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體的邊緣呈直線狀,很尖銳,四麵則很平坦,彼此相對,剩下的兩麵呈凸麵狀,且在立方體高度的中央部位,刻有很深的溝繞著立方體。此立方體重約785克,比重為775。
對此物體提出報告的哥爾特博士認為,包著此物體的煤,是屬於7000萬年前的褐炭。當此物被工廠送給薩爾茲堡的奧格司鐵姆博物館收藏時,根據化學分析的結果,其成分是鋼鐵。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此物體的組成成分雖然類似碳鋼,但卻是天然的磺鐵礦,隻是硫磺的成分較少。而據哥爾特博士的說法,此物品是一種被稱為“河羅西鐵來特”的隕鐵,物體表麵的深溝,是隕石落下時,與大氣摩擦所產生的。
對此事件,英國的科學雜誌《奈查》於1886年11月號,以及法國科學雜誌《拉斯特》1887年號都有詳細的報道。
1960年,前蘇聯著名的記者歐斯托羅毛夫,曾拜訪放置此物體的博物館,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博物館內根本無此物保存,也無有關此物的記載,因此,歐斯托羅毛夫就發表了薩爾茲堡立方體根本不存在的報告。
經過進一步的調查之後了解到,在1958年之前,此物體確實在博物館內。而此物體曾製造過許多複製品,而其實際的物品,曾一度被送回原來發現的工廠老板手中,而於1958年又再度被轉送到福克來堡地方的博物館,由前賀倫高等教育委員之一的培倫漢特保管到1973年,其間允許科學家的檢驗分析及拍照。
再者,從1966年到1967年,在維也納的自然史博物館,利用最新式的電子光束,對此物進行微量分析,結果完全沒有分析出鎳、鉻、鈷等成分,因此確認此物體不是隕石。而且此物體含有微量的錳,因此自然史博物館的博士們最後認為,此物體是鑄鐵,並且相信此鐵器是古代采用的采礦機器的平衡器。
由此可知,此物體實際上既非鋼鐵也非隕石。
最先發現此物體的工廠主人布朗,並不否認此物不是包在煤炭中,而隻是混在石炭堆裏的可能性。
因此,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的馬爾那博士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認為此物是鑄鐵工廠熔化的鐵,在偶然情況下掉落的可能性很大,但其真相如何則不得而知。
最新的歐帕茲,是於1961年2月13日在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奧蘭卡的科索山地發現的,發現者是雷因、邁克西爾、馬克西等3人。這3人當時在奧蘭卡共同經營一家工藝品店,專賣一些寶石及禮品,因此偶爾會上山采集石頭。
有一天,他們挖到一塊石頭,起初以為隻是普通的晶洞石,也就是中間是空的結晶石頭。
但第二天在店裏的工作室中,邁克西爾把此石頭放在與其同長的鑽石鋸台上,將其切成兩半,發現內部並不是結晶,而是好像現代點火器般的機器零件。那零件有直徑約2厘米的金屬軸,此軸被包在已成化石的六角型筒中。此軸直徑約19厘米,是一個非常堅固的筒狀物,外麵似乎是由小石頭、泥土、貝殼及無磁化的金屬物形成的。
金屬軸雖不帶磁性,但靠近磁石還是會起反應,而且經過5年之後,此金屬軸仍未生鏽。
而且據3位發現者所言,在筒與化石之間,似乎還有一個銅筒。有人認為此物體可能是100年前掉入泥土中的機器,經過長時間的太陽照射而形成的,但根據某地質學家的調查,此物至少是50萬年前的東西。
“科索加工品”於1963年在南加州博物館展示了約3個月的時間,而後由INIFO會長威裏斯及委員卡裏斯等人進行調查,用X光拍攝,在該會會報第九卷第4號(1969年春季號)中,提出了有關的報告。
但此物於1969年以25000美金賣出,現在持有者是懷俄明州的凱斯帕。當有人要研究此物時,他都會收取費用,因此,遺憾的是,直到現在仍無著名的科學家進行調查。