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顯身空軍基地(1 / 3)

UFO顯身空軍基地

1998年10月19日晚11時許,駐滄州空軍某部雷達報警:機場上空發現一不明實體,並向東北方向移動。與此同時,機場地麵人員也發現了這一“實體”。據目擊者說,當時機場上空出現了一個亮點,開始像星星,後來變成了並排兩顆星,一個紅,一個白,兩星還在不停地旋轉。它們漸漸變大,像一個短腳的蘑菇,下麵似乎有很多燈,其中一個特別亮,強烈的光柱不停晃動,向地麵照射。

11點30分,一架殲6戰機奉命出擊。隨著震耳欲聾的怒吼,戰機拖著長長的火舌,像一把利劍直插天際,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中。

飛機升空後,飛行員很快就發現了那個飛行物。距離越來越近,透過飛機的前窗,飛行員用肉眼清晰地看到那怪物的形狀,它懸停在前方1500米的高度,樣子就像科幻片描述的那樣:圓圓的,底平,下麵有一排排的燈,光柱向下照,邊上有一紅燈,整體形如草帽。

“靠近它!”地麵指揮命令,飛行員推動油門向目標撲去,離目標將近4千米時,“草帽”突然上躥,飛行員立即拉杆躍升,當飛機上升到3000米時,發現目標飛到飛機的正上方。顯然,飛行物的上升速度要比飛機快得多。硬拚不如智取,飛行員調轉機頭,下降高度離目標而去,那怪物果然尾隨而來,飛行一段距離後,飛機突然加力拉起,一個筋鬥倒扣,向上直衝,想以此來占領製高點,當飛機拉平尋找目標時,卻發現目標像幽靈一樣,已上升到高於飛機2000米的上空。飛機拚命爬升到12000米,目標已上升到2萬多米的高空。飛行員毫不氣餒,加大油門繼續追趕,可不論怎樣就是趕不上那個飛行物。距離近了,它就加快速度,距離遠了,它就減慢,時走時停,時快時慢,時而上升,時而下降,就像和追蹤者捉迷藏一樣。飛行員將發射導彈的板機打開保險,瞄準器光環套上目標,向地麵指揮請示:“司令員,幹掉它吧!”“不要著急,先看清楚是什麼。”地麵指揮命令。直到飛機油量表指示告警,地麵指揮命令飛機返航。當兩架殲8戰機準備出擊時,不明飛行物卻已不見了。UFO頻顯中國領空

1999年11月2日16∶45、11月9日

16∶45“UFO”兩過上海某報上海報道:“不明飛行物又光臨上海!”相隔正好7天。上周四,在申城上空出現的不明飛行物,在9日再次“現形”。這次,它以用同樣的形狀、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軌道,在申城上空“逛”了十幾分鍾後,又神秘地消失了。

據站在虹橋地區的目擊者楊小姐稱:9日下午4點40分左右,西南上空出現了一個飛行物,與上周四出現的一般無二,飛行物全體呈金黃色。頭部很亮,身後拖著白色的尾巴,比飛機短得多,像燕子的尾巴,交叉後又散開。這個不明飛行物勻速地在天空中飛著,整個過程與上次時間相似,大約在十幾分鍾之內。

4點45分,在新閘路的目擊者胡小姐稱:前天下午5點左右,看到與上周四一樣的飛行物,正由南朝北勻速飛行,整體金黃色,就像“哈雷彗星”。與胡小姐一起的同事都嚷道“看見了掃帚星”。

上海天文台汪顯坤告訴記者:前天出現的不明飛行物,出現時間與上周四第一次出現的時間相隔7天,在時間上有周期性;其次是兩次出現時間都在下午5點左右,不明飛行物的位置、形狀顏色、軌道,兩次都一模一樣,這樣就可以作出初步判斷:這是飛行器,而且是人工飛行器。它不是雲,也不是光,更不是大氣現象。天文台能從不明飛行物的固定軌道和形態中作出精確判斷,答案不久將會揭曉。

對於這次“不明飛行物”光臨申城,眾說紛紜。大致可分為“學院派”和“百姓派”兩大類。“百姓派”堅持認為是“天外來客”在觀察上海。

一束光而已

“學院派”的大部分意見是,這是一種大氣現象。上海天文台科研處處長傅啟承接受傳媒采訪時,以斷然的口氣表示:“何來UFO?一束光而已。”

據傅啟承分析,其一,這個“不明飛行物”不可能是流星,流星在天空閃現隻有幾秒鍾時間,不可能在天空靜止十多分鍾;其二,不可能是人造衛星碎片,因它與隕石相似,閃現時間短且不能靜止;其三,也不可能鋼球,太陽光照在氣球上確實會發光,但是球是圓的,在半空中見到的隻開個點,而“不明飛行物”則是長條形的;其四也不可能是飛機,因為飛機是運動的。由此傅啟承認為那是一種氣象現象。他解釋說,可能是一縷夕陽的光線從一條極小的雲縫中射出,斜照在一片雲層的底部,呈橙紅色。由於當時風力極小,雲彩緩慢行進甚至靜止。

不明人造物

上海中心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家澄卻認為,如“不明飛行物”確似目擊者所言,會拐彎移動,則不可能是雲彩。在目擊者中,專業人士江曉原稱,當時地平高度為60度,而且周圍沒有雲彩,是晴朗的藍天,因此應否定“不明飛行物”是彗星、流星、飛機、雲彩的可能性,他傾向於是“不明人造物體”。

特殊飛行器

在經過數天的爭執後,權威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專家發言稱:“很可能是一種特殊飛行器。”根據得出這一結論的王思潮研究員解釋,空中發光物可有7種不同類型。按這次“不明飛行物”光臨申城的現有資料分析,可基本排除天體、高空氣球、雲彩、飛機尾跡等。對於“一束光”的看法,王思潮明確表示不讚同。他稱,在近萬米高空,雲彩不可能在一個多小時中基本保持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