業轉為製造家具來維持生計。至於“造飛機”,隻得待來日東山再起了。

波音除以“事實”來支持他自己的“洞見”之外,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有人開玩笑說,就連他釣上來的魚也從沒見過他一天不刮胡子。波音常到工廠視察,如有不夠完美的成品或遇到不認真幹活兒的工人,波音立即予以當頭棒喝。他曾有一回想賣一架飛機模型給法國海軍,但是僅僅為了模型上的一條鋼索稍有磨損的瑕疵而當場開除了一名工人。隻有一次,一

位家具工人用了一條不小心碰出了個小缺口的木板,工人認為隻是外觀稍難看一點而已,並不影響質量,但波音卻當眾將那根木板折斷,表示他堅持完美。

雖然波音對工人如此嚴厲,內心裏卻關心他們工作的辛苦。他也深知自己的“洞見”有時是需要一段時間才成得了氣候的,不能歸咎於工人。他的一位同事曾說過:“他不怕放棄許多口幹井,隻要他認為鑽對了地點。”又說:“隻要他相信你的方向正確,即使暫時受挫,他也會把你支持到底。”

感悟心語

一個人幹事情認真與否,將直接決定他的成敗,所以我們無論幹什麼事情時,都應持認真的態度,這樣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把握你的先機

從大學起,布隆伯格就我行我素,敢想敢幹。他從來不作旁觀者。他總是不願意看別人幹,而寧可親自動手。布隆伯格說:“所以,我成不了體育迷或電影迷。但我要參與,而不是觀看或夢想。即使是年輕人的運動,就像我現在看到孩子玩滑板或滑輪,我都要比試一下。滑雪和開飛機也一樣。我一到所羅門,就學會了開飛機。各種飛機我都會開,飛行很好玩,也是挑戰,還教會我很多東西。”

在一個星期六早上,布隆伯格自己租了一架直升機開到康涅狄克州的海岸線外去玩。突然“嘭”地一聲響,後來他才知道一個活塞杆斷了,砸壞引擎箱,致使曲軸盒裏的滑油泄漏到灼熱的管路護套上,燃燒起火,不過,當時他隻知道失去了動力,駕駛艙裏濃煙滾滾。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水麵上飛的時候,總是飛得比較高,以防萬一,而且他總是收聽機場塔台無線電通訊。聽到爆炸聲時,他並不清楚引擎艙發生了什麼事,但可以肯定自己正在往下掉,呼吸困難。惟一的問題是一旦掉下去他還能不能活著離開飛機。

幸好,所有直升機的飛行員都練習過一種叫槳葉自轉的技術。它能使直升機在沒有引擎的情況下軟著陸。布隆伯格想都不想——在10秒的時間裏你根本來不及分析或害怕——就按下發話按鈕向當地塔台呼叫;“9272直升機正在墜落,位置;諾沃附近的小島。”接著他聽見了塔台的回答:“9272,明白……”那時,他已經在地平線以下,收不到信號。但他知道他們聽到了,會派人來營救。

飛機掉得很快。布隆伯格切斷了引擎和飛機水平旋翼的連接,使得旋翼能自由轉動,以逐漸增加動能。然後,在離地幾英尺處,他改變旋翼的槳距使它產生的上升力抵消直升機與水麵的衝撞力。他以前已反複練過槳葉自轉,確實可行。當他的飛機輕輕觸地時,布隆伯格讓它穩穩地在島上滑動,尾部在水麵之上。不過槳葉差一點就碰到前麵的樹了。他立刻抓起滅火

箱,打開引擎艙,滅掉了火。它冒了一會兒煙,但他安然無恙。

到處是浮冰,附近還有幾隻獵鴨子的船。有一隻船劃過來,問他是不是受傷了。他剛才要是掉進結冰的水裏可比受傷要倒黴得多了——但他沒有,於是他們劃船走了。

事後布隆伯格回憶說:“我當時害怕嗎?怎麼說呢?在天上的時候沒時間顧及情緒,不過事後我還是發了一天抖。到了地上我又沒事。”所以答案是“不害怕”。

布隆伯格說:“我一直注重實踐。不管你有多機靈,有些事重要關頭並沒有時間考慮周全。習慣成自然,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還有準備工作,我讚成這句話:‘走在飛機前麵。’意思是說:‘趁時間來得及,做好準備,省得到時候來不及。’我照這句話做,不隻在天上,在地麵也做。你永遠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有突如其來的情況,你原先來得及處理,現在卻連說話都來不及了。如果我飛得不夠高,或者沒有堅持收聽,一切可能大不相同。”

感悟心語

預先把握時機作好成功衝刺的準備,要比那些倉促應對機遇的方法要好的多。

每天一件事

有一位畫家,舉辦過十幾次個人展,參加過上百次畫展。無論參觀者多與否,有沒有獲獎,他的臉上總是掛著開心的微笑。

在一次朋友聚會上,一位記者問他:“你為什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

他微笑著反問記者:“我為什麼要不開心呢?”

爾後,他講了他兒時經曆過的一件事情:我小的時候,興趣非常廣泛,也很要強。畫畫、拉手風琴、遊泳、打籃球,樣樣都學,還必須都得第一才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悶悶不樂,心灰意冷,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有一次我的期中考試成績竟排到全班的最後幾名。

父親知道後,並沒有責罵我。晚飯之後,父親找來一個小漏鬥和一捧玉來種子,放在桌子上。告訴我說:“今晚,我想給你做一個試驗。”父親讓我雙手放在漏鬥下麵接著,然後檢起一粒種子投到漏鬥裏麵,種子便順看漏鬥清到了我的手裏。父親投了十幾次,我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然後,父親一次抓起滿滿一把玉米粒放到漏鬥裏麵,玉米粒相互擠著,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意味深長地對我說:“這個漏鬥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