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劉大律師原本開的是一輛二十萬不到的日本車,其實也是一輛不錯的車了。他跳槽到某家數一數二的內資所後,立即換了一輛五十萬不到的凱迪拉克。這輛凱迪拉克的配置如何,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反正看到那個花冠盾形徽章的標誌知道這是輛豪車,是有錢的律師才買得起養得起的車就可以了。
而這輛五十萬不到的凱迪拉克,據說是劉大律師他們所裏的私家車中偏中下檔次的。
你可以說這是名利場,虛榮、重利益;你也可以說他們膚淺,用物質的東西來武裝自己。
很多人裝門麵,還真的是出於無奈。
古今中外的人,大部分都有一雙勢利眼,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內在自我去抵抗外界的異樣眼光,你還真的不得不從俗。
在《京城大律師》裏,還真有一個內在自我極其強大、精神上清高、略微有些精神潔癖的律師。大律師方曉陽的一身行頭皆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但就是讓人覺得舒適,開的也不過就是一輛帕薩特。這一切讓開著寶馬7係的名牌動物梁彥冰有些自慚形穢。
梁彥冰有什麼必要自慚形穢呢?隻有特別自信的人才不在意名牌,才無需用那些虛名來武裝自己。而我們,不過是大千世界中芸芸眾生裏普普通通的一員。在這個俗世之中,世人的眼光畢竟是世俗的多、清高的少。
有一年,我先生在羅馬的工地上做翻譯,為了穿著方便、耐髒,特意去中國店裏花十歐元買了一件最便宜的牛仔外套,打算等翻譯工作結束就把衣服扔掉,連洗都不用洗。正好遠在國內的朋友托他帶一個LV包包回國。那天,他從工地上回來便順道去了西班牙廣場的LV專賣店。店裏的黑人保安像防賊一樣死死地盯著他。他很不爽,又不便爭執,索性從錢包裏抽出五張一百歐元麵值的現金,拿在手裏晃來晃去,那個保安的眼睛這才放過了他。
所以,才有人主張,去哪家店裏購物,身上穿的衣服鞋襪的檔次要比這家店裏的東西的檔次高些,最起碼是同一檔次的。比方說去ZARA店裏購物時穿MAX&Co.,去MAX&Co.店穿麥絲瑪拉,去麥絲瑪拉店穿愛瑪仕(Hermès),可是去愛瑪仕穿什麼好呢?
普通人很少會花巨資去買愛瑪仕的,縱使下定決心慰勞獎勵自己一下,買了件愛瑪仕,也未必是當年當季的新款。別怪人家導購不理你,你一進門來,導購就知道你穿的是幾年前的舊款了,你不是她們的經常性或者潛在顧客,自然提不起精神來招呼你。
世事就是這樣諷刺,我們一邊在指責他人狗眼看人低,隻敬羅衫不敬人,另一邊,我們自己同樣也在以貌取人。
也許,我們隻有在自己的內在真正強大自信、不再介意自身的羅衫是否華美以後,我們才能學會不再刻意去裝門麵。同時,也才能懂得不再以貌取他人。
你永遠也看不到月亮的背麵
生活是個大舞台,你我均是粉墨登場,表演著比我們本色更美的形象。而那個真我,那種本色演出,是留給最親密的人看的,甚至有的時候,真我的觀眾隻有我們自己。
一天,有個朋友和我說起一個彼此都認識的人:“我看到阿B君在網上寫的簡介,他怎麼這麼牛啊!”
抱著八卦好奇的心態,我求助了一下百度大神。阿B君的大名輸進去,跳出來的第一條就是朋友所說的個人簡介的鏈接。
嗬,真是嚇煞人!歐洲四國五地的訪問學者,海歸博士。
毫不誇張地說,學界泰鬥級的人物都未必有阿B君這樣的資曆,真是光輝耀眼,令人不敢直視,恐怕隻有戴著太陽鏡才能勉強睜開眼睛。
我心中很是不屑,阿B君是什麼樣的人,我還是知道的。
阿B君在網上所寫的那些資曆雖然不假,但是有所誇張。以阿B君的真實才學,他要是能夠配得上他所寫的頭銜中的任何一個,那都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不知道要在佛前苦求多少年。
隻是,網絡另一端的網頁瀏覽者,因為這些頭銜的廣告效應而去找阿B君谘詢或者合作的潛在客戶,又哪裏會知道在這個“金玉”般的外表之下,其實腹中草莽。等到真正誤上了賊船,遭受了損失,縱使大罵阿B君裝、“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亦無濟於事。
所以,林燕妮才會感慨:“藝壇外,金像影後影帝更多。”並且說:“記者眼中的名人,每每印象顛倒,讀者看到的,未必是真正的一麵。有些求財不擇手段的女子,會被譽為氣質高貴。有些賤格男人,會被譽為城中之寶。”
這就是表演的藝術。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在特定的情況下都會花費心力去盡力美化自己。
戀愛時,我們塗脂抹粉,小心翼翼地拿出那件買回之後就一直沒舍得穿的名牌漂亮衣衫,忍痛穿上那雙會硌腳但是極其妖嬈性感的高跟鞋,為的就是給男友一個風情萬種的俏佳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