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條魚的戰爭(3 / 3)

感悟心語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誰,否則,會被人當成笑柄。

最需要的幫助

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欄目到雲南最邊遠、最原始的少數民族獨龍族采訪當地的一所小學,有這樣幾個鏡頭:

老師問:後年是什麼時呢,是已經過去了,還是沒有過?

總共19個學生,5個舉手表示已經過去了,5個舉手表示還沒有過去,另外的一些同學一臉茫然。

老師問一個學生:今年多大了?

學生:12歲

老師又問:那去年你幾歲?

這個學生似乎扭捏了半天,也想了半天,脫口說:10歲。

感悟心語

鏡頭並不是告訴我們什麼地方最落後,而是要我們知道,天底下,誰是最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路途的頂端

鵝毛大雪下得正緊,滿山遍野都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雪。

有一位樵夫挑著兩擔柴吃力地往山上爬,他要翻過眼前的大山才能到家。樵夫一腳深一腳淺地走在山地雪路上,寂靜的山頭隻聽見腳踩著雪發出的吱吱的響聲。

肩挑沉重的柴,頭頂凜冽的北風,樵夫每一步都十分費力。好不容易爬了許久,滿以為離山頂近了,可是抬頭仰望,看見前方仍是沒有盡頭。

樵夫沮喪極了,跪在雪地上,雙手合十乞求佛祖現身幫忙。

佛祖問:“你有何困難?”

“我請求您幫我想個辦法,讓我盡快離開這鬼地方,我累得實在是不行了。”樵夫疲憊地坐在地上。

“好吧,我教你一個辦法。”說完,佛祖把手向農夫身後一指說,“你往身後瞧去,看見的是什麼?”

“身後是一片茫茫白雪,隻有我上山時留下的腳印。”樵夫不解地說。

“你是站在腳印的前方還是後方?”

“當然是站在腳印的前方,因為每一個腳印都是我踩下去後才留下的。”樵夫理所當然地回答。

“孺子可教!如此即是說,你永遠站在自己走過路途的頂端。隻是這個頂端會隨著你腳步的移動而變化。那你一直向前走不就對了。”說完,佛祖便消失了。

樵夫照著佛祖的指示,果然輕鬆愉快地翻過山頭回到家。

感悟心語

不管前方的路是怎麼樣的,我們隻需記住一點,無論路途多麼遙遠,多麼坎坷,我們永遠是走在自己路途的頂端,至於其他的問題我們無須理會。

國王的問題

西班牙曾有位叫彼得羅一世的國王,他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正義的象征。這天彼得羅一世宣布他將公開選拔法官。

三個人毛遂自薦,一個是宮廷的貴族,一個是曾經陪伴國王南征北戰的勇敢的武士,還有一個是普通的教師。在宮廷人員和三個候選人的陪伴下,國王離開王宮,率領眾人來到池塘邊。池塘上漂浮著幾個橙子。

“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啊?”國王問貴族。貴族走到池塘邊,開始點數。

“一共是6個,陛下。”

國王沒有表態,繼續問武士同樣的問題:“池塘上一共漂著幾個橙子啊?”

“我也看到了6個,陛下!”武士甚至沒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國王的問題。

國王沒有說話。

“池塘裏有多少個橙子啊?”他最後問教師。

教師什麼也沒有說,徑直走近池塘,脫掉鞋子,進到水裏,把橙子拿出。

“陛下,一共是3個橙子!因為它們都被從中間切開了。”

“你知道如何執法,”國王說,“在得出最後的結論之前,應該證明,並不是所有我們看到的就是事情的真相。”

感悟心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沒有弄清楚事實真相之前,不能過早下結論,也不要妄加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