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學生記憶力鍛煉指導(1 / 3)

NO4.學生記憶力鍛煉指導

記憶力的分類

記憶力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人們在漫長的社會生活與學習中需要記憶來學習和工作,但人的記憶卻因人的個體差異不同其好壞也不同。根據學術界上對記憶的一般性結論,人的記憶力的好壞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通過人的記憶分類我們就更容易看清。

按方式分類

記憶,按方式可分為例概念記憶和行為記憶。所謂的概念記憶,就是對某一事物的回憶。例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象的體重很重,等。這些隻是概念上的回憶。

所謂的行為記憶,就是對某一行為、動作、做法或技能等的回憶。這種記憶極少會忘記,因為都涉及具體行動的。如,踩單車、遊泳、寫字或打球等。關於這些的記憶,或許很久不用的話會生疏,但極少會遺忘。

據說,人的大腦的記憶能力,相當於1500億台80G電腦的存儲量。覺得記東西難,可能隻是困、累,或精神不佳。

根據持續時間分類

對記憶最基本的、也是被廣泛接受的分類,是根據記憶持續的時間將其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即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短期記憶模型在過去25年裏麵為“工作記憶”所取代,有三個係統組成,即空間視覺形成的短期視覺印象、聲音回路儲存聲音信息,這可以通過內在不斷重複長時間存在和中央執行係統管理這兩個係統並且將信息與長期記憶的內容建立聯係。

長期記憶。記憶的內容不但是按主題,而且按時間被組織管理。一個新的經驗,一種通過訓練得到的運動模式,首先去到工作記憶作短期記錄,在此信息可以被快速讀取,但容量有限。

出於經濟原因考慮,這些信息必須作一定清理。重要的或者通過“關聯”作用被聯想在一起的信息會被輸送到中長期記憶。不重要的信息會被刪除。

記憶內容越是被頻繁讀取,或是一種運動被頻繁重複進行,反饋就越是精細,內容所得的評價會提高,或是運動被優化。後麵一點的意思是,不重要的信息會被刪除,或是另存到其他位置。記憶的深度一方麵和該內容與其他內容的連接數目有關,另一方麵與情感對之的評價有關。

根據記憶內容分類

根據記憶內容的變化,記憶的類型有:形象記憶型、抽象記憶型、情緒記憶型和動作記憶型。

形象記憶型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主要的記憶類型。

抽象記憶型也稱詞語邏輯記憶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邏輯關係為主要對象的抽象化的記憶類型,如,“哲學”、“市場經濟”、“自由主義”等詞語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論性文章,一些學科的定義、公式等。

情緒記憶型是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這種體驗是深刻的、自發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記憶的內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腦中。

動作記憶型是以各種動作、姿勢、習慣和技能為主的記憶。動作記憶是培養各種技能的基礎。

根據感知器官分類

感知器官包括視覺記憶型型、聽覺記憶型、嗅覺記憶型、味覺記憶型、膚覺記憶型和混合記憶型等。

視覺記憶型是指視覺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記憶類型。視覺記憶中,主要是根據形狀印象和顏色印象記憶的。

聽覺記憶型是指聽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

嗅覺記憶型是指嗅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嗅覺記憶是常人都具備的一種記憶。

味覺記憶型是指味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味覺記憶也是常人都具備的一種記憶。

膚覺記憶型是指膚覺感知在記憶過程中起主導地位的記憶類型。

混合記憶型是指兩種以上(包括兩種)感知器官在記憶過程中同時起主導作用的記憶類型。

保持時間的分類

科學家們根據信息論的觀點,根據記憶過程中信息保持的時間長短不同,將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個保持階段。並通過一係列實驗,進一步將這兩個階段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和永久記憶四種。

意識類型的分類

按心理活動是否帶有意誌性和目的性分類,可以將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其中的“意”,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指“意識”,意識問題很複雜,我們在這裏將他解釋為“意誌性”和“目的性”,僅為了掌握)。結合記憶過程,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兩種。

無意記憶的四個特征:一是沒有任何記憶的目的、要求;二是沒有做出任何記憶的意誌努力;三是沒有采取任何的記憶方法;四是記憶的自發性,並帶有片麵性。

有意記憶相對於無意記憶,也具有四個特征:一是有預定的記憶目的和要求;二是需要作出記憶的意誌努力;三是需要作出運用一定的記憶方法;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創造性。

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是相輔相成的,並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也就是說,無意記憶可以向有意記憶轉化,有意記憶也可以向無意記憶轉化。這些條件包括:

一、實踐或認識任務的需要是兩者相互轉化的根本條件。

二、信息強度的變化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三、人的主觀處於何種狀態是轉化的重要條件。

四、所掌握的記憶技能的熟練程度是轉化的必要條件。

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後思想放鬆,常常是有意記憶向無意記憶轉化的有利時機。

影響學生記憶力的因素

經研究發現,影響記憶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如下幾種:

壓力和不安

嚴重的情緒危機和壓力不但會對記憶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導致身心失衡,讓人感覺很壓抑,使精神生活籠罩在一片陰影中。舉例而言,被搶劫的人往往很難正確地描繪出罪犯的長相和特征,即使能描述出來一些,也不完全準確。

大體上來說,通常人們在這種情況下,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罪犯的凶器和自己如何能逃跑上麵。此時,生存的壓力過大,人們能仔細記住罪犯的能力便大大降低,有的甚至降為零。

心理學家們曾經表示,適度的壓力可以促進記憶力。輕微的壓力比沒有任何壓力更能幫助人們發揮潛能。比如說升學壓力過大固然不好,但是完全不當一回事同樣也不是好事。物極必反,“人無壓力輕飄飄”,同樣也做不好什麼事情。

有的人容易情緒緊張、不安,動不動就發出悲觀消極的感歎,老是抱著負麵想法的人很容易忽視生活中正麵的、積極的因素,“憂鬱”往往使人們陷於悲觀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沉溺於過去,對於未來充滿恐懼,這樣的狀態直接導致其注意力不斷降低,集中注意力的功能也不斷被弱化,記憶的能力當然日漸衰退。

睡眠與記憶力

我們的許多靈感都是在酣睡後的早晨出現的。睡眠可以解除大腦疲勞,同時製造大腦需要的含氧化合物,為覺醒後的思維和記憶做好充分的準備。適度睡眠為記憶和創造提供了物質準備,尤其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對促進記憶鞏固起著積極的作用。

2000年12月,美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發表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新發現:考試之前熬通宵的人第二天反而記不住所需內容了。

研究人員發現,在學習和練習完新東西後好好睡一覺的人,第二天所能記起的東西要多於那些學習完同樣的東西後整夜不睡覺的人。因為熬夜會損害記憶。有的人常常熬夜甚至通宵學習,效果反而不高。

如果缺少睡眠,或服用能減少快速眼動睡眠的抗抑鬱症的藥物,就會出現疲勞、頭昏腦脹、眼花心慌、食欲不振等感覺,導致警覺性差、情緒不佳、影響記憶力。

大量事實證明,擁有充分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長久促進記憶力發展的好辦法。要獲得深度良好的睡眠,睡前最好避免飲食,不要做劇烈運動,也不要長時間看書,不要在睡眠前考慮太多問題,更不要依賴安眠藥。

不良嗜好與記憶力

研究發現,不良嗜好影響記憶力。如過量飲酒和吸煙都會使記憶力減退。

飲酒過量。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使身體活性化。但是,對記憶而言,酒精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飲酒過量不但會給生活帶來種種麻煩,還會導致部分記憶的喪失。由於酒精對腦細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會發生暫時性記憶喪失。

當酒精在人體內被分解時,大腦活動所需的維生素B群就會被大量消耗,嚴重的酒精中毒會使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引發幻覺或神經錯亂,更嚴重的,甚至導致精神分裂。很多人認為喝酒是生活所必需的,但是,切記應以不損害身體健康為前提。

吸煙。很多研究者的結果都表明,吸煙能加速記憶力的喪失。人到中年還有吸煙習慣,記憶力受損更加明顯。最新研究顯示,煙癮大的人,即一周抽上15根香煙以上的煙客,長久記憶與日常記憶都比常人差。

提高學生記憶力的方法與步驟

記憶,就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回憶四個基本過程。其形式有形象記憶、概念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等。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提高記憶力,實質就是盡量避免和克服遺忘。在學習活動中隻要進行有意識的鍛煉,掌握記憶規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記憶力。

提高記憶力的方法

1.注意集中

記憶時隻要聚精會神、專心致誌,排除雜念和外界幹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容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2.興趣濃厚

如果對學習材料、知識對象索然無味,即使花再多時間,也難以記住。

3.理解記憶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隻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則不容易記得住。對於重要的學習內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誦相結合,記憶效果會更好。

4.過度學習

即對學習材料在記住的基礎上,多去記幾遍,達到熟記、牢記的程度。

5.及時複習

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對剛學過的知識,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是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

6.經常回憶

學習時,不斷進行嚐試回憶,可使記憶有錯誤得到糾正,遺漏得到彌補,使學習內容難點記得更牢。閑暇時經常回憶過去識記的對象,也能避免遺忘。

7.視聽結合

可以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覺、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比單一默讀效果好得多。

8.多種手段

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分類記憶、圖表記憶、縮短記憶及編提綱、作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

9.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上午9~11時,下午3~4時,晚上9~10時,為最佳記憶時間。利用上述時間記憶難記的學習材料,效果較好。

10.科學用腦

在保證營養、積極休息、進行體育鍛煉等保養大腦的基礎上,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這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增強記憶力的步驟

如何提高記憶力?很多人對如何提高記憶力這個問題感到很茫然,提高記憶力真的有那麼難嗎?要提高記憶力,我們可通過增強記憶力兩大步驟來實現。

1.增強記憶力的第一步驟

記憶力是什麼?科學家認為記憶力可分為短期記憶力、中期記憶力和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的實質是大腦的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複,而中期和長期的記憶力則是大腦細胞內發生了結構改變,建立了固定聯係。

比如怎麼騎自行車就是長期記憶,即使已多年不騎了,仍能騎上車就跑。中期記憶是不牢固的細胞結構改變,隻有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反複加以鞏固,才會變成長期記憶力。短期記憶力是數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記憶。一個人每天隻將1%的記憶保留下來。

2.增強記憶力的第二步驟

我們既然明白了記憶力需要不斷複習才能鞏固的道理,就可以從物質和技巧兩方麵著手掌握增強記憶力的訣竅了。

物質方麵,要多吃有利提高記憶力的食品,如富有含鋅、磷酯、某些不飽和脂肪酸的芹菜、核桃、芝麻、瘦肉等。

提高記憶力技巧方麵實際上就是按記憶的生理規律去做。

第一,課堂上要專心聽講、思考吸收,取得較深的短期記憶。下課後當天複習,過幾天當記憶開始淡漠時再鞏固一次並加以條理化。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以後每隔一兩個月複習一次。這樣就可以把短期記憶變成中長期記憶,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記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