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的金字塔(1 / 2)

美洲的金字塔

據科學考察,人類祖先在非洲生活的曆史要上溯到200~300萬年以前,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塊大陸,而人類進入美洲的曆史隻有1~2萬年時間(也有說4~5萬年的),然而在最古老的大陸和最年輕的陸地上卻都矗立著許多雄偉壯麗、氣勢傲然的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非洲金字塔主要集中在埃及尼羅河下遊兩岸河畔吉薩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總共約有70多座,其中以吉薩大金字塔最聞名,它包括三座金字塔,而尤以第四王朝法老庫孚金字塔規模最為壯觀,氣勢最為磅礴。另外兩座是哈夫拉(庫孚之子)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美洲金字塔則密布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等國,其中以墨西哥的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奇欽·伊察金字塔、烏斯瑪爾金字塔、帕倫克金字塔和危地馬拉的蒂卡爾金字塔、洪都拉斯的科潘金字塔最盛名天下。30多年前,巴西一飛行員在巴西南部叢林中也發現了三座金字塔。1979年美、法兩國科學家在考察大西洋海底古建築群時,竟在西半球百慕大三角海區的海底下又發現了一座金字塔。據科學測定,這座海底金字塔規模比庫孚金字塔還宏偉,邊長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麵100米,塔身有兩個大洞,海水飛速穿過洞口,在海麵上掀起一股洶湧澎湃的狂瀾。人們不禁要問,這些星羅棋布在年輕大陸上的金字塔與古老非洲土地上的金字塔之間有何聯係呢?它們之間有何不同呢?它們是在什麼年代建造的呢?

人們對此存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美洲金字塔是當地土著居民在其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創造的古老文明的傑出象征,它不是外來文化的延伸,更不是外來文化的翻版。

根據科學測定和實地考察,史前美洲印第安人是在貧瘠的原始土地上開始其勞動創造,進入人類曆史社會的。勤勞的印第安人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和社會發展,憑借其雙手和聰穎的大腦創造了燦爛的、獨特的美洲文明,金字塔正是這文明的一個代表。美洲金字塔是古代印第安人的祭神活動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古代印第安人信奉多種自然神,如太陽神、月亮神、雨神、河神、天神等。他們登上高山之巔進行祭奠活動,以示更靠近神靈,而生活在平原、河穀地帶的印第安人則在平地建起土丘,在土丘頂端築起廟宇,以祭祀用。隨著築壇祭神活動的盛行和發展,神壇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逐漸建成為金字塔型,而且金字塔的建築藝術也越來越精巧。整個金字塔和塔頂廟宇與神壇中的神像、石碑及其他石雕藝術品集中反映出不同時代和地區的古印第安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並代表了不同時期印第安文化的特點與風貌,與埃及金字塔無共同之處,同時也反映出金字塔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社會的神權中心。

正因此,前者是空心的,而美洲金字塔是實心台基。此外兩者外形上也有差異,一個是四棱錐形,塔身僅一麵有入口處,直通墓穴,而另一個是四棱台形,塔身分成若幹截,正麵有台階……。但是,被稱為“銘記的神廟”的帕倫克金字塔卻是一座埋葬帕倫克統治者巴卡爾的墓穴,墓穴結構及其墓葬品反映了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的共性。亞曆山大墓

古代亞曆山大帝國的偉大統帥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代馬其頓國王菲烈特二世的兒子。他於公元前336年即位後,便率兵大舉侵略東方。在短短的10餘年裏,東征西伐便把東起印度河、西至尼羅河與巴爾幹半島的廣闊的土地劃歸為自己的版圖。

在戰場上亞曆山大大帝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時在生活上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關他的傳說很多很多。但遺憾的是在他生前的一些曆史記載中卻沒有留傳下來多少,而後來的一些傳抄本多為民間口傳,與一些史籍中的記載又矛盾重重,而且帶有極濃重的傳奇色彩。因此,就是在他死後2300多年的今天,這位古代偉大統帥的業績仍令人們十分關注。但對於他生前的一切,由於曆史的久遠,人們無法得到更多,所以一些考古及曆史學家都把希望寄托在對這位大帝的陵墓的發掘上。可是人們到現在也沒有發現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陵墓,以求從出土文物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證據的人們,到如今仍然隻是等待。

1964年的一天,埃及亞曆山大市的報紙發表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的陵墓找到了!這是波蘭考古學家們的巨大成就!”消息很快傳遍了全世界。美國《紐約時報》立刻給波蘭考古隊發了一封電報,希望就這一偉大的發現寫篇文章,並給予優厚的稿酬。各國記者也爭先恐後地飛抵埃及。同時,大批旅遊者的湧進使得埃及警方十分地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