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暖心電影《入殮師》讓“納館“這種鮮有人提及的職業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報紙網絡鋪天蓋地的宣傳一番,聽上去倒真要為入殮師這種職業正名了。
什麼“某某入殮師”“某幾後入殮師”名目繁多,不過如果是因為這種職業出了名倒也沒什麼,總比那些天天曬暴露圖恨不得每天都搏出位的那些個東西好得多。
當然,這種得罪人的話並不出自我的口,這都是我那個天天喝紅眼的酒鬼老爹說的,原話比這個更難聽,我就不在大庭廣眾下宣傳了,以免給他那不光彩的名聲上再多加一條“罪名”。
為什麼要說起這種職業呢,不才,鄙人就是這種職業的傳承人。
是的,傳承人,就像是非遺之類的,我們這一行一直都在傳承著,換句話說,即使這種職業都改成全國規模培訓了,我們家族是“入殮師”這種事實也不會因此改變。
因為我的爺爺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入殮師,且從業經驗六十年。
當然了,現在有的說法是中國的入殮師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是近些年的新興職業,這種說法不是全然錯的,但也不是完全正確。
入殮師是比較現代的說法,我們“入殮師”這行存在已經很久了。
早些年,像我和爺爺的這類人被稱為“知客”,有的地方也叫做“總管”,我們在接到喪主家委托之後,就會組織一個專門治喪的班子,負責喪葬的一切事宜。
在更早的時候,喪主家故去的人(我們這行一般不會稱死人為“死者”,一來家屬忌諱,二來對死者不敬)不會讓我們承接治棺之前的活兒,也就是像給死者穿壽衣,上床板,飯含,招魂,備倒頭飯,點隨身燈,燒倒頭紙等一並的活兒。
但凡事總有例外,總有一些喪主家對喪事禁忌並不十分了解,這個時候,他們也會委托我們張羅我前麵所敘述的事情。之後,我們便也承接起諸如此類的事宜。
當然,我們會根據工作量的多少,還有其中包含的風險做一個評估,最後定下一個我們認為合理的價位。
我爺爺入這行非常早,他曾跟我提過一嘴,說是十五六歲的時候就跟著他的叔叔一起給主家張羅主持喪事了。
又說他名字中帶風水,所以自然而然的學了幾樣風水堪輿的本事,當然,這也沒有小說中那麼神乎其神,概括的來說,確有其神奇之術罷,要說起他的一生的經曆,總能寫成一本像《追憶似水年華》一樣厚的書吧。
說起專門給人入殮,要從十年浩劫說起。
那個時候人們高喊口號“破四舊、立四新”,但凡家中有了喪事也一律從簡了,所以,像我爺爺這樣的“知客”到後來真正給人操辦中規中矩的喪事的機會也漸漸少了起來,以至於,後來給人入殮的工作成為正職。
當然,其中種種也是爺爺後來告訴我的。
總之,我們這行的講究和禁忌太多,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一並概括的。
可能你也看出問題了,既然我提到是傳承,為什麼不是由爹爹傳授給兒子,而是爺爺傳授呢?
這個我前言也提到了,我的爹爹是個不折不扣的酒鬼嘛。
就是那種喝了上頓等下頓,恨不能把自己泡進酒壇子裏的酒鬼。兒時那會兒,我甚至一度相信,隻要老爹跳進酒壇子,沒多久就有可能變成泡椒鳳爪之類的東西呢。
當然,這也純粹玩笑話。
可話說回來,我上初中那會兒,他還是好好的,可自從出了那事之後,他就變得頓頓借酒澆愁了,總之,他就是個不務正業,要靠著兒子養活的正經酒鬼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