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藏大偉第一次在餘莊藻麵前顯出幾分沮喪。餘老,其實,808所才是我的家。他說。

我明白,我明白,其實我也是。餘莊藻說。依我看,連我們本身都是國家的,我們還有什麼個人利益好計較呢?個人吃點虧就吃點虧吧。

不!藏大偉一聽這話又沉不住氣了。不,餘老!在個人與國家、與集體、與社會的關係上,我不能同意你!長時期以來,我們被灌輸的是一種個人為社會的自我犧牲,最通行的一種理論是,隻有全社會好了,進步了,富裕了,才有我們個人的進步和富裕,所以犧牲個人利益才是被提倡的,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可惜這是一句農民的諺語而非科學結論。而我認為,社會的進步、民族的富強應依賴每一個個人的進步和完善。一個社會裏,假如大多數人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個人發展了,這個社會才有希望發展、強盛,而不是相反。正如“千條河流歸大海”,前麵所說的大河有水的緣故是因為小河滿了。而使大多數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的必要條件就是,個人的努力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機會,個人的權利都受到應有的保護、尊重。

但是,餘莊藻反駁說,我們的國家還很窮,還有很多困難,需要我們都犧牲一些個人利益……

是的,我同意,並且我們也正在做著這種犧牲。隻是這種犧牲不能隻要求一部分人犧牲,甚至要求他們放棄作為一個人的法定權利。我們這種犧牲更不應成為另一些人個人利益膨脹的保證,成為他們徇私舞弊、腐化墮落、腐敗社會的愚昧的基礎……藏大偉說。

可是你以後也該注意一下鬥爭方式,理智一些。

我沒有什麼鬥爭,僅僅是表示了自己的不滿,僅僅是表示。而我們的理智已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以至於我們看到多少不公平甚至我們自身的合法權益被侵犯,我們都不吭一聲,都不敢表示一下不滿……當然,這樣做的結果絕不僅僅是我們個人對社會的付出與所得的不公平,不公正,而是這個世界就將逐漸腐爛在我們的眼前!這個社會!這個國家!

看看表已近下午上班時間了,餘莊藻結束這次談話,說,反正我也說不過你,總之今天隻有兩句話,一是808所還需要你;二是不要急於求成,包括分房,包括調走,包括現實的一切。

他又恢複了高考輔導班的授課。每星期中五個晚上和同誌們在一起,他感到充實。去時漫天閑扯,歸時引吭高歌,像是無憂無慮似的,但他絕不再唱《紅河穀》和《當我們年輕的時候》。

這天輔導回來,孫行又扛著掃帚、墩布去新樓了。他這次也分上了新樓房,近日就回城裏接夫人去;他心情還好,一副長治久安的神氣,因此對好友藏大偉的情緒變化並無察覺。藏大偉一個人在屋裏,沒有任何打擾。恰好靜下心來想想心事。民民沒有信來,他也沒有信去,這件事他準備聽天由命了。倒是陳華烈來過一封信,還是邀他去他的公司管理一個產品開發部門。這並非不可考慮。甚至民民在北京住院時也表示過讚同。那種科技開發與貿易的聯合體在他看來倒是一種新的形式,多少有些誘人。參加進科技市場的競爭,實際也是對你科研水平的新考驗,而迎接挑戰實際是你最喜歡的。

隻是前幾天他已答應餘莊藻不走了,再陪餘老兩年,再合作搞個項目。如今再翻悔總是不好。然而,與其心猿意馬在此耗兩年,不如幹幹脆脆早去幹兩年;再說經營管理這一套對他還是個新領域呢。走,還是不走?反反複複想了一會兒也想不出更好的主意,隻得淺淺一笑,算了,死了這條心吧。

這時,身後門開了。一個拘謹的聲音:老藏,你在?

是小劉,小夥子個頭不矮,長得眉清目秀,平時也有說有笑,講起話來也尖刻得很,不料今天卻帶幾分羞怯,在藏大偉麵前一站,還有些像個大男孩。他猶猶豫豫的。

什麼事?藏大偉最等不及人家來來回回的醞釀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