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麵描寫的作用與注意事項
場麵描寫的作用
場麵描寫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間和特定地點範圍內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麵的描寫。場麵描寫一般由“人”、“事”、“境”構成,它是敘事性作品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刻畫人物、展開情節、表現主題的主要手段。下麵具體談談場麵描寫的幾種作用:
1、塑造人物,表現主題
場麵描寫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現作品主題服務的,但在具體運用中來看,作用又各所側重。如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中紡線場麵的描寫,具有“萬馬奔騰”之感。作者通過這一宏大的紛紜場麵描寫,把當年生產運動的動人景象再現出來,深刻地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的樂觀精神和豪邁歡快感情”這一重大主題。
2、渲染氣氛,烘托事物
有的場麵描寫刻意渲染氣氛,或喜悅、恬靜,或悲愴、緊張,讓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真實地展開活動。都德的《最後一課》寫上課的情景,巧妙地借助於一個無知頑童的冷靜觀察和心理分析,特別是對韓麥爾先生臨下課之際感人至深的神態言行的細摹,在肅靜而凝重的氛圍的層層烘托渲染中,最後突然如火山爆發般地噴出愛國主義的激情,收到了強烈地感染讀者的藝術效果。
3、明示、暗點主題
有的場麵描寫著意突出主題,或明示,或暗點,讓人物在活動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將作者的傾向在具體的場麵描寫中自然流露出來。杜鵬程的《夜走靈官峽》中有小成渝的媽媽指揮交通的一段場麵描寫:“已經變成了一個雪人,像一尊石像。”這個場麵描寫表現出中國工人階級不畏艱苦、堅守崗位的責任感和革命精神。
場麵寫作的注意事項
1、要交待清楚場麵的背景
如活動場麵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等,這樣人們才知道場麵是在怎樣的社會或自然環境中發生的。
2、要在寫好總體的基礎上寫具體
寫場麵時,要對場麵有總體概括,使讀者對總體麵貌有所了解。但場麵同時也應該有重點部分,對這部分要寫詳細、寫具體,做到有點、有麵。
3、要寫出氣氛
氣氛是人在一定環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覺到的一種情緒或感情。無論什麼場麵,都會有氣氛,如慶祝場麵有歡樂的氣氛;比賽場麵有緊張的氣氛;送別場麵有難舍難分的氣氛,等等。
4、寫場麵要有順序
場麵是由人、事、景、物組合起來的綜合畫麵,不可能幾筆就同時都寫出來。因此,寫場麵時要安排好先後的順序。一般來說,場麵描寫可以按照由麵到點來安排順序。比如,描寫慶祝教師節的場麵,可以先寫歡慶活動的總體氣氛,勾勒“麵”的情況,然後分別寫校長、老師、同學的表現。這樣就能點麵結合、條理清楚。
場麵描寫即把活動的場麵和情景有重點地具體地進行描寫。關鍵是在場麵描寫中要寫出應有的氣氛,展示一幕幕精彩的場麵,使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景物描寫的概念與特點
什麼是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是指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風景、物體的描寫。景物描寫主要是為了顯示人物活動的環境,使讀者身臨其境。
景物描寫的對象,概括地說,凡環繞人的但不是對人的描寫,都可以說是景物的描寫。具體地說,可以分為三個方麵:風景描寫、風俗描寫和風物描寫。也可以用繪畫用語來表達,那就是:風景畫、風俗畫和風物畫。
風景畫的主要內容是自然風景。廣義的風景畫,包括人工景物,如宮殿、寺廟、園林等。狹義的風景畫,主要是指自然風景,如日、月、星、雲、高山、大漠、潮汐、雷電等。
風俗畫,也可以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風俗畫,指能反映某一時代、某一地區、某一民族或社會集團的社會生活所特有的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狹義的風俗畫,指作品中有關地區的獨特的風俗人情、生活方式等方麵的描寫。我們這裏所說的風俗畫,主要指後者。
景物描寫的特點
1、地域特色不同
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點也不同。如南方與北方,平原與高山,城市與農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下麵這段話:
中國的古老文化是令人驚歎的,而這座城市則是悠久文化的集中體現。這裏不但有聞名世界的八達嶺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更有凝聚人們智慧的現代化建築物: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電視台發射塔……
這段話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這個城市的景物來寫,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動靜搭配
我們還可以抓住景物的變化來寫,我們所觀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靜止不動的,有的是活動變化的,因此在寫景時既要對景物的靜態進行描寫,也要對景物的動態進行描寫,做到動靜結合,這樣才能把景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具體,更形象。
3、注意景物的形狀和顏色
除動靜的變化之外,還有景物的形狀,顏色的特點。例如下麵這段描寫:
湖水清澈見底,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峰倒影在平靜的湖水中,顯得更加青翠。這是,一陣微風吹來,剛才水平如鏡的湖麵,立刻泛起了魚鱗般的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點點銀光,湖上像撒滿了珍珠一樣,微風一過,湖麵又恢複了平靜。
4、注意景物形狀、顏色的變化
除動靜的變化之外,景物的形狀,顏色等往往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在描寫景物的變化時,不僅要注意寫出動靜變化,還要注意景物的形狀,顏色等發生的變化。請看下麵這段文字: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通通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過了兩三秒鍾,那匹馬大起來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前的石頭獅子一模一樣……可是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著了……
5、注意運用修辭手法
要想抓住景物的特點,並把這些特點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除了注意觀察,學會積累之外,還要運用一些表現手法。比如說《桂林山水》中有這樣一句,“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時一塊無暇的翡翠。”這就是一個比喻句。寫景時,我們可以從景物的形狀,顏色和變化等方麵抓住特征來描寫,這幾方麵的描寫並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這樣寫出來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動,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景物描寫的方法與技巧
抓住景物的特征
對所寫景物認真觀察,抓住特點,是寫好這類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點,關鍵在於作者細心的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
因此,要求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麵特有的變化,善手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寫。
要選好觀察的角度
選好觀察的角度,就要先確立好觀察點。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同時,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是由近及遠,還是由遠而近?是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這是指空間的變換。還可以時間的變化或遊覽的先後為順序。這樣,所描寫的景物才不會雜亂無章。總之,要做多角度、多側麵的描寫。
安排好描寫的順序
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兩種,空間順序,一般是取一個固定的觀察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依次寫出各個位置上的景物。還有一種空間順序,不取固定的觀察點,而隨著觀察者位置的轉移來描寫景物,這叫做遊覽順序。
時間順序,同一個地方在不同的時間裏,其景物是有變化的,按一定的時段依次寫來,可以表現出景物的豐富多姿,使人產生美的感受。時段有長短之分,長時段如春、夏、秋、冬,短時段如晨、午、暮、夜。選用哪一種時間順序,應視描寫對象的特點而定,
要融情於景,表達主觀感受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斷言:“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客觀的,而寫景之人則是有情的,作者對任何景物,總會有自己的感情。沒有感情色彩的景物隻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同時,觀察、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也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因此,要在寫景的字裏行間,自然滲透感情,寓情於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